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芹芹

作品数:29 被引量:27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新生代
  • 5篇地貌
  • 5篇裂变径迹
  • 4篇地球系统
  • 4篇古生代
  • 3篇定年
  • 3篇新疆北部
  • 3篇新疆西准噶尔
  • 3篇旋回
  • 3篇中国大地构造
  • 3篇晚古生代
  • 3篇晚新生代
  • 3篇西准噶尔
  • 3篇磷灰石
  • 3篇磷灰石裂变径...
  • 3篇隆升
  • 3篇剥露
  • 3篇北部
  • 3篇AR
  • 2篇地貌形态

机构

  • 18篇中国地质科学...
  • 17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9篇徐芹芹
  • 16篇季建清
  • 15篇赵磊
  • 8篇任纪舜
  • 6篇朱俊宾
  • 6篇涂继耀
  • 6篇牛宝贵
  • 5篇龚俊峰
  • 5篇孙东霞
  • 4篇周晶
  • 3篇韩宝福
  • 3篇钟大赉
  • 2篇赵文韬
  • 2篇郑荣国
  • 2篇刘建辉
  • 2篇马芳
  • 2篇侯建军
  • 2篇朱自虎
  • 2篇王丽宁
  • 2篇刘仁燕

传媒

  • 6篇岩石学报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寻找消失的大陆被引量:19
2015年
已发表的大量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和海底钻探文献资料表明,现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不同部位——海底高原、深海平原、海沟、转换断层以至大洋中脊都可以找到大陆残块或大陆壳的痕迹。值得注意的是,大洋盆地中已经发现的大陆残块,在全球磁异常图上,大多位于南美洲、非洲、欧洲、南极洲、大洋洲的大陆磁异常带向相邻大洋盆地延伸部分,二者互相印证。这说明,具有大陆磁异常特征的这部分大洋盆地的基底具有大陆壳的性质,这是否意味着现代大洋的相当一部分深海盆地并不是以典型的大洋地壳,而是以大陆属性的地壳为基底的。然而,在世界地质图上,这些深海盆地的底多被以海底磁异常条带为基础的海底扩张模型解释为白垩纪的大洋地壳。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对根据Vine—Matthews假说建立的海底扩张模型产生质疑。基于上述事实,我们认为,在大地构造研究中,不仅要在各时代的造山带中寻找消失的大洋,而且要在各个时期的海洋中寻找消失的大陆,才能更准确地进行古构造一古地理再造,还原各地史时期大地构造的真实面貌。我们认为,大陆经裂谷作用转化为大洋,大洋经造山作用转化为大陆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地球各层圈之间,特别是壳幔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因此,大地构造研究必须从全球整体出发,注意物质水平运动的同时,还要更加注意研究壳与幔、幔与核,以及壳、幔、核的不同层次之间能量的转换和物质转化过程,才能对大陆与大洋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作出正确的判断。
任纪舜徐芹芹赵磊朱俊宾
关键词:大洋磁异常海底扩张
内蒙古大青山晚中生代以来的隆升--剥露过程被引量:6
2017年
对大青山东段4件基岩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获得该区晚中生代以来的隆升?剥露历史,并探讨大青山现代地貌的形成。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57.7±3.8~50.4±3.3 Ma,封闭径迹长度分布在10.7±0.4~9.9±0.1μm之间。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大青山地区存在晚白垩世(约100~90 Ma)和中?晚中新世(13.5~7 Ma)以来两个快速抬升冷却阶段,13.5~7 Ma以来是本区剥露最快的时期,这一阶段的隆升造就现今大青山的地貌格局。
徐芹芹季建清赵文韬于祥江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
中国北方新生代大陆变形及其动力学机制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大陆变形研究是大陆动力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对断裂构造及盆山演化进行研究是认识与了解大陆变形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中生代晚期—新生代,中国北方受到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太平洋板块向西运动与西伯利亚板块阻挡所导致的复杂构造动力系统的长期作用,地壳变形复杂,是研究大陆变形理想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在详细野外构造解析基础上,结合遥感与数字地貌技术、地震反射资料解释以及低温热年代学方法,通过对中国北方新生代断裂作用和山脉隆升历史研究,理清了断裂发育序次、断裂作用与构造应力场的对应关系,掌握了现今构造地貌格局东西差异的成因,并探讨了大陆变形的动力学机制。古新世—早始新世,中国北方普遍发育一组NNE向的断裂构造,该组断裂并非全区均匀发育,东部断裂规模较大,地貌特征明显,向西规模逐渐变小。NNE向断裂具有左行走滑的运动学特征,大致对应NW-SE向挤压应力场,推测NNE向左行走滑断裂的发育与新生代早期太平洋板块NNW向运动有关。NNE向断裂发育之后,东部渤海湾周边发育了NE向右行、NW向左行共轭走滑断裂,大致对应近EW向挤压应力场。西准噶尔地区发育了NE向左行、NW向右行走滑断裂,大致对应近NS向挤压应力场。东、西部的NE、NW向断裂都叠加在NNE向断裂之上,改造和破坏了早期NNE向断裂。本文推测东部后期断裂的发育与43~42 Ma太平洋板块运动由NNW转变为WNW向有关,而西部NE、NW向断裂发育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远程效应有关。随着印度板块持续北向运动并发生顺时针旋转,西部地区保持NNE向挤压应力场,发育了一系列NW、NNW向断裂。东部地区依然呈现近EW向挤压应力场。受到新生代以来各组断裂构造的影响,中国北方山脉和盆地呈现出线状与面状结合的网格状特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统计显示,东部地区普遍经历�
徐芹芹季建清涂继耀侯建军
关键词:构造地貌新生代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以来中基性岩脉的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38
2008年
新疆北部中基性岩脉 K-Ar 表观年龄为187~271Ma,岩性以辉长、辉绿岩以及闪长、闪长玢岩为主,属于亚碱性系列。主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中基性岩脉经历了源区地壳物质的混合以及侵位过程中的分离结晶作用,并在区域分布特点上受部分熔融程度的影响,而且由于结晶分异和部分熔融的不同,还出现了中基性岩脉系列的成分变异。排除上述岩浆作用的干扰,有证据显示岩脉起源于亏损地幔,由于 Nd 同位素模式年龄 t_(DM)集中在363~769Ma,反映源区是一个古生代时期的新生岩石圈地幔,该地幔源区属于大洋岩石圈地幔。新疆北部广泛出露的中基性岩脉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多样性,但是在产状、岩性组合和同位素特征上具有相似的特点,指示研究区在古生代以来具有一个相对统一和完整的源区,推测这个源区与北疆地区古生代以来长期存在的残余洋盆及其相关岩石圈有关。
徐芹芹季建清韩宝福朱美妃储著银周晶
关键词:K-AR年龄结晶分异部分熔融新疆北部
新疆北部基性岩脉^(40)Ar/^(39)Ar年代学研究被引量:49
2008年
晚古生代以来,新疆北部地区侵入了一系列的基性岩脉,成为了解该地区地壳生长过程的重要窗口。本文采用激光^(40)Ar/^(39)Ar 年代学方法,对整个北疆地区出露的基性岩脉进行了精细年代学研究。从数据特征上分析,低本底激光^(40)Ar/^(39)Ar方法能对低钾含量、极少量样品(0.1mg~5mg)进行精细定年,所以非常适合进行基性岩脉的精细定年。本文展示的基性岩脉激光^(40)Ar/^(39)Ar 方法的高质量数据显示新疆北部基性岩脉群的活动时限跨越332~174Ma,为石炭纪—侏罗纪。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新疆北部基性岩脉群在时间上,呈现脉动式侵位特征,在332~174Ma 之间,有多达6~7次脉动式活动,时间间隔大致为20~30Ma。从基性岩脉所揭示的大地构造含义来分析,新疆北部地区从石炭纪到侏罗纪处在一个相似的地壳演化阶段,为一个陆壳垂向生长、区域构造应力场显示拉张的构造环境,并在时间、空间上具有相对统一的特征。
周晶季建清韩宝福马芳龚俊峰徐芹芹郭召杰
关键词:基性岩脉^40AR/^39AR年代学地壳生长新疆北部
构造旋回与大地构造年表被引量:12
2016年
构造旋回的划分是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之一。但板块学说兴起以来,一些学者基于均变论的哲学思想,却试图抛弃构造旋回的概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系统科学的提出,大规模、多学科地学观测,人们已认识到突变与灾变的重要性,认识到渐变与突变相结合的螺旋式向前发展的旋回演化论,才是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地质规律的有力武器。在大地构造研究中,一些学者常用地层年表,而不用构造旋回。然而,以生物地层学为主要依据的显生宙地层年表与构造旋回和构造岩浆事件并不完全耦合。这是因为,地层年表是在研究地球表生作用,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而构造旋回则是地球内生作用,即壳、幔、核以及壳、幔、核不同层次间多层圈相互作用的历史记录。一些学者在研究大地构造时,只用同位素年龄表示的构造事件,不使用构造旋回。然而,"事件"只是单个现象的呈现,只是构造发展的片段,旋回则阐明过程,反映事物发展中各"事件"(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演化的本质。事实上,威尔逊旋回的建立,已为构造旋回和构造事件之间的联系赋予了全新的科学内涵,这也是地质科学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一个光辉范例。一些学者由于对全球造山运动是否是同时性的质疑,认为建立全球统一构造年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可是,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其动态活动应该基本上同时的,在受同一地球动力系统控制的一个大区域内,构造运动在各地虽然不是完全同时,但却大致是同时的。北美、欧洲、亚洲加里东、华力西旋回的各次构造运动基本上可以互相对比,就是证明。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按照优先原则,将早古生代的构造旋回称为加里东旋回,将晚古生代的构造旋回称为华力西(海西)旋回。超大�
任纪舜徐芹芹邓平肖黎微
关键词:构造旋回超大陆旋回角度不整合造山运动
辽西新台门白垩纪火山岩^(40)Ar/^(39)Ar定年及其对蝾螈化石层时代的约束被引量:5
2010年
富含热河生物群鸟类和恐龙化石的辽西白垩纪地层属于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其不同区域之间的地层对比和时代归属一直存有较大争议。本文采用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葫芦岛新台门地区一个实测剖面中蝾螈化石点下伏的两层火山岩夹层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通过地层中火山岩夹层及火山岩颈的年代学测定,获得6组激光40Ar/39Ar年代结果。其中,下部层位中的流纹岩和安山质玄武岩样品XTM-3、XTM-5年龄结果分别为94.2±1.3Ma、93.7±1.3Ma;作为这一期喷发晚期就位的火山岩颈样品XTM-7的年龄结果为92.8±0.4Ma;而上部层位的安山岩和安山玄武岩火山岩夹层样品XTM-6、XTM-8、XTM-9年龄分别为110.1±1.0Ma、110.9±0.5Ma、93.7±1.2Ma。随后我们又从XTM-9位置的化石点下部采集样品XTM-9-2,进行实验验证。得到的结果表明,新台门地区早白垩世地层记录了至少两期火山喷发事件,喷发时间分别为110Ma和93Ma。根据测年结果,新台门白垩系的蝾螈化石层应代表中国北方中生代地层中迄今所发现的有尾两栖类化石纪录的最高层位,可能与辽西地区的九佛堂组或甚至与阜新组相当。
孙荣双季建清高克勤张越周晶马芳徐芹芹
关键词:火山岩早白垩纪
阿尔金—祁连山晚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来自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制约被引量:4
2015年
阿尔金—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其新生代的隆升—剥露过程记录了高原变形和向北扩展的历史,对探讨高原隆升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分析,利用岩屑的统计特征限定阿尔金—祁连山新生代的隆升—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表明,阿尔金—祁连山地区存在4个阶段的抬升冷却:21.1~19.4 Ma、13.5~10.5 Ma、9.0~7.3 Ma、4.3~3.8 Ma.其中,4.3~3.8 Ma抬升冷却事件仅体现在祁连山地区,9.0~7.3 Ma抬升冷却事件在区内普遍存在,且9.0~7.3 Ma隆升—剥露造就了现代阿尔金—祁连山的地貌.区域资料分析表明,9~7 Ma(或者8~6 Ma)期间,青藏高原北缘、东缘,甚至整个中国西部地区发生了大规模、区域性的抬升,中国现今“西高”的构造地貌形态可能于当时开始形成.阿尔金—祁连山地区4期抬升冷却事件与青藏高原的隆升阶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应该是对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响应。
徐芹芹季建清赵文韬孙东霞钟大赉赵磊
关键词:裂变径迹地貌形态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赛尔山地区早志留世流纹斑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在新疆西准噶尔北部的赛尔山地区识别出早志留世喷发的流纹斑岩底垫侵入到和布克赛尔蛇绿混杂带内。流纹斑岩具有高Si O2(70. 88%~73. 36%)、Al2O3(14. 30%~15. 31%)和极低的MgO(0. 36%~1. 09%)含量,同时,还具有中-高的Sr含量(130×10-6~527×10-6)、高的Sr/Y(22. 26~78. 42)和(La/Yb)N(20. 27~24. 24)值及低的重稀土元素含量。此外,流纹斑岩与谢米斯台山北缘早志留世-早泥盆世埃达克质岩都具有正高的εHf(t)值和年轻的Hf模式年龄,同时它们还具有较高的K2O含量、较低的Mg#值和低的Cr、Ni等相容元素含量,认为它们均形成于年轻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在早奥陶世—早泥盆世,西准噶尔北部可能经历过洋内俯冲、弧-弧碰撞、洋盆闭合和碰撞后伸展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其中,早志留世之前洋盆已经闭合,随后西准噶尔北部逐渐进入碰撞后松弛期,幔源物质向下地壳渗透,与新生不久的下地壳发生混合形成岩浆池,岩浆通过多通道、多层次的复杂渠道到达中上部地壳,从而形成大量435~400 Ma的A2型和I型花岗岩以及少量埃达克质的中酸性岩浆岩,完成了大规模的地壳垂向增生过程。
杨亚琦赵磊郑荣国徐芹芹
关键词:流纹斑岩后碰撞西准噶尔早志留世
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的基本内涵被引量:13
2019年
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的基本点是,把地球作为一个活的天体放在宇宙系统之中,更多地考虑地球深部壳-幔-核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地外天体对地球运动的作用和影响。这一构造观认为:构造运动并不仅仅是岩石圈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地球系统的全球动力作用过程;陆与洋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单纯的大陆增生说是不正确的;地幔对流说至今未被证实,陆块是活动的,但不能大规模漂移;大陆地壳不是单纯地侧向或垂向增生,而是多旋回构造-岩浆作用叠合的产物;地球的构造不是均变式向前发展,而是非均变、非线性、旋回式向前演化的;地球表层在不同地史阶段,均有其受相应深断裂体系控制的不同的构造格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式大洋盆体制,只是在中生代晚期以来才出现的。
任纪舜牛宝贵赵磊徐芹芹朱俊宾
关键词:地球系统科学深断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