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喜

作品数:9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表径流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径流
  • 3篇不同森林类型
  • 2篇英文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土壤
  • 2篇土壤质量
  • 2篇坡面
  • 2篇坡面径流
  • 2篇侵蚀模数
  • 2篇林分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1篇岩组
  • 1篇养分动态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区
  • 1篇植物区系
  • 1篇植物区系研究

机构

  • 7篇南京林业大学
  • 7篇学研究院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贵州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东京农工大学

作者

  • 9篇张喜
  • 5篇连宾
  • 4篇尹洁
  • 4篇薛建辉
  • 2篇吴永波
  • 2篇李克之
  • 2篇刘延惠
  • 1篇代朝霞
  • 1篇吴运波
  • 1篇田野
  • 1篇许笑天
  • 1篇许效天
  • 1篇崔迎春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Agricu...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世界竹藤通讯

年份

  • 4篇2010
  • 4篇2007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土壤流失动态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定位研究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侵蚀量变化。[方法]在喀斯特洼地底部建立雨量观测点,分别在不同森林类型建立径流场,定时定位观测主要指标变化。[结果]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呈单峰型,为2-11月,其中6-7月间有低谷;径流系数呈双峰型,分别为2-5月、7-9月;径流变动系数呈三峰型,分别为3-4月、7-8月、9-11月;泥沙浓度呈单峰型,为3-5月;侵蚀模数呈双峰型,为3-5月、6-8月。随着林木生长和植被层结构的发育,径流量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不同森林类型径流量同相应的泥沙浓度呈正相关,径流量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泥沙浓度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趋势性明显。通过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拟合分析发现石漠化加剧了地表径流的不均匀性,增加了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幼林地表土的渗透性小于森林地,不同森林类型表土的渗透性大于底土层。[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的生物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张喜连宾尹洁吴永波崔迎春
关键词:地表径流侵蚀模数影响因素
黔中山地喀斯特森林的水文学过程和养分动态被引量:32
2007年
采用不同林分类型固定样地的定位研究方法,研究了黔中山地喀斯特森林对降水量的分配和随降水流动的主要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内外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为:空旷地〉林隙〉乔木层〉灌草层〉地表和壤中流量〉树干径流量。年降水在林内不同层次分配量的变化趋势为:林地蒸发等量〉灌草层降水截留总量〉林冠层降水截留总量。相关水量的月动态趋势以夏季较高,冬季较低。森林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趋势为土壤层〉植被层。植被层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趋势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喀斯特原生林植被层地上部分最大持水量为28.20mm,是喀斯特次生林的194.48%。喀斯特原生林土壤层最大持水量加权值为19.24mm,是喀斯特次生林的187.89%。喀斯特原生林冠层降水截留总量、灌草层降水截留总量、地表蒸发等量总值占空旷地降水量的比例为97.93%,喀斯特次生林的相应值为97.89%。喀斯特原生林的调水能力大于喀斯特次生林。土壤层最大持水量占植被-土壤系统的95.88%~96.11%,保土可增加蓄水。合理调整森林植被层结构既可防治土壤侵蚀,又可提高森林的最大持水潜力。随降水流动的SO4^2-、Ca^2+、Mg^2+、NH4^+、K^+、NO3^-、Cl^-、Na^+月均浓度在不同喀斯特森林类型的林隙、林内和树干径流中的年变化规律明显,夏季浓度较低,冬季浓度较高。固定样地集水区溪流中相关离子月均浓度变化趋势与林隙、林内和树干径流中的不同。喀斯特原生林年随降水输人的相关离子量为430.951kg·hm^-2·a^-1,随地表径流和90cm壤中流的输出量为49.789kg·hm^-2·a^-1,年随降水净增的相关离子量为381.162kg·hm^-2·a^-1;而喀斯特次生林的相应值为304.101、39.216和264.885kg·hm^-2·a^-1。喀斯特原生林N^3-、K^+、Ca^2+、Mg^2+储量高于�
张喜薛建辉生原喜久雄许笑天田野户田诰夫刘延惠
关键词:水文过程养分动态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原喀斯特洼地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原喀斯特洼地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1∶10000地形图对特定高原喀斯特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划分与归类,分层取样分析土壤剖面特性、理化性质变化。耕地(含坡耕地、退耕地)土壤按耕作层与底土层,其他按淋溶层与淀积层记录土壤剖面特征,土壤取样点包括样地对角线的1/2、1/4部位计5点,如土壤取样点岩石裸露可适当位移,同层土样等量混合,带回室内分析。土壤样品相关指标分析执行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数据分析使用SPSS11软件。[结果]土层(A+B层)厚度的变化趋势为坡耕(退耕林)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灌木林地,土壤剖面特征、水源涵养、颗粒组成、土壤肥力与肥力有效性的相关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间发生了相似或相异的规律性变化。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为耕地>退耕林地>坡耕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耕地土壤综合质量最高,是自然成土和人为经营的结果。3~5年的退耕林地土壤综合质量高于坡耕地,表明造林措施是改善喀斯特洼地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手段。天然林土壤综合质量高于人工林地,这为利用"近自然经营"技术改善喀斯特洼地土壤质量提供了依据。[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物治理、土壤质量演化的生物学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张喜连宾尹洁刘延惠崔迎春
关键词:土壤质量
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乔灌层植物区系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以黔中喀斯特山地鱼梁河流域为代表,流域路线踏查和典型地段森林植被调查相结合,分析了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乔灌层植物的区系特征,比较了乔木层与灌木层植物在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方面的异同。所调查森林乔灌层中共有植物74科161属341种。乔木层植物共42科72属106种,分别占总数的57%、45%、31%。灌木层植物共67科148属292种,分别占总数的90%、93%、86%。在乔、灌层同时出现的有28科47属55种,分别占总数的38%、29%、16%。只含1种的有22科、占总科数的30%;含2~10种的有45科、占总科数的61%。11~20种的有6科、占总科数的8%。单型属94个、2~5种属57个、6~9种属8个、〉10种属1个。5个植物属分布型中,温带性质属占51.92%,大于热带亚热带性质属。灌木层植物的科、属、种数和分布类型均高于乔木层,二者具有明显的趋同性和趋异性。灌木层植物与乔灌层植物在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等方面更加接近。
张喜薛建辉李克之代朝霞崔迎春
关键词:植物区系乔木层灌木层
密度变化对天然次生金佛山方竹林分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在金佛山方竹中心分布区内,选择低质低效的天然次生林,建立密度等级试验区。 经过5年的研究。乔木层密度1 623株/hm2-2 587株/hm2、方竹林层片密度87 632株/hm2、 平均胸径0.86 cm的林分,适宜的经营密度为4.5万株/hm2。在由保留林分、1年生竹、笋产 量径级结构,林分和间伐物特征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间伐和产笋是方竹异龄林系统的 输出部分,1年生竹的径级结构通过影响保留林分的径级结构进而影响林分的特征指数。 分析表明,采笋直接影响蓄竹质量、林分质量,适度间伐可优化方竹林分的年龄结构、径 级结构。因此,蓄竹、间伐和采笋措施是提高金佛山方竹林分质量的3种主要手段,三者互 为关联、其中蓄竹较为关键。
张喜薛建辉吴运波
关键词:金佛山方竹天然次生林密度等级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原喀斯特洼地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原喀斯特洼地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1∶10000地形图对特定高原喀斯特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划分与归类,分层取样分析土壤剖面特性、理化性质变化。[结果]土层(A+B层)厚度的变化趋势为坡耕(退耕林)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灌木林地,土壤剖面特征、水源涵养、颗粒组成、土壤肥力与肥力有效性的相关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间发生了相似或相异的规律性变化。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为耕地>退耕林地>坡耕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耕地土壤综合质量最高,是自然成土和人为经营的结果。3~5年的退耕林地土壤综合质量高于坡耕地,表明造林措施是改善喀斯特洼地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手段。天然林土壤综合质量高于人工林地,这为利用"近自然经营"技术改善喀斯特洼地土壤质量提供了依据。[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物治理、土壤质量演化的生物学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张喜连宾尹洁刘延惠崔迎春
关键词:土壤质量
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土壤流失动态(摘要)(英文)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定位研究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侵蚀量变化。[方法]在喀斯特洼地底部建立雨量观测点,分别在不同森林类型建立径流场,定时定位观测主要指标变化。地表径流量于降雨期间的每日8:00、20:00观测;雨量点观测参见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泥沙量测定:在测量蓄水池水位后,将池水搅拌均匀,用量筒取1 000 ml,过滤、烘干、称重,并换算成1次降雨产生的径流悬移质量。土壤取样与相关指标测定参照森林土壤分析方法进行。[结果]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呈单峰型,为2 ~11月,其中6 ~7月间有低谷;径流系数呈双峰型,分别为2 ~5月、7 ~9月;径流变动系数呈三峰型,分别为3 ~4月、7 ~8月、9 ~11月;泥沙浓度呈单峰型,为3 ~5月;侵蚀模数呈双峰型,为3 ~5月、6 ~8月。随着林木生长和植被层结构的发育,径流量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不同森林类型径流量同相应的泥沙浓度呈正相关,径流量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泥沙浓度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趋势性明显。通过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拟合分析发现石漠化加剧了地表径流的不均匀性,增加了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幼林地表土的渗透性小于森林地,不同森林类型表土的渗透性大于底土层。[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的生物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张喜连宾尹洁吴永波崔迎春
关键词:地表径流侵蚀模数影响因素
黔中山地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岩组退化森林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
本文以黔中山地喀斯特和非喀斯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和“定位研究”的基本思路,调查和动态监测不同岩组退化森林的植被层演替和土壤层演化。在研究方法上,采用面上调查和定点监测、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比...
张喜
关键词:山地生态系统
黔中喀斯特山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地表径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3
2007年
采用固定样地定位监测方法,于2001-2005年研究了黔中喀斯特山地不同森林类型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年地表径流量均值为11.108mm、林分类型间变幅为1.765-22.934mm、年际间变幅为10.553-11.699mm,退耕还林幼林(22.934mm)>针叶林(17.236mm)>针阔混交林(10.770mm)>阔叶林(8.876mm)。不同森林类型年地表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同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与同生物气候带、不同生物气候带森林相近类型的径流量规律相似,反映出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与其它森林地表径流量规律的相似性。其中喀斯特山地森林中灌木林地表径流量与其它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森林中灌木林地表径流量变化的相异性又反映出黔中喀斯特山地森林地表径流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是成土母岩造成的。地表径流系数的季节变化趋势中,退耕还林幼林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灌木林和阔叶林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这种差异与不同林分类型组成树种的生活型有关。旬地表径流量与反映温度和水分的气象指标间的单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多元回归方程模拟表明衡量温度的相关指标对地表径流量的贡献率高于降水,这反映了温度对近地气团的控制作用,进而影响区域降水和林地径流量。森林不同层片特征对地表径流量的影响具有互补性和抑制性,受森林群落组成、结构和发育的共同影响。年地表径流量受小生境和林地表层土壤特性的综合影响,地表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与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的负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多元回归方程模拟发现容重的贡献率达-96.54%。
张喜薛建辉许效天连宾李克之
关键词:喀斯特山地林分类型地表径流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