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月明

作品数:24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干旱
  • 7篇半干旱
  • 6篇荒漠化
  • 5篇地理
  • 5篇旱区
  • 5篇干旱区
  • 5篇半干旱区
  • 4篇农牧
  • 4篇农牧交错带
  • 4篇丘陵
  • 4篇丘陵地区
  • 4篇交错带
  • 3篇东南
  • 3篇东南部
  • 3篇丘陵地
  • 3篇流域
  • 3篇教学
  • 3篇高中地理
  • 2篇地理教材
  • 2篇遥感

机构

  • 16篇内蒙古师范大...
  • 10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四子王旗水务...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皖西学院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煤航测遥感...
  • 1篇平昌县国土资...

作者

  • 24篇常月明
  • 8篇王心源
  • 3篇李百岁
  • 3篇张卫青
  • 2篇高超
  • 2篇雷俊义
  • 2篇周秉根
  • 2篇胡玮
  • 2篇张永春
  • 1篇阎伍玖
  • 1篇贾冠忠
  • 1篇陆应诚
  • 1篇程先富
  • 1篇王考
  • 1篇查良松
  • 1篇马巍
  • 1篇杜方明
  • 1篇王晓峰
  • 1篇王桂林
  • 1篇赵娜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科学大众(智...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山西建筑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课程教育研究...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和谐德育被引量:1
2015年
德育是主体有意识地将社会规范、社会要求、社会思想道德内化为自身德性的过程。在社会主体价值所认同接纳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的刺激下,通过主体内在的信息加工后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要探讨如何把新教育理念下的和谐德育融入课堂中。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经历了无数次教学案例,这些案例有成功有失败,成功的继续调整并达到最佳效果,失败的究其原因并多次尝试直到成功。笔者以成功的案例来记述几类不服管教的学生是如何成为优秀学生的。
张永春常月明
关键词:德育
基于Moran’s I和LISA的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性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通过构建人口与经济系统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模型和标准差方法,定量计算人口与经济系统发展指数,建立耦合协调性模型,得出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指数;通过全局Moran’s I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性的空间特征;应用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性的空间自相关特征。
王书霞王晓峰常月明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LISA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影响——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被引量:5
2009年
沙尘暴已经成为21世纪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的四子王旗,荒漠化极为严重,多年来一直是发生沙尘暴平均日数的高值区中心,也是沙尘源区和沙尘东移进入京津的重要路径之一,沙尘暴频发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和脆弱的自然环境耦合的结果;以该区为例讨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耦合作用下沙尘暴的年发生日数特点。
常月明张卫青王考沙俊英李百岁
关键词:气候变化沙尘暴
半干旱丘陵地区乡村道路侵蚀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部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内蒙古北部半干旱丘陵低山地区的乡村道路,侵蚀严重,使运输受阻,经常被迫改道,占用耕地,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村的发展。以阴山北麓四子王旗的农耕地区为例,通过大量实地考察,研究道路侵蚀特点,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研究道路遭受侵蚀的原因,分析道路侵蚀的发生机理。结果表明:乡村土质道路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路面坡度和降水强度,人类的使用方式也直接影响路面侵蚀。研究区位于坡面上和谷地中汇水处的土质道路普遍发育不同程度的侵蚀;夏季发生的有限的几次强降水是研究区道路遭受侵蚀的重要原因;位于较大坡度坡面上和谷地中汇水处的道路侵蚀最为严重;两边不等高和壤质土的路面都易遭受侵蚀;人类使用的季节性和维护的缺失加剧了道路侵蚀。
常月明雷俊义李永香闫玉玲赵娜
关键词:半干旱乡村道路影响因素
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流域的土地荒漠化成因及其治理研究——以塔布河流域为例
我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是一个气候、地貌、水文、生物等自然环境要素的过度带,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这里在流水、风及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和作用下,生态环境退化和恶化现象极为严重,主要表现在:草地与耕地退化、沙化、盐渍化...
常月明
关键词:河流流域荒漠化治理环境规划
文献传递
低山丘陵区农村道路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农耕区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半干旱低山丘陵区的乡村道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道路的布局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价值,合理的布局使交通运输顺畅,可减少道路遭受流水侵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文中以阴山北麓四子王旗的农耕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图像,在ARCGIS软件下处理,结合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内道路的分布、道路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研究区道路分布与居民点和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研究区居民点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集中性;2)由于地形和土地利用的特点,研究区的道路分布有沿谷型、放射状和格子状三种;3)沿谷型、放射状和格子状三种农村道路格局也间接反映了道路所在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它是人类与自然长期作用的结果。
常月明雷俊义张永春孔学如杨淑华
关键词:低山丘陵地区
基于ArcGIS的大同市平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以大同市平城区的所有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的网络分析功能分别对步行、骑行、机动车出行三种方式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出行方式下公园绿地可达性最高,其次是骑行方式,最后是步行方式。研究区域的步行、骑行路网不发达,其中步道和支路密度较低。最后提出了适当增加城市公园数量、优化公园绿地布局和完善城市路网系统来提高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策略。
王靖雯常月明
关键词:ARCGIS公园绿地可达性网络分析服务区
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在荒漠化发育中的作用——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塔布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0
2004年
荒漠化发育方式和过程的各不相同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成因差异性特点。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在荒漠化地貌发育中的作用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科学问题。内蒙古四子王旗塔布河流域内有丰富的第三系和第四系河湖相冲 (洪 )积沉积物。该流域正发生着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最严重的荒漠化。本文基于LandsatTM图像的处理与分析 ,对该区季节性河流流域的荒漠化程度、分布及其成因作了研究 ,探讨了风 -水复合作用下荒漠化发育的具体模式。在干旱 -半干旱的气候背景下 ,地表植被稀疏、甚至裸露 ,在暴雨作用下 ,形成的洪流搬运大量泥沙碎屑物质沉积在中下游的宽谷地带 ,随着河道的淤积、抬高与加宽 ,干燥的流沙向两岸蔓延 ;再在特殊地段河道的“狭管效应”与局部气流循环共同作用下 ,流沙向四周进一步扩展 ,与山前洪积扇相连 ,造成荒漠化大范围的发生和发展 ,并可能导致整个地区的荒漠化。
王心源常月明高超陆应诚沙俊英
关键词: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荒漠化
农牧交错带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被引量:10
2004年
农牧交错带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农业区和半干旱、干旱牧业区接壤的过渡地带,是环境演变的敏感地带;其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脆弱性和过渡性,波动性大,极易受到干扰,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是其中最突出问题之一;文章讨论了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部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探讨了其成因,认为自然环境本身的不稳定性、人类生产活动的波动性和不合理性与气候要素、地理环境的恶劣性相叠加,是导致该区水土流失和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
常月明王心源沙俊英
关键词:水土流失农牧交错带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以“自然环境整体性”为例
2022年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中地理教学又具有知识庞杂、课时有限等特点,如若在课堂上不能进行有效教学,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会造成较大影响。实施“组合”模式教学对于有效教学具有很强的适切性。将不同版本当中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并灵活广泛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使该模式具有强知识集聚性;另一方面不同版本教材对地理思想力的体现方式不同,深度挖掘其中渗透的地理思想力,并将其体现方式进行对比与融合,从而使该模式具有强地理思想力聚合性。强知识集聚性与强地理思想力聚合性都极大地增加了有效教学实现的可能性,本文从这一路径出发进行基于教材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于乐乐常月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