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炼

作品数:16 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骨折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2篇远期
  • 2篇神经元
  • 2篇盆骨
  • 2篇七氟烷
  • 2篇切除
  • 2篇肱骨
  • 2篇肱骨近端
  • 2篇跖骨
  • 2篇跖骨骨折
  • 2篇髌骨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器
  • 2篇近端
  • 2篇坏死
  • 2篇回顾性分析

机构

  • 16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朱炼
  • 12篇张英泽
  • 6篇赵海涛
  • 6篇孙然
  • 5篇李宝俊
  • 5篇于昆仑
  • 5篇孙涛
  • 4篇吴文娟
  • 4篇吕莉
  • 4篇王博
  • 4篇赵昌平
  • 4篇陈伟
  • 3篇吴昊天
  • 3篇张奇
  • 3篇王秋筠
  • 3篇侯志勇
  • 3篇李旭
  • 3篇王海立
  • 2篇彭阿钦
  • 2篇李智勇

传媒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0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MDA受体在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小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价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在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小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18月龄,体重27~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和七氟烷麻醉+NMDA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组(S+M组)。S组和S+M组小鼠连续3 d吸入3%七氟烷2 h,S+M组于每次吸入七氟烷前1 h腹腔注射盐酸美金刚20 mg/kg,C组只吸入纯氧。分别于麻醉前1 d、麻醉后3和7 d时每组随机取10只小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立即处死小鼠取海马,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和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Wes-tern blot法检测NMDA受体亚型GluN2A、GluN2B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S+M组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海马[Ca^(2+)]i和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升高,GluN2A、GluN2B和RIP1表达上调(P<0.05),病理学损伤加重;与S组比较,S+M组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海马[Ca^(2+)]i和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降低,GluN2A、GluN2B和RIP1表达下调(P<0.05),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NMDA受体参与了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有关。
于家旭张琦尹春平李亚南李伟朱炼侯志勇王秋筠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坏死
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与腓骨移植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与腓骨移植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9例,分为髂骨植骨组20例和腓骨植骨组患者19例,分别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与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治疗,并定期随访,比较2组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和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临床及放射学检查均取得骨性愈合。髂骨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腓骨植骨组(P<0.05)。术后屈曲、外旋及外展活动范围明显优于腓骨植骨组(P<0.05)。髂骨植骨组末次随访疼痛程度显著低于腓骨植骨组(P<0.05)。SF-36评分显著高于腓骨植骨组(P<0.05)。结论对于需行植骨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在制定手术方案时应尽量采用髂骨植骨。
朱炼王博赵昌平彭阿钦宋连新张英泽
关键词:肩骨折骨移植髂骨
106例儿童骨盆骨折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7年在我院诊治的106例儿童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利用图片存档及通信系统(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整理分析我院2003至2007年间诊治的骨盆骨折患儿影像及病历等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儿童骨盆骨折Torode和Zieg分型等项目,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共调查骨盆骨折患儿106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和女性骨盆骨折高发年龄均为11~15岁,左侧损伤最多,双侧骨折最少.致伤原因以行人机动车交通事故为主,骨折类型以Torode和Zieg分型中Ⅲ型损伤为多见.除骨盆骨折外,伴发其他肢体骨折19例;住院患儿中44.4%(16/36)伴有软组织、严重的脏器或血管等损伤.结论 采取措施减少行人机动车事故是预防儿童骨盆骨折的有效措施,对于伴发脏器、血管等损伤的患儿要早期积极处理;对于移位明显儿童骨盆骨折应行手术治疗.
陈伟张奇吕莉于昆仑朱炼赵海涛孙涛孙然李宝俊张英泽
关键词:骨盆骨折
微创解剖钢板及加压螺栓治疗跟骨毁损性骨折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解剖钢板及加压螺栓加压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跟骨毁损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治疗12例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24-56岁,平均39岁;均为高处坠落致单侧跟骨Sande-IV型骨折。采用解剖钢板及加压螺栓进行加压内固定。术后48h即进行主动功能锻炼,4周逐渐负重活动磨造距下关节面。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患足进行评价。结果12例患者损伤后6-11d,平均7.6d进行手术;手术时间为56-93min,平均78min。术后X线片示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外形及后足的力线轴基本得到恢复,Btihler角由术前19.6°±1.9°恢复至术后24.5°±3.7°。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6-87个月,平均76个月。术后7例距下关节后关节面移位〈3mm,其余5例移位〉3mm。1例术后发生伤口浅表感染,经延期换药后伤口愈合。末次随访时,2km徒步行走后,2例存在轻度疼痛,1例存在中度疼痛,余均无疼痛。AOFAS评分为65-04分,平均82分;其中优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9/12)。结论应用微创解剖钢板及加压螺栓加压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跟骨毁损性骨折术后效果优良。
王海立王娟李旭张弢李智勇朱炼吴站坡张英泽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器
河北省骨科医院尺桡骨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调查河北省骨科医院尺桡骨骨折病例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由8人组成的调查组人医院影像资料室和病案室调集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全部尺桡骨骨折病例,设计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登记,对尺桡骨骨折的流行特征及2年半来发生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河北省骨科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共收治尺桡骨骨折病例6430例,其中男3885例,女2545例;左侧3327例,右侧3147例,其中包括双侧同时骨折者44例。少年儿童多见,骨折以跌倒扭伤为主;尺桡骨骨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0~10岁儿童为发生尺桡骨骨折的高峰年龄;时间上来看,2年半间本院尺桡骨骨折患病率总体上保持平稳趋势(P〉0.05),男性尺桡骨骨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年均下降,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桡骨骨折发生季节分布结果表明,冬季是尺桡骨骨折的高发季节。结论河北省骨科医院尺桡骨骨折病例2年半来呈平稳趋势,预防的重点人群为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
李宝俊张英泽吴文娟赵海涛吴昊天于昆仑朱炼吕丽孙然孙涛
关键词:尺骨骨折桡骨骨折流行病学
内侧和外侧锁定钢板固定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通过对Schatzker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探讨内侧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将志愿者双下肢cT扫描图像资料导入NX9.0软件,制作左侧胫骨平台外侧劈裂及干骺端斜形骨折以模拟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对内、外侧固定模型的钢板及螺钉进行虚拟三维模型重建后,进行装配。利用Ahaqus软件,设定边界条件,加载500N纵向静态载荷模拟60kg成人正常行走时单侧胫骨平台受力以分析胫骨平台骨折块、内固定物的受力分布及位移大小。结果内侧固定模型整体最大应力值为81.7MPa,位于上胫腓关节面;外侧固定模型的整体最大应力值为487.4MPa,位于近端螺钉与钢板接触处。内侧固定模型中钢板及螺钉的应力分布均匀且应力明显小于外侧固定模型,而腓骨应力大于外侧固定模型。内侧固定模型整体最大位移为1.15mm,内、外侧胫骨平台位移量均等.夕F侧固定模型整体最大位移为3.44mm,以内侧平台位移为主,内侧平台位移明显大于外侧。结论SchatzkerVI型胫骨平台骨折行平台内侧固定较外侧固定具有更佳的生物力学优势。
杨宗酉程晓东朱炼王博郑占乐陈伟赵昌平张英泽
关键词:胫骨骨板有限元分析
小切口手指导引髌钳夹持复位PFNA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指导引髌钳夹持复位技术加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难复性股骨转子...
王博朱炼赵昌平彭阿钦张英泽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小切口夹持复位
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分析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整理并分析2003至2007年5年间诊治的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并发症、骨盆骨折AO分型等项目,并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我院诊治的骨盆骨折1953例,其中儿童患者106例;成年患者1847例,男917例,女930例,其中379例患者住院诊治;骨盆骨折高发年龄为31—40岁。81例患者合并髋臼骨折,312例并发其他部位损伤。AO分型高发类型均为61.A型,其中男患者766例,女患者853例;高发组均为61—A2组,其中男562例,女433例;Young.Burgess分型中,高发损伤类型为APC型,其中男患者119例,女患者70例;高发组别为APC—I组,其中男患者68例,女患者41例。结论本调查提示了我院5年间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陈伟张奇孙然朱炼李宝俊吕莉赵海涛孙涛于昆仑张英泽
关键词:骨盆骨折流行病学
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评价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及其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7 d时,以5×10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孔(100μl/孔)或培养瓶(3 ml/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和兰尼碱受体拮抗剂组(R组)。C组常规培养,R组加入兰尼碱受体拮抗剂丹曲林,终浓度为3μmol/L,30 min后将S组和R组细胞放置于含2%七氟烷的培养箱中,37℃培养5 h。收集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兰尼碱受体和磷酸化人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p-MLKL)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的表达,计算程序性坏死率。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R组神经元[Ca^(2+)]i升高,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上调,程序性坏死率升高(P<0.05);与S组比较,R组神经元[Ca^(2+)]i降低,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下调,程序性坏死率降低(P<0.05)。C组神经元形态未见明显异常,S组神经元胞体皱缩,突起断裂及突起间网络稀疏;R组神经元胞体圆润,形态接近正常。结论七氟烷可导致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其机制与其上调兰尼碱受体表达,导致钙超载有关。
张琦李亚南尹春平张亚辉朱炼侯志勇王秋筠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坏死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
2064例股骨颈骨折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4
2009年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就诊的所有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按年龄分为儿童组(16岁以下)、青壮年组(16~60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所有股骨颈骨折根据AO分型,分为31—B1型、31-B2型和31-B3型。对全部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共统计股骨颈骨折2064例,男性971例,女性1093例。2003年356例,2004年381例,2005年397例,2006年454例,2007年476例。儿童组股骨颈骨折74例(3.59%),青壮年组979例(47.43%),老年组1011例(48.98%)。31-B1型960例(46.51%),31—B2型860例(41.67%),31-B3型244例(11.82%)。结论股骨颈骨折逐年上升,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青壮年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老年人女性高于男性。儿童组、青壮年组股骨颈骨折AO分型以31-B2型最多,而老年组以31-B1型最多。
李智勇孙然张奇张英泽陈百成朱炼吕丽赵海涛吴文娟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