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肠癌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系膜
  • 2篇手术
  • 2篇系膜
  • 2篇TME术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肠系膜
  • 1篇单抗
  • 1篇电子显微镜
  • 1篇凋亡
  • 1篇凋亡基因
  • 1篇短肠综合征
  • 1篇营养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腹膜
  • 1篇原发性腹膜后...
  • 1篇直肠系膜切除...

机构

  • 7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双城市中医院

作者

  • 7篇张日平
  • 4篇田素礼
  • 4篇张好刚
  • 3篇迟强
  • 2篇杨维良
  • 2篇王震
  • 2篇谷金宇
  • 1篇康悦
  • 1篇刘阳
  • 1篇姜影
  • 1篇王夫景
  • 1篇张成
  • 1篇吕雪莹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经验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外科治疗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等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恶性244例(80.8%),良性58例(19.2%)。恶性肿瘤全切除153例(50.7%),近全切除27例(8.9%),大部分切除4例(1.3%),部分切除42例(13.9%),剖腹探查加活检18例(6%),恶性肿瘤全切、近全切及大部切除184例,联合切除82例(44.6%);部分切除42例,联合切除8例(5.4%)。良性肿瘤全切除56例(18.5%),其中联合脏器切除3例(5.4%),肿瘤部分切除2例(0.7%)。手术中大量出血(〉1600m l)16例,其中4例死亡,2例化学感受器瘤由于血压过高致心跳突停、死亡。结论 B型超声及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术前准备、选择手术方式、防治手术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杨维良张成张好刚迟强王夫景张日平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的并发症,以及如何防范、治疗这些并发症。方法对我院共收治的痔患者1194例,其中672例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0.5 min。平均住院时间5.6天。术后出血7例(1.0%),肛缘水肿,228例(33.9%)。肛周不适,便意频繁179例(26.6%)。吻合口狭窄3例(0.4%)。吻合口撕裂2例(0.3%),直肠阴道瘘0例。复发2例。结论同传统手术相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具有痛苦小、恢复快、复发少的明显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痔的手段。通过仔细的手术操作,绝大多数并发症可以避免。
张日平迟强杨维良姜影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并发症
直肠癌周围黏膜下注射微粒子碳在TME术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微粒子碳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直肠癌患者术前3d在直肠镜癌周黏膜下注射微粒子碳,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并与常规TME手术组进行比较.所有切除淋巴结行RT-PCR法检测MMP-7mRNA的表达以确定此淋巴结有无转移.结果:实验组共清除淋巴结1056枚,平均23.5枚.对照组清除淋巴结723枚,平均16.1枚,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7.3733,P<0.05).实验组清除转移淋巴结403枚,平均9.0枚.对照组281枚,平均6.2枚,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5.4235,P<0.05).实验组黑染淋巴结共680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22枚,两者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3468,P<0.05).结论:黏膜下注射微粒子碳应用于直肠癌TME术可增加术中转移淋巴结的清除.直肠癌淋巴结墨染与转移有关.
张日平田素礼张好刚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奥沙利铂作用后的人结肠癌细胞凋亡基因的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系Sw1116后,诱导细胞基因表达发生差异,阐明奥沙利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基因机制。方法用奥沙利铂(40μg/ml)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Sw111612hr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形态学改变,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药物作用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经奥沙利铂作用Sw1116细胞,表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表面质膜突起消失,核固缩成团块状,染色质浓缩,沿核膜排列,线粒体基质肿胀,空泡形成,有凋亡小体形成;共有722条基因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10条为凋亡相关基因。结论奥沙利铂通过上调某些促凋亡基因及下调某些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证明诱导凋亡是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田素礼王震谷金宇吕雪莹刘阳张日平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凋亡奥沙利铂电子显微镜基因表达谱
^(99m)Tc标记抗CEA单抗C50在直肠癌TME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99mTc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cAb)C50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9mTc标记抗CEA单抗C50在直肠镜直视下注射于32例直肠癌患者癌周粘膜下;给药后次日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术中使用手持式γ探测仪(gamma-detectingprobe,GDP)对肿瘤、区域淋巴结、手术切缘、直肠系膜等靶部位(target,T)进行放射性检测,以正常肠壁为对照本底(normaltissue,NT),以T/NT≥3为判别直肠系膜、肠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全部标本行病理学检验;病理学阴性的淋巴结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寻找微转移灶。结果GDP探测判别肿瘤的灵敏度为93·75%,判别切缘的特异度为95·15%。判别淋巴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10%、90·10%,与临床判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化证实RID能够检出部分病例中常规病理检验未发现的淋巴结微转移灶。结论应用99mTc标记抗CEA单抗C50对直肠癌原发病灶及转移灶进行放射免疫检测,有较高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可准确区分肿瘤及正常组织并探测出微小转移病灶,并从肿瘤免疫学方面证实了TME的科学性。
王震田素礼康悦张日平张好刚
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放射免疫导向手术
直肠癌TME术后检测癌组织及直肠系膜内MMP-7的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内MMP-7表达,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直肠癌TME术后,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患者癌组织、直肠系膜(肿瘤平面、肿瘤下缘下2cm和系膜远端)及盆筋膜壁层MMP-7的表达.并与病理组织学染色(常规HE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系膜中MMP-7的阳性表达率为29.8%(14/47),有7例患者只在肿瘤平面系膜内有MMP-7表达,3例在肿瘤平面和肿瘤下缘下2cm处系膜内有MMP-7表达,4例只在肿瘤下缘下2cm有MMP-7阳性表达.常规病理染色阳性率为14.8%(7/47),其MMP-7染色均为阳性.在癌组织中,MMP-7的阳性率为91.5%(14/47).在直肠系膜远端、盆筋膜壁层和对照组织(距肿瘤上缘10cm以上的正常直肠黏膜和系膜)中,MMP-7均无表达.结论:直肠系膜内MMP-7表达可及肿瘤平面和肿瘤下缘下2cm处,但尚未达到直肠系膜远端和盆筋膜壁层.肿瘤的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与系膜内MMP-7阳性表达有关.从分子病理学的角度可以认为TME是科学的.
张好刚田素礼张日平
关键词:直肠癌直肠系膜MMP-7术后检测癌组织TME
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肠康复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迟强谷金宇张日平
关键词:短肠综合征生长激素谷氨酰胺康复营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