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罕鸣
- 作品数:25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益普生腹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学龄前儿童呕血的临床与内镜特点(附30例分析)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学龄前儿童呕血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 于发病后 2 4~ 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结果 所有患儿均成功实施纤维胃镜检查。检出食管病变 3例 (10 .0 % ) ,胃溃疡 12例 (4 0 .0 % ) ,各型胃炎 7例(2 3.3% ) ,胃肠道血管畸形 3例 (10 .0 % ) ,十二指肠球部疾病 2例 (6 .7% ) ,原因不明者 3例 (10 .0 % )。结论 该组以男性居多 ,起病突然 ,起病前常有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及意外伤害等诱因。病变主要部位在胃部 ,胃溃疡的发生率远高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先天性胃肠道血管畸形也是引起该组患儿呕血的原因之一。
- 梅红彭罕鸣高源陈素娥李春娣
- 关键词:呕血内镜学龄前儿童上消化道出血
-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小儿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被引量:1
- 1999年
- 笔者于1994年10月至1996年3月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儿,随机分成两组给予药物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彭罕鸣陈素娥
- 关键词:儿童十二指肠溃疡药物疗法疗效
- 内镜观察肠内营养缺失对儿童旷置结肠炎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缺失对小儿旷置结肠炎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小儿旷置结肠炎的内镜特点。方法收集1999年9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126例旷置结肠炎患儿的临床及内镜检查资料,通过对患儿术前有无感染疾患、造口不同术式、术后有无症状、结肠旷置持续时间、造口关闭后炎症消失等因素进行分析,了解肠内营养缺失对小儿旷置结肠炎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126例患儿按不同因素分类对照比较内镜观察结果,检出旷置结肠黏膜糜烂、溃疡、炎性息肉阳性率,有临床症状病例高于无临床症状者(P<0.05),旷置时间>3个月病例高于旷置时间<3个月者(P<0.05);阳性检出率高低与术前有无感染疾患、造口不同术式两因素无关(P>0.05);85例患儿造口关闭3个月后内镜追踪检查,旷置结肠炎自愈。结论肠内营养缺失是小儿旷置结肠炎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内镜检查有利于小儿旷置结肠炎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
- 刘海峰左楚清彭罕鸣李刚方琼李春娣
- 关键词:肠内营养结肠炎造口术内镜检查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胃肠道出血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位点(4G/5G)和血浆PAI-1水平与过敏性紫癜(HSP)胃肠道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入选HSP急性期患儿524例,按是否有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出血组,186例)和非消化道出血组(对照组,33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PAI-1基因型、PAI-1血清水平以及其他和凝血纤维溶解相关的指标。结果出血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清D-二聚体(DD)、血清PAI-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儿的4G/4G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G/4G基因型的血浆PAI-1水平、DD水平高。结论 PAI-1 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浆PAI-1表达水平以及凝血纤溶等因素而影响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病理过程。
- 王宝香梅红彭罕鸣高源余春华丁艳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儿童
- 有消化道症状儿童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观察有消化道症状儿童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并分析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86例有消化道症状儿童,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51例与Hp阴性组35例,Hp阳性组患儿根据血清CagA抗体和VacA抗体检测结果分为菌株I型组36例、中间型组9例和II型组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胃镜检查,且取胃黏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分析Hp感染影响因素及Hp感染与病理组织学特点的关系。结果86例受检者中,慢性胃炎41例(47.67%)、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29例(33.72%)、十二指肠溃疡9例(10.47%)、胃溃疡7例(8.14%);Hp阳性组中重度黏膜病变、活动性炎症、中重度炎症活动性及滤泡样改变发生率高于Hp阴性组(P<0.05);黏膜病变程度、活动性炎症发生率、滤泡样改变发生率为:菌株I型组>中间型组>II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在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居住环境、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及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等因素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家庭人均收入低、集体居住用餐、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低、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为有消化道症状儿童H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消化道症状且Hp感染儿童胃黏膜病变更严重,滤泡样改变发生率更高,尤其是I型菌株感染者,Hp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建议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Hp感染风险。
- 刘萍刘捷张细元彭罕鸣唐锋余志
- 关键词:儿童消化道症状胃黏膜病理组织幽门螺杆菌
-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基因第9号外显子Val297Phe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HSP)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516例HSP患者,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的182例、非消化道出血的334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Val279Phe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并测定血浆PAF-AH活性、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的水平。结果 Val279Ph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纯合突变基因型TT占0.97%、杂合子占6.05%。等位基因频率在消化道出血组为5.22%,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消化道出血的GG基因型HSP患者的血浆PAF和GMP-140水平高于非出血组(P<0.05),PAF-AH活性以非出血组较高(P<0.01),而β-TG和PF4在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F-AH Val279Phe基因多态性与血浆PAF-AH活性、PAF及GMP-140水平有关,PAF-AH Val279Ph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HSP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风险因素。
- 王宝香梅红彭罕鸣高源丁艳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多态性儿童
- 人参皂苷Rh2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Jurkat细胞的凋亡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h2(0、10、20、40和80μg/ml)对Jurka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计算48h下Rh2对Jurkat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形态学方法及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IC50剂量下Rh2共培养48h的Jurkat细胞凋亡状况。后将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Rh2(IC50)组、PI3K抑制剂LY294002(50μmol/l)组以及Rh2(IC50)+LY294002(50μmol/l)组。同步培养48h后,采用PI单染和AnnexinV-FITC/PI双染分别检测Jurkat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Jurkat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Rh2(10-80μg/ml)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Jurkat细胞增殖(r48h=0.999,P<0.01;r80μg/ml=0.991,P>0.05),并伴有明显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h2组和LY294002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且细胞多数被阻滞在G0/G1期;而与Rh2组和LY294002组比较,Rh2+LY294002组细胞凋亡及细胞阻滞现象更为显著。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h2能显著促进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BCL-2、CyclinD1及p-AKT的表达,且LY294002对这一效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Rh2能够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诱导Jurkat细胞的凋亡;且能对Jurkat细胞产生明显的G0/G1期阻滞;这可能与Rh2抑制PI3K/AKT通路进而介导的一系列凋亡信号级联反应密切相关。
- 聂柳彭罕鸣
- 关键词:人参皂苷RH2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PI3K/AKT通路
- 儿童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表型被引量:7
- 2019年
- 儿童炎症性肠病(PIBD)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和炎症性肠病未定型(IBDU)3种。UC通常是累及直肠表面的炎症,并以连续方式延伸至邻近黏膜,CD的特点是透壁性炎症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IBDU是局限在结肠黏膜的炎症,其组织学特征在UC和CD之间无法区分[1]。PIBD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症状多见等原因,可以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分层。国际早发炎症性肠病列队研究(NEOPICS)是一项旨在发现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OIBD)病因和治疗方法的大型队列研究.
- 王丹彭罕鸣付妤
- 关键词:儿童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表型
- 256例儿童内窥镜下慢性胃炎的分析
- 1998年
- 本文就1994.2~1995.11间经我院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儿童的各种镜下表现,做了总结,并参照悉尼胃炎分类方法将其分型,以初步了解儿童镜下各型慢性胃炎的构成,探讨分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 梅红陈素娥杨季清彭罕鸣高源
- 关键词:胃炎慢性儿童内窥镜检
- 迁延性腹泻病患儿内镜特点及血清、结肠灌洗液中一氧化氮、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变化的意义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了解迁延性腹泻病结肠黏膜患儿的内镜下特点及血清和结肠灌洗液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6月本科收治的迁延性腹泻病患儿115例(迁延性腹泻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急性腹泻病患儿115例(急性腹泻组)及体检健康儿童11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对迁延性腹泻组患儿行结肠镜检查。3组患儿均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硫代巴比妥法测定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水平。结果迁延性腹泻组患儿结肠镜下所见病变主要以左半结肠为主,其中43例结肠黏膜呈大小为1~2 mm疱疹样改变伴充血糜烂;52例患儿结肠黏膜糜烂水肿;12例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8例未见明显异常。迁延性腹泻组结肠灌洗液中NO、MDA、SOD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0.32、6.57、4.00,Pa<0.05)。迁延性腹泻组和急性腹泻组血清NO、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0.85、0.78,Pa>0.05),SO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7.13,P<0.01)。健康对照组血清NO、MDA、SOD水平与迁延性腹泻组(u=12.07、10.53、17.70,Pa<0.01)及急性腹泻组(u=14.70、9.79、7.33,Pa<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迁延性腹泻组治疗前后血清NO、MDA、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7.99、6.80、12.84,Pa<0.05);急性腹泻组治疗前后血清NO、MDA、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1.31、6.95、8.59,Pa<0.05)。结论 NO生成所产生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在腹泻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能导致结肠黏膜损害,而保护性因素(SOD)的持续降低则是腹泻病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
- 张细元高源梅红彭罕鸣
- 关键词:迁延性腹泻病一氧化氮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