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超

作品数:18 被引量:87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缺损
  • 7篇骨缺损
  • 7篇干细胞
  • 6篇生骨
  • 6篇生物衍生骨
  • 6篇组织工程骨
  • 6篇基质干细胞
  • 6篇骨髓基质
  • 6篇骨髓基质干细...
  • 5篇胫骨
  • 5篇胫骨缺损
  • 4篇内酰胺
  • 4篇内酰胺酶
  • 3篇血管
  • 3篇山羊
  • 3篇细菌
  • 3篇细菌耐药
  • 3篇细菌耐药性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机构

  • 1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16篇戚超
  • 11篇杨志明
  • 10篇蔡琰
  • 9篇黄富国
  • 6篇罗静聪
  • 6篇李秀群
  • 4篇陈文昭
  • 4篇吕晓菊
  • 3篇俞汝佳
  • 3篇廖文波
  • 3篇秦廷武
  • 3篇范昕建
  • 2篇陈进利
  • 2篇邓力
  • 1篇孙天威
  • 1篇张磊
  • 1篇祁洁
  • 1篇范听建
  • 1篇陈雷
  • 1篇解慧琪

传媒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四川生理科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5’中...

年份

  • 1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stromalcells,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的大段骨-骨膜缺损,以探讨其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分别在体内、体外...
戚超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骨缺损骨科学
体外构建与体内构建组织工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内、体外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大段缺损能力,以探讨修复缺损最佳途径。方法制备山羊胫骨中段20mm的骨骨膜缺损,分别植入体内、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自体骨及单纯生物衍生骨,分别行组织学、X线观察、骨密度测定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体外构建组材料降解较快,成骨迅速,16周时已可见髓腔再通;体内构建组以上各变化较前者慢2~4周;而单纯生物衍生骨对照组材料降解、新骨形成均较慢;6周时,各组弯曲应力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12、16周时体外构建组高于体内构建组(P<0.05),体内构建组高于单纯生物衍生骨对照组(P<0.05)。结论体内、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成骨迅速、量大,排斥反应小;但是体内构建方式成骨较体外构建慢。
戚超杨志明黄富国秦廷武罗静聪蔡琰
关键词: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骨髓基质干细胞
可塑形组织工程骨体内成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复合构建可塑形组织工程骨及其修补兔颅骨缺损的体内成骨。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和藻酸钙凝胶-生物衍生颗粒骨分别填补修复A组(16只)兔颅骨左右两侧直径1cm的圆形骨膜-全层颅骨缺损(左侧为A1组,右侧为A2组),B组(8只)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X线、钙磷含量测定评估其体内成骨状况。结果材料植入后,局部未见异常反应。(1)A1组手术后12周时颅骨缺损已基本被硬组织所修复,镜下见修复材料已大多被骨组织替代,颗粒骨被吸收,成骨面积百分比为(40.92±19.36)%,明显高于A2组(P<0.05)和B组(P<0.01)。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有高密度骨痂影存在,布满整个缺损区。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7.30±0.93)mg、(3.11±0.42)mg,明显高于A2组和B组。(2)A2组手术后12周,颅骨缺损部分被硬性组织所修复,镜下见材料部分转变成骨组织和纤维组织,成骨面积百分比为(18.51±6.01)%,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高密度骨痂影主要分布在缺损区的边缘部位。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5.29±0.17)mg、(2.34±0.35)mg,明显高于B组。(3)B组骨缺损主要被膜样组织修复,在紧邻骨缺损处有硬组织形成,镜下见修复组织边缘有骨组织存在,中央大部为膜状致密纤维组织,成骨面积百分比为(12.72±9.46)%,X线片仅见靠近骨缺损边缘的部位存在致密骨痂影。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3.54±0.45)mg、(1.78±0.53)mg。结论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构建的可塑形组织工程骨可根据颅骨缺损的形态进行塑形填补,在体内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基本达到对兔颅骨缺损的骨性修复。
廖文波杨志明邓力李秀群戚超王珍罗静聪解慧琪
关键词:藻酸盐成骨细胞组织工程骨体内成骨兔颅骨缺损藻酸钙凝胶
体外构建与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内、体外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大段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以及血管化与成骨的关系,以探讨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最佳途径。方法22只山羊制备成胫骨中段20mm的骨-骨膜缺损,随机分为2组,分别植入B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外构建和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常规钢板螺钉内固定,在2、4、6、12周时间点分别用墨汁灌注透明标本、血管面积图像分析和X线片观察血管化过程及成骨情况。结果体外构建组与体内构建组血管化进程无明显区别,各时间点血管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周均能达到完全血管化,但X线片见体外构建组新骨形成较快,缺损区密度高,体内构建组以上各变化较前者慢大约2~4周。结论B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外构建和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均能快速血管化并成骨,但是体内构建方式成骨较体外构建慢。
戚超黄富国罗静聪廖文波蔡琰祁洁杨志明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血管化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
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血管化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研究生物衍生骨与骨髓基质干细胞 (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 ,了解其修复长段管状负重骨缺损的血管化情况。 方法 制备生物衍生骨作为支架材料 ,培养、诱导MSCs作为种子细胞 ,二者在体外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 2 0只山羊双侧胫骨中段制备成 2 0 mm长的骨 -骨膜缺损模型 ,采取自身左右侧对照 ,实验侧 (右侧 )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 ,对照侧 (左侧 )植入单纯支架材料 ,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后2、4、6及 8周用墨汁灌注透明标本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血管化过程 ,组织学观察血管形成及成骨情况。 结果术后 2、4周 ,实验侧血管形成较对照侧少 ( P<0 .0 5 ) ;术后 8周 ,两侧均完全血管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实验侧于术后 6、8周新骨形成逐渐增加 ,材料降解吸收较对照组快 ;对照侧术后 8周材料孔隙内仍无明显新骨形成。 结论 生物衍生骨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能够较快发生血管化 ;
陈进利黄富国戚超李秀群蔡琰张姝江杨志明
关键词:胫骨缺损血管化山羊
大鼠胫前肌深度冻伤模型建立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建立大鼠胫前肌深度冻伤模型了解其病理变化特点,探索组织工程化成肌细胞移植的适宜动物模型。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1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修复重建实验室完成。选择5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10组,正常对照组、术后1,3,5,7,10d,2,4,8,12周组,每组3只,6个样本。采用液氮冷冻后的金属条按一定时间放置于大鼠胫前肌表面,造成胫前肌深度冻伤,测定大鼠胫前肌冻伤前后肌重、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工酶的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骼肌受冻伤后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Ⅳ型胶原染色观察受冻肌组织基膜损伤及再生情况;采用Mallory三色染色法观察冻伤组织修复时胶原增生情况,以了解其纤维化愈合的程度。结果:纳入动物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肌重变化:冻伤前,冻伤后1,3,5,7,10d,2,4,8,12周肌重平均值分别为0.5889,0.7066,0.7302,0.6735,0.5929,0.5687,0.5496,0.4099,0.3493,0.3036g。术后1,3,5d组肌重均增高(P<0.05);术后7,10d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2,4,8,12周组均降低(P<0.05)。即冻伤后的胫前肌经历最初5d肌肉肿胀,肌重增加,2周开始肌重呈明显下降的过程。②磷酸肌酸激酶及磷酸肌酸激酶-MM含量:术后磷酸肌酸激酶及磷酸肌酸激酶-MM较冻伤前明显下降,术后3d呈逐渐降低趋势。③组织学观察:大鼠胫前肌经深度冻伤后,肌组织变性、坏死,肌纤维的基膜保持较完整,深度冻伤局部缺乏成肌细胞,修复以脂肪性变和纤维增生为主,后期肌肉明显萎缩。结论:大鼠胫前肌深度冻伤模型适合作为成肌细胞移植的动物模型。
张斌黄富国杨志明李万里戚超
关键词:冻伤免疫组织化学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而成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骨膜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同种异体骨经脱细胞、脱脂、脱蛋白、去抗原处理后冻干制成生物衍生骨;通过穿刺抽取山羊同种异体红骨髓,经分离、培...
戚超杨志明黄富国秦廷武罗静聪李秀群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骨缺损
文献传递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 -骨膜缺损 ,以及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将 18只 12月龄健康杂种青山羊 (雌雄不限 ) ,制备成双侧胫骨中段 2 0 mm骨 -骨膜缺损模型 ,常规钢板螺钉固定 ;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 ;对同一只山羊将复合物植入右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 ,以单纯材料植入左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对照组 ,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 ;在 8、12、16和 2 4周各时间点分别行标本的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和骨密度测试 ,比较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结果 大体观察、X线片和骨密度测试显示 :实验组 8周骨缺损部分修复 ,12、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 ,8、12和 16周其骨密度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 结论 组织工程骨早期修复骨缺损能力较强 ,且较单纯材料成骨量大、迅速 ,能够对负重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
戚超黄富国杨志明罗静聪李秀群蔡琰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山羊胫骨缺损影像学组织工程骨
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研究
2003年
蔡琰范昕建吕晓菊陈文昭张磊戚超
关键词: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基因型第三代头孢菌素
肠杆菌科产CTXM酶细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关系
2003年
蔡琰范昕建吕晓菊陈文昭俞汝佳戚超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Β-内酰胺酶基因型抗菌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