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建洪

作品数:10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若尔盖湿地
  • 5篇湿地
  • 5篇两栖
  • 5篇两栖类
  • 4篇无尾
  • 4篇无尾两栖类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林蛙
  • 3篇保护区
  • 2篇入侵
  • 2篇入侵物种
  • 2篇螯虾
  • 2篇仙姑
  • 2篇克氏原螯虾
  • 2篇高原林蛙
  • 2篇国家级自然保...
  • 2篇肥满度
  • 2篇捕食
  • 2篇捕食者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10篇王跃招
  • 10篇戴建洪
  • 8篇李成
  • 8篇戴强
  • 6篇张晋东
  • 4篇刘志君
  • 3篇熊晔
  • 2篇刘志军
  • 1篇顾海军
  • 1篇刘兵

传媒

  • 3篇四川动物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Zoolog...
  • 1篇四川省动物学...

年份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若尔盖湿地中国林蛙肥满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于2004年5~6月和8~9月对若尔盖湿地的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的肥满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肥满度随季节、年龄、栖息生境的变化而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和改善多样性生境是保护当地两栖类的重要措施之一.
戴建洪戴强张明李成张晋东王跃招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肥满度
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三种无尾两栖类夏秋季生境选择被引量:26
2005年
2004年8-9月在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对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倭蛙(Nanorana 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 minshanicus)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先设置16个50 m×50 m的样地,再在每个样地内分25个10 m×10 m的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的12个生境因子(牧场性质、草本高度、草本盖度、牛粪数量、鼠兔洞口数量、鼢鼠土堆数量、地表温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离小型水体距离、离大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结果表明:这3种两栖类均偏好离溪流、水塘等小型水体距离较近(≤100 m)、离河流、湖泊等大型水体距离较远(>1 000 m)、适度放牧(牛粪数量1~20)以及无鼠兔(Ochotona sp.)洞口的生境.通过比较,发现高原林蛙和倭蛙显著选择夏牧场、草本高度5.1~10.0 cm、离小型水体0~50 m的生境,显著不选择鼢鼠土堆太多(>10)的生境;岷山蟾蜍对牧场性质、离道路距离无显著选择性,显著选择草本高度>20.0 cm、离小型水体51~100 m的生境,不选择无鼢鼠土堆的生境;高原林蛙显著选择离道路>50 m的生境;倭蛙显著选择离道路0~50 m的生境.3种两栖类在生境选择上产生了一定的分离,表明各自有着特殊的生境需求.判别分析表明,牧场性质、草本高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鼢鼠土堆数量、离大或小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是区别3种两栖类生境选择的重要参数.
戴建洪戴强张明张晋东李成刘兵刘志军王跃招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高原林蛙生境选择
沙蜥属系统学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05年
沙蜥属隶属于鬣蜥科,是欧亚大陆荒漠和稀疏草原常见的蜥蜴。该属特征变异较大,存在许多争议。本文从其分类史、系统演化关系、生物地理学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指出沙蜥属卵生类群的系统关系还比较混乱,生物地理历史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
熊晔张晋东戴建洪王跃招
关键词:沙蜥属分类学系统演化关系生物地理学
无尾两栖类食物资源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食物资源的利用是无尾两栖类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食物资源的竞争策略和食物资源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总结近年来本领域的理论成果与发展动态,并对我国的研究现状和未来作了讨论。
张晋东戴建洪熊晔王跃招
关键词:无尾两栖类食物资源食性分析群落结构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种无尾两栖类陆地核心生境被引量:12
2005年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该地区分布有3种两栖类:高原林蛙(Ranakukunoris)、倭蛙(Narorana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minshanica),均为青藏高原特有种。研究在保护区内设定了16个50m×50m的样地(每个样格分为25个10m×10m样格),对每个样格中3种两栖类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根据3种两栖类分布点距离水体的最远距离初步确定若尔盖保护区高原林蛙(Ranakukunoris)、倭蛙(Narorana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minshanica)的陆地核心生境半径分别为:1000m、55m和580m。由于过大的陆地核心生境在实际保护工作中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因此本文提出最小陆地核心生境的概念:在某一季节,不同性别和生活史阶段的某种动物的90%个体完成该季节正常生命活动所通过或者利用的陆地。由此概念,根据高原林蛙90%的雌体、雄体和幼体分布确定其最小陆地核心生境半径为51m。最后通过最优化理论对高原林蛙和岷山蟾蜍分布格局与水体距离、草本层盖度、两栖类密度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陆地核心生境的范围与其所在生境景观及本种和其他动物种群状况有密切关系。
戴强戴建洪张晋东杨勇张明李成刘志君顾海军王跃招
关键词:两栖类
仙姑弹琴蛙蝌蚪对陌生捕食者克氏原螯虾的反捕反应被引量:11
2004年
以峨眉山的仙姑弹琴蛙 (Ranadaunchina)蝌蚪作为猎物 ,该地区潜在的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 (Procambarusclarkii)为捕食者 ,于冬季设计实验观察仙姑弹琴蛙蝌蚪对陌生入侵捕食者的反捕行为反应。实验按照 3× 3× 2因子设计 ,即 :捕食者状况 3个水平 (食植物的克氏原螯虾、食蝌蚪的克氏原螯虾和无捕食者 ) ,蝌蚪年龄组 3个水平(31- 35期的 2 .5龄蝌蚪、2 6 - 30期的 1.5龄蝌蚪和 2 5期的 0 .5龄蝌蚪 ) ,以及蝌蚪短期经验 2个水平 (有经验和无经验 )。实验发现 :有短期被捕食经验的蝌蚪的活动时间极显著低于无被捕食经验的蝌蚪 ,而静止时间以及隐蔽所利用时间却极显著地高于无经验的蝌蚪 ;短期经验和捕食者状况的交互效应对蝌蚪的活动时间有显著影响 ;而蝌蚪年龄、捕食者状况及其交互效应对蝌蚪的行为反应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 ,有短期被捕食经历的仙姑弹琴蛙蝌蚪并未通过个体学习建立起对陌生捕食者克氏原螯虾的识别能力 ,而是表现出无针对性的活动性受抑、隐蔽时间增加的行为反应。如果自然条件下的仙姑弹琴蛙蝌蚪也有类似反应 ,在克氏原螯虾入侵初期 ,仙姑弹琴蛙蝌蚪则可能会由于无法识别新的捕食者而表现出过度的反捕行为反应 ,承受更大的亚致死作用 。
戴强戴建洪李成刘志君王跃招
关键词:入侵物种
若尔盖湿地3种无尾两栖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态位宽度被引量:7
2006年
研究了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种无尾两栖类,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倭蛙(Nanorana 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 minshanicus)的成体和亚成体在7个生境因子(牧场性质、牛粪数量、植被高度、植被盖度、距水塘距离、地表温度、地表湿度)上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岷山蟾蜍成体在牧场性质、牛粪数量、植被盖度、地表温度、地表湿度5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最窄,其亚成体在牧场性质、牛粪数量、植被高度、距水塘距离、地表湿度5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最宽;倭蛙亚成体在牧场性质、牛粪数量、地表温度、地表湿度4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最窄,而其成体在牛粪数量、植被高度、植被盖度、距水塘距离4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最宽;高原林蛙在微气候因子的两个维度上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而在水塘距离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值则很小.当人类活动导致生境变更时,倭蛙的反应最为敏感;比较3种无尾两栖类在不同生长阶段(成体、亚成体)的生态位宽度,发现它们利用资源的策略不同.
张晋东戴建洪戴强张明熊晔李成刘志军王跃招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生态位宽度高原林蛙
关于肥满度指数的讨论被引量:69
2006年
肥满度指数,也称身体状况指数,广泛应用于各个动物类群和生态学、生理、生化、遗传学以及养殖业.至今已有多种肥满度指数提出,从计算公式结构上,肥满度指数可以划分为比值法和残差法两大类.通过对各种肥满度指数的分析,Le Cren相对状态指数Kn、log10(体重)与log10(身体大小指数)线性回归的(标准化)残差这两种肥满度指数系统误差相对较小.实际应用中最好根据所考察的问题分别计算不同年龄段、性别的个体的肥满度指数来分析肥满度指数.由于定义的模糊性及其前提假设缺乏广泛验证,因此,肥满度指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谨慎考察其前提假设是否满足.
戴强戴建洪李成刘志君王跃招
关键词:肥满度
仙姑弹琴蛙(Rana daunchina Chang)蝌蚪对陌生捕食者克氏原螯虾(Procambrus clarkii)的反捕反应
本文以峨眉山的仙姑弹琴蛙(Rano daunchina Chang)蝌蚪作为猎物,该地区潜在的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rus clarkii)为捕食者,于冬季实验考察仙姑弹琴蛙蝌蚪对陌生入侵捕食者的反捕行
戴强戴建洪李成刘志君王跃招
关键词: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
文献传递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种群的现状与保护
笔者于2004年4-6月对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类种群及其相关生境进行了研究,结合往年在该地区两栖类种群的调查资料,对两栖类生境进行了初步划分,并探讨了该地区两栖类的保护对策。
戴建洪戴强李成王跃招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