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吡喹酮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 2篇相色谱
  • 2篇纳米粒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长循环
  • 2篇长循环纳米粒
  • 1篇药动学
  • 1篇在家
  • 1篇体内外
  • 1篇微波
  • 1篇微波合成
  • 1篇违禁药物
  • 1篇细胞
  • 1篇硫酸
  • 1篇硫酸镍
  • 1篇巨噬细胞

机构

  • 5篇长沙医学院
  • 3篇中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龙贵
  • 4篇马宁
  • 3篇邹永华
  • 3篇丁劲松
  • 1篇向大雄
  • 1篇郑志难
  • 1篇魏丹丹
  • 1篇王建芬
  • 1篇罗艳
  • 1篇丁婷
  • 1篇谢艳波
  • 1篇何世英
  • 1篇钟建芳
  • 1篇曾胜强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精细化工中间...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化妆品中违禁药物分析方法的研究概述被引量:11
2012年
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的日益繁荣,
张龙贵王建芬魏丹丹罗艳马宁
关键词:化妆品违禁药物分析方法
吡喹酮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外质量评价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了吡喹酮固体脂质纳米粒(1-SLN),并以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为材料同法制备了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1-LCN)。考察了1-SLN和1-LCN粒径、包封率、固有水化层厚度和体外24 h累积释放率,结果分别为(95.57±1.27)和(77.79±1.01)nm、(72.7±2.7)%和(68.2±3.5)%、(1.56±0.32)和(7.03±0.39)nm,以及(77.7±3.5)%和(87.4±4.2)%。两者的体外巨噬细胞吞噬率分别为(10.21±2.85)%、(1.62±0.41)%。经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后,1-LCN较1-SLN和1溶液的半衰期和AUC显著增加,提示其具有长循环效果。
邹永华丁劲松郑志难张龙贵马宁
关键词:吡喹酮
吡喹酮长循环纳米粒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
2012年
健康成年家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注吡喹酮溶液、吡喹酮纳米粒和吡喹酮长循环纳米粒(10 mg/kg)。以地西泮为内标,采用HPLC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的吡喹酮。吡喹酮注射液和吡喹酮纳米粒的体内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吡喹酮长循环纳米粒的体内过程符合三房室模型,3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27±1.56)、(1.13±0.66)和(23.82±8.94)h,CL(5.29±0.78)、(2.38±1.00)和(1.16±0.16)L.h-1.kg-1,AUC0→t(1.48±0.27)、(3.52±1.79)和(4.93±1.27)mg.h.ml-1,MRT(0.44±0.30)、(0.41±0.10)和(16.12±1.38)h。
邹永华丁劲松向大雄张龙贵马宁
关键词:吡喹酮长循环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药动学
微波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以硫酸镍为催化剂,水杨酸和醋酐为原料用微波法合成阿司匹林。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辐射功率、辐射时间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合成工艺条件为:n(水杨酸)∶n(醋酐)∶n(硫酸镍)=1∶2∶0.1,微波辐射时间为50s,辐射功率为480W,收率达87.7%。该合成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且污染少。
张龙贵曾胜强丁婷谢艳波钟建芳
关键词:微波硫酸镍阿司匹林
巨噬细胞内吡喹酮的HPLC法测定
2012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摄取的吡喹酮含量。采用Kromasil 100-5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7︰33),检测波长264 nm。吡喹酮在2~40 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浓度质控样品的方法回收率为(98.24±2.99)%、(104.49±4.27)%和(105.13±6.05)%,RSD小于10.6%。
邹永华丁劲松何世英张龙贵马宁
关键词:吡喹酮长循环纳米粒巨噬细胞高效液相色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