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格致

作品数:266 被引量:773H指数:1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2篇期刊文章
  • 78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4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0篇网膜
  • 136篇视网膜
  • 55篇细胞
  • 45篇黄斑
  • 45篇玻璃体
  • 34篇手术
  • 31篇病变
  • 28篇血管
  • 27篇视网膜脱离
  • 27篇糖尿
  • 27篇糖尿病
  • 26篇视网膜病
  • 25篇视网膜病变
  • 24篇光学相干
  • 23篇断层扫描
  • 20篇眼内
  • 20篇相干断层扫描
  • 18篇切除
  • 16篇视网膜神经
  • 16篇病理

机构

  • 242篇复旦大学
  • 20篇上海医科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香港中文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邢台市眼科医...
  • 1篇安庆市立医院

作者

  • 265篇徐格致
  • 68篇王文吉
  • 35篇姜春晖
  • 26篇黎蕾
  • 25篇张勇进
  • 22篇江睿
  • 21篇刘卫
  • 21篇常青
  • 18篇陈钦元
  • 17篇黄欣
  • 16篇倪颖勤
  • 14篇欧阳艳玲
  • 14篇钱江
  • 13篇沈玺
  • 12篇吕嘉华
  • 11篇周旻
  • 10篇王玲
  • 10篇秦要武
  • 10篇王克岩
  • 8篇俞笳

传媒

  • 48篇中华眼底病杂...
  • 30篇中国眼耳鼻喉...
  • 16篇中华眼科杂志
  • 15篇眼科研究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8篇复旦学报(医...
  • 8篇中国实用眼科...
  • 6篇眼外伤职业眼...
  • 5篇眼视光学杂志
  • 5篇眼科新进展
  • 4篇国际眼科纵览
  • 3篇眼科
  • 3篇国外医学(眼...
  • 3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大众医学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第四届全球华...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7
  • 14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12篇2012
  • 22篇2011
  • 8篇2010
  • 26篇2009
  • 20篇2008
  • 33篇2007
  • 19篇2006
  • 11篇2005
  • 10篇2004
  • 15篇2003
2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树突形态异常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上存留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 树突和胞体形态改变。方法 用基因枪技术标记病程3个月的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同龄大鼠的RGC,用带Z轴的Leica显微镜和CCD照相机采集RGC照片,按树突和胞体大小及形态分类后比较各组细胞树突野、胞体直径变化及其结构特征变异。Thy-1抗体免疫标记RGC,荧光显微镜下拍照,计数比较早期糖尿病大鼠RGC密度变化。结果 病程3个月时,糖尿病大鼠RGC密度明显下降,被基因枪标记的RGC出现明显的树突野变化。各类细胞树突主干没有很大的变异,部分RGC表现出局部树突的短缩破坏,部分RGC细胞表现为树突小分支稀疏或扭曲变形。糖尿病大鼠A类RGC的树突野直径均值为(401±86) μm,对照组大鼠A类RGC的树突野直径均值为(315±72) 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49,P〈0.001);糖尿病大鼠A类RGC的胞体直径均值为(24±6) μm, 对照组大鼠A类RGC的胞体直径均值为(22±5) μ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7,P〉0.05)。B类RGC树突野与胞体直径均值在糖尿病大鼠分别为(170±36)、(14±2) μm,在对照组大鼠分别为(165±36)、(16±2) μm; C类 RGC树突野与胞体直径均值在糖尿病大鼠分别为(265±78)、(17±5) μm,在对照组大鼠分别为(251±57)、(17±4) μm,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1.357,0.798,0.835,1.104,P〉0.05)。结论 糖尿病早期大鼠RGC树突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尤其是A类细胞。树突形态变化比胞体更敏感,可作为早期RGC形态变化的重要指标。糖尿病成年动物RGC表现出良好的可塑性及从树突变化到细胞真正死亡之间存在的时间窗为我们研究及临床开展神经保护提供了依据。
徐格致秦要武王文吉
关键词:树突
异位性皮炎的眼部并发症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了解异位性皮炎的眼部并发症,以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方法对29例异位性皮炎患者采用裂隙灯、三面镜或间接检眼镜、眼部A型超声、B型超声、UBM和角膜地形图进行眼部检查。结果29例(58眼)患者中过敏性结膜炎8眼(13.8%),角膜结膜炎6眼(10.3%),白内障6眼(10.3%),视网膜裂孔3眼(5.2%),视网膜脱离3眼(5.2%),圆锥角膜1眼(1.7%)。眼表疾病经治疗大部分可以治愈或缓解;而严重的视网膜脱离会引起视力严重损害。结论异位性皮炎可并发多种眼部并发症,早期常规眼科检查很有必要,特别对于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患者,早期检查可使大部分患者避免手术或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沈玺徐格致焦秦施若菲李霞
关键词:异位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角膜结膜炎白内障视网膜脱离
原发性眼内恶性淋巴瘤二例被引量:5
2003年
周旻陈钦元王文吉徐格致陈荣家
关键词:肿瘤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纤维层分离样改变"对黄斑前膜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雷博雅王敏徐格致
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二例被引量:5
2008年
例1 男,40岁。因右眼视物重影1年于2006年4月28日来我院就诊。不论眼外伤史,眼病家族史和既往眼病史。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9,右眼眼前节检查正常,眼底见视盘上方灰白色扇形隆起,
俞笳黎蕾徐格致沈颖高巧云姜春晖
关键词:色素上皮错构瘤视网膜肿瘤病例报告
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一家系的临床表型特征和基因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VMD)一家系的临床表型特征和相关基因VMD2的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BVMD一家系患者详细的临床资料,包括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等,并对患眼病变进行分期。同时对该家系5例患者及其家族中2名正常成员进行基因分析。采取外周血2.7ml,制备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合成的特异性引物,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扩增VMD2基因的第1—11对外显子,将基因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相应基因序列。结果该家系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例(10只眼)眼底病变分别属于0、Ⅱa、Ⅱb、Ⅲ和Ⅳ期,较为少见。各期的眼底改变、FFA和OCT图像特征虽不相同,但具有代表性。基因序列分析可见VMD2基因第301密码子第3个碱基呈杂合子点突变,即T—G,导致天冬氨酸变为谷氨酸(Asp301Glu)。结论我国BVMD一家系呈现VMD2基因突变。基因分析结果将为疾病的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欧阳艳玲张勇进徐格致江睿陈倩王玲
关键词:视网膜疾病系谱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光学相干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和修复被引量:10
2004年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进行性死亡是许多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发展到最后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由于抑制性环境的存在,视神经损伤后不能再生和修复,现在研究证实,在特定的条件下,尽管RGCs的胞体或轴突受损,仍能免于死亡,而且变性的轴突能再生,并能与靶组织建立突触联系。对RGCs的保护和修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姚静徐格致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干细胞
青少年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特征及治疗
徐格致江睿常青王文吉
4mm巩膜隧道自闭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被引量:6
1998年
为评价小切口技术中,巩膜隧道自闭切口的自闭性能,和对角膜散光的影响。采用4mm带角膜瓣的巩膜隧道切口,对2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其中20眼未缝合,7眼子午线方向缝1针。结果:术后3~5天,角膜手术性散光(Jafe法计算)缝线组离散程度大于无缝线组。术后3~5天到1月,两组中角膜散光(Naeser法计算)都存在逆规向的漂移。术后眼压变化幅度两组间无差别。房角镜观察内切口整体或部分靠后者有渗漏迹象。结论:巩膜隧道自闭切口具有一定优点,但当角膜瓣构造不正确时。
王嘉健陆国生徐格致戴锦晖
关键词: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激素诱导锌指状蛋白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激素诱导锌指状蛋白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用用途,尤其是化学合成的激素诱导锌指状蛋白多肽在制备抑制炎症反应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合成由54个氨基酸组成的激素诱导锌指状蛋白多肽,该蛋白...
顾瑞平徐格致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