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颖

作品数:57 被引量:501H指数:1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骨密度
  • 21篇绝经
  • 20篇绝经后
  • 20篇妇女
  • 17篇绝经后妇女
  • 14篇老年
  • 14篇骨质
  • 13篇骨质疏松
  • 11篇骨折
  • 8篇髋部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6篇受体
  • 6篇基因
  • 6篇基因多态性
  • 5篇激素
  • 5篇骨质疏松症
  • 5篇股骨
  • 4篇代谢
  • 4篇髋部骨折

机构

  • 57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北京医院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老年医...
  • 2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57篇朱晓颖
  • 49篇朱汉民
  • 35篇张雪梅
  • 34篇程群
  • 30篇李慧林
  • 25篇洪维
  • 25篇杜艳萍
  • 22篇薛思红
  • 13篇唐雯菁
  • 8篇甘洁民
  • 7篇许曼音
  • 7篇刘建民
  • 6篇陈家伦
  • 5篇陈小平
  • 4篇缪应新
  • 3篇朱惠莉
  • 3篇朱砚萍
  • 3篇刘力克
  • 3篇范志强
  • 3篇安珍

传媒

  • 8篇中国骨质疏松...
  • 8篇中华内分泌代...
  • 7篇中华骨质疏松...
  • 4篇老年医学与保...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第九届中国南...
  • 3篇第十届中国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9届北京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七届国际骨...
  • 1篇第八届亚洲大...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5
  • 12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8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地区男性髋部骨几何结构与人体成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上海地区男性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随增龄的变化趋势,评估人体成分包括骨骼、肌肉及脂肪对其影响力度,并比较不同肌肉脂肪分布对骨结构影响的差异,探讨上海地区男性髋部骨结构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1168名年龄分布在21~96岁的上海地区健康成年男性纳入研究。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21~40岁)、中年组(4l~60岁)和老年组(〉60岁)。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进行骨密度、肌肉量、脂肪量的检测,同时利用DXA自带软件髋部骨结构分析系统测定股骨颈、转子间和股骨干这3个部位的骨结构指标,包括横截面积、平均皮质厚度以及弯曲系数。采用Pearson(正态分布)或Pearson(非正态分布)进行相关性检验,采用多元回归stepwise进行归因分析。结果(1)上海地区男性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横截面积和平均皮质厚度都在2l~30岁左右达到高峰,并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腰椎骨密度在60岁以后出现上升;肌肉量和脂肪量在31~40岁到达峰值,随后肌肉量和脂肪量逐渐下降,脂肪量在50岁后再次出现上升的趋势。(2)髋部骨密度与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这3个部位的骨结构指标横截面积、平均皮质厚度、弯曲系数的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全身肌肉含量,在这3个部位与横截面积都呈正相关.与弯曲系数呈微弱的负相关:全身脂肪对于这3个部位的横截面积、平均皮质厚度以及弯曲系数的影响作用并不一致。(3)在青年组中,全身脂肪含量和脂肪百分比与横截面积和平均皮质厚度呈负相关.与弯曲系数呈正相关,但是在中年组和老年组中,脂肪对骨结构的负性作用逐渐减弱,甚至转变为正性作用。(4)在青年组中,四肢的肌肉含量与股骨颈、转子间以及股骨干的横截面积以及平均皮质厚度起着最显著的正相关作�
杜艳萍朱汉民朱晓颖张雪梅薛思红李慧林洪维唐雯菁程群
关键词:骨密度肌肉量脂肪量
高龄老年男性和女性骨健康状况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男性和女性骨健康状况差异。方法将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60岁及以上的老年男性1 227例和女性1 637例纳入本研究,按每10岁为1个年龄段分组,比较各组腰椎、髋部骨密度和骨生化指标及骨折发生率。结果 (1)BMD:年龄≥90岁男性组髋部各部位骨密度、男性80~89岁组、70~79岁组、60~69岁组腰椎与髋部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骨折发生率:至少1次骨折的发生率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女性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骨生物化学标志物:60~69岁组、70~79岁组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BGP)、尿骨吸收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肌酐(carboxy 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rea,CTX/cr)、尿吡啶啉/肌酐(pyridinoline/crea,Pyd/Cr)、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eoxypyridinoline/crea,D-Pyd/Cr)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0~89岁组女性尿Pyd/Cr、D-Pyd/Cr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影响高龄老人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性别对高龄老人骨代谢标志物有影响。
李慧林朱汉民程群杜艳萍洪维唐雯菁朱晓颖张雪梅薛思红
关键词:高龄老年骨密度骨生化指标
上海地区人群维生素D状态研究被引量:133
2010年
目的调查居住在上海地区人群的维生素D状态,探索和建立维生素D"正常"与"适宜"状态测定参考值,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用自动电子发光免疫法对在上海地区居住超过5年的2607名健康成人进行血清25羟化维生素D(250HD)和甲状旁腺素(17TH)检测。选择250HD≤12、≤15、≤20和≤30 ng/mL等不同测定值计算低维生素D状态。结果 2607名受试者年龄20~102岁,平均年龄(60.4±20.9)岁,其中男性1150名(44.42%),女性1449名(55.58%),血清250HD平均值为(17.96±6.43)ng/mL,PTH为(2.14±17.10)pg/mL,呈近似正态分布。应用血清250HD4个测定值评估低维生素D状态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20.85%、32.45%、66.12%和97.36%,<15 ng/mL测定值组有明显的增龄性低维生素D状态。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和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测定的血清250HD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上海地区人群总体健康水平,维生素D"适宜"状态测定值宜采用20~30 ng/mL,低维生素D状态测定值宜采用<15 ng/mL,低维生素D状态的流行率为32.45%。
朱汉民程群甘洁民杜艳萍洪维朱晓颖李慧林
阿伦膦酸钠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被引量:28
1998年
目的观察阿伦膦酸钠(福善美Fosamax)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妇女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研究,8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妇女接受每日口服福善美10mg和元素钙500mg(碳酸钙)。平均年龄65±6岁,绝经年限15±6年,完成3月、6月和12月治疗者分别有79、76和70例。观察用药后骨密度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腰椎24(L24)骨密度于治疗3月、6月和12月时均较疗前有非常明显的升高(P<0.001),升高率分别为2.8%、4.1%和6.3%。服药6月较3月、12月较6月均见进一步增高(P<0.01)。髋部三个部位的骨密度在3月、6月和12月都较疗前有显著升高,其中以大转子最显著(P<0.001),升高2.6%~2.9%,其次为股骨颈和Wards三角,均较疗前有增高,但在12月治疗期间未见逐步进行性增高。与试验药物很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有4例,主要为上消化道症状。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福善美对中国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一年表明其是有效和安全的。
孟迅吾朱汉民刘建立张绍芬夏维波张绍芬夏维波朱芝玲余卫陈小平陈小平张忠兰朱晓颖周学瀛朱芝玲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矿盐密度阿伦膦酸钠
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无关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 2 0 5名绝经后妇女Ⅰ型胶原α1(COLIA1)基因Sp1结合位点的多态性变化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用PCR RFLP法检测COLIA1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中的大写和小写字母 (S和s)分别表示无和有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股骨颈等处骨密度。结果所有样本均为SS基因型 ,没有发现Ss和ss型。结论 COLIA1基因多态性可能有较大的种族差异 ,与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无关。
刘建民朱汉民宋怀东朱晓颖许曼音陈家伦
关键词:骨质疏松绝经后基因多态性骨密度
中老年人群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 ,为脊椎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 5 10 3例 5 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胸腰椎侧位平片 ,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 ,对14 0余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得出各危险因素的比数比值 (OddsRatio ,OR)。结果 筛选出 19个影响我国部分地区脊椎骨折患病因素 ,其中 ,年龄因素 (OR =1 0 3~ 1 0 7)为男女共同危险因素 ;服用钙剂 (OR =0 6 2~ 0 80 )和骨密度高 (OR =0 0 0~ 0 15 )为男女共同的保护性因素。脑血管病 ,喜吃咸食物等危险因素和住房朝阳 ,常吃面类 ,常吃鱼类 ,走路速度快等保护性因素在男性中出现 ;长期卧床危险因素和年轻时高 (cm) ,服维生素D ,服女性激素 ,右手握力大 (公斤 )保护性因素在女性中出现。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男女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中有共同的暴露因素 ,同时 。
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赵晰张大新李恩马翰章邓力平张韵朱晓颖安珍刘力克郑蘋如李颖新
关键词:中老年人群脊椎骨折
上海社区人群中不同骨折类型对肌力和肌功能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50岁以上社区人群中骨折类型的分布,并探讨不同骨折类型对肌力和肌功能影响是否具有差异;方法 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对上海5个社区50岁以上的居民共1471名(男性446名,女性1025名)进行问卷...
杜艳萍朱汉民李慧林洪维唐雯菁朱晓颖张雪梅薛思红程群
绝经前后妇女身体成分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妇女身体成分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相关性.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全身骨矿含量(bo...
李慧林朱汉民程群费杨杜艳萍洪维唐雯菁朱晓颖张雪梅薛思红
月经持续时间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影响
目的:探讨月经持续时间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影响。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来我院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的绝经后女性2304例;按每10岁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分别比较月经持续时间小于等于30年、30-40...
李慧林朱汉民程群杜艳萍洪维朱晓颖张雪梅薛思红
文献传递
绝经后妇女年龄对体脂与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年龄对骨密度与体脂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骨密度(BMD)测定的绝经后妇女1034例;按≤50岁组、51-52岁组、53-54岁组、55-56岁...
李慧林朱汉民程群杜艳萍洪维唐雯菁张雪梅朱晓颖薛思红
关键词:绝经后年龄身体成份骨密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