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维莉

作品数:31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6篇基因
  • 14篇多囊肾
  • 14篇肾病
  • 13篇多囊肾病
  • 11篇常染色体
  • 10篇多态
  • 10篇染色
  • 10篇染色体
  • 10篇常染色体显性
  • 9篇多态性
  • 8篇多囊
  • 7篇遗传性
  • 7篇染色体显性遗...
  • 7篇显性遗传
  • 7篇显性遗传性
  • 7篇常染色体显性...
  • 7篇常染色体显性...
  • 7篇常染色体显性...
  • 7篇常染色体显性...
  • 6篇PKD2基因

机构

  • 31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1篇济宁市精神病...
  • 1篇济宁市第二人...

作者

  • 31篇张维莉
  • 28篇梅长林
  • 15篇张殿勇
  • 14篇孙田美
  • 12篇吴玉梅
  • 11篇戴兵
  • 9篇汤兵
  • 9篇张树忠
  • 3篇张翼翔
  • 3篇易建中
  • 3篇宋吉
  • 3篇叶朝阳
  • 2篇宋滇文
  • 2篇单红卫
  • 2篇赵海丹
  • 2篇姚亚成
  • 2篇徐洪实
  • 2篇罗祥基
  • 2篇葛守一
  • 2篇缪晓辉

传媒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肾脏病与透析...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国外医学(泌...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0篇2004
  • 8篇2003
  • 10篇2002
  • 1篇200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透析与营养不良的认识新进展被引量:3
2003年
营养不良是透析患者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类型、评价和治疗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张维莉梅长林
关键词:营养障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的基因诊断被引量:6
2001年
张维莉梅长林易建中
关键词:多囊肾病基因诊断突变检测
2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致病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建立检测2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致病基因PKD2突变的方法,分析中国汉族人PKD2基因的突变。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中国汉族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48例,用试剂盒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进行突变分析,对异常条带的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明确突变位点和方式。结果从48例中成功检测到4种突变,包括1种无义突变、1种移码突变、2种错义突变。第1种为外显子5的1249C→T,417位编码氨基酸发生无义突变。第2种为外显子13的第2401位碱基A缺失,造成编码氨基酸移码突变。第3种突变为外显子1的568G→A,编码氨基酸改变为190Ala→Thr;第4种为外显子5的1168G→A,编码氨基酸改变为390Gly→Ser。结论PCR-SSCP技术可用于PKD2的直接基因诊断,并从本组患者中检测到4种突变,丰富了PKD2基因突变谱,为今后开展ADPKD的直接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和囊肿前诊断提供了一种有用方法。
张殿勇梅长林汤兵张树忠张维莉戴兵孙田美
关键词:致病基因基因突变PCR-SSCP基因多态性
上海市汉族人群与PKD1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DNA的多态性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与多囊肾病 PK D1基因紧密连锁的 4个微卫星 DNA的多态性 ,为家系连锁分析和临床分子诊断提供有用的遗传标记。方法 :抽提上海市 80名汉族无关个体 (均为健康志愿者 )的 DNA,对其进行 4个微卫星位点 (KG8、SM6、CW2和 SM7)的 PCR扩增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分离 PCR扩增产物 ,用 Gene Scan TM、Genotyper TM软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在上海市汉族人群中 ,发现 KG8、SM6、CW2、SM7分别有 4、10、11和 9个等位基因片段 ,其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 0 .2 9和 0 .2 74、0 .82 5和 0 .819、0 .786和 0 .779、0 .85和 0 .82 7,群体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结论 :微卫星位点 SM6、CW2、SM7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 。
张维莉梅长林吴玉梅张殿勇孙田美宋吉
关键词:多囊肾病常染色体显性微卫星DNA多态信息含量
基因扫描微卫星DNA进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囊肿前诊断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利用与多囊肾病 PK D1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 DNA,通过家系连锁分析 ,进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的囊肿前诊断 ,为临床分子诊断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 PCR-基因扫描的方法 ,对 4个 ADPKD家系共 39人进行连锁分析。 结果 :通过连锁分析 ,发现 4个家系中 1名 16岁个体为 PK D1突变携带者 ,处于囊肿发生前期。 结论 :基因扫描微卫星 DNA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基因分型方法 ,可用于
张维莉梅长林孙田美张殿勇张树忠吴玉梅汤兵戴兵
关键词:多囊肾病常染色体显性微卫星DNA分子诊断
中国汉族人群PKD2基因多态性检测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检测中国汉族人群PKD2基因多态性。方法 选取 5 0名健康志愿者 ,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 (PCR SSCP)进行多态性检测 ,取异常条带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判别PKD2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位点及类型。结果 从 5 0名健康人中成功检测出 2种多态性。第 1种为PKD2外显子 7的 1716位碱基由鸟嘌呤置换为腺嘌呤 ,编码氨基酸仍为赖氨酸。第 2种为PKD2外显子 1的第 4 2 0位碱基由鸟嘌呤置换为腺嘌呤 ,编码氨基酸仍为甘氨酸。结论 建立了PCR SSCP直接检测我国汉族人PKD2基因多态性的方法 ,并成功检测出 2种PKD2基因多态性 ,为开展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基因诊断奠定了基础。
张殿勇汤兵张树忠张维莉戴兵孙田美梅长林
关键词:汉族人群基因多态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中国汉族人PKD2基因的突变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检测中国汉族人Ⅱ型多囊肾病基因PKD2的突变。方法:筛选临床确诊的26个中国汉族家系中3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取异常条带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判别PKD2外显子突变位置及类型。结果: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从31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2种突变。1种为无义突变,系PKD2外显子13的第2407位碱基由胞嚼陡置换为胸腺嘧啶,形成1个终止密码子;另1种为错义突变,系PKD2外显子4的第964位碱基由胞嘧啶置换为胸腺嘧啶,使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色氨酸。结论:本研究建立了PCR-SSCP直接检测我国汉族人PKD2突变方法,检测出2种基因突变,为今后开展ADPKD患者囊肿前诊断提供了实验基础。
张殿勇张树忠汤兵张维莉戴兵盛茂孙田美梅长林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吴玉梅张维莉闫红元张翼翔梅长林
关键词: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
遗传标记RFLP、STR、SNP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基因连锁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2年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危害性很大 ,临床上可通过连锁分析早期发现 ,以隔断基因的遗传。而连锁分析需借助遗传标记进行研究 ,3代遗传标记 RFL P、STR、SNP为 ADPKD基因定位和疾病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因此本文综述了 RFL P、STR。
张维莉易建中梅长林
关键词:RFLPSTRSNP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基因连锁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多囊肾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多囊肾与正常肾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比较其表达水平的不同 ,为多囊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  方法 :按一步法抽提多囊肾组织和正常对照肾组织的总RNA并纯化mR NA ;将 4 0 96种人类基因PCR产物用CartesianPixsys 75 0 0点样仪按微矩阵排列制成基因芯片 ;将等量的多囊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以Cy5和Cy3标记的cDNA一链做探针 ,混合后与上述基因芯片杂交。用ScanArray 5 0 0 0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 ,用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结果 :在多囊肾组织与正常肾组织中存在 4 14个差异表达基因 ,其中 119个基因在多囊肾组织中低表达 ,2 95个基因在多囊肾组织中高表达。  结论 :本研究从多囊肾组织中筛选出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 ,说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多囊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 ,从而为下一步研究发病机制提供了更多的靶基因。
梅长林张维莉葛守一徐成刚孙田美宋吉
关键词:基因表达多囊肾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发病机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