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正爱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大连市卫生局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Nanog、Sox2、TFF3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肠型胃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Nanog、Sox2、TFF3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肠型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肠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nog、Sox2、TFF3在肠型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0例肠型胃癌患者中,Nanog高表达者38例(63.3%)、TFF3高表达者33例(55.0%),Sox2低表达者35例(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nog、TFF3、Sox2的表达情况与肠型胃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肠型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nog、Sox2、TFF3的表达情况与肠型胃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有关,同时具有Nanog高表达、TFF3高表达、Sox2低表达的肠型胃癌患者预后最差。结论Nanog、Sox2、TFF3可成为评价肠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更利于判断肠型胃癌患者的预后。
- 张咏梅范丽昕蔡永清朴正爱王海周易董华承李萍
- 关键词:肠型胃癌NANOGSOX2TFF3
- 胃癌的Lauren分型与ERCC1、BRCA1、XRCC1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癌不同Lauren分型中ERCC1、BRCA1、XRCC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胃癌根治术且术后接受含铂方案辅助化疗、资料完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手术标本的ERCC1、BRCA1、XRCC1表达情况,分析Lauren分型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ERCC1、BRCA1、XRCC1在不同Lauren分型中表达的差异。结果肠型胃癌男性82%高于女性的18%;弥漫型胃癌女性59%高于男性的4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肿瘤部位上,肠型以近端胃为多,弥漫型则以远端胃居多(P=0.03);肿瘤分化程度上,肠型胃癌分化较好,而弥漫型胃癌分化较差(P=0.000);ERCC1在肠型胃癌表达率为27%,低于弥漫型胃癌的52%(P=0.049);XRCC1在肠型胃癌表达率为30%,低于弥漫型胃癌的59%(P=0.025);BRCA1在肠型胃癌表达率为18%低于弥漫型胃癌的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肠型胃癌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为20个月,弥漫型患者中位DFS为13个月(P=0.04)。结论 Lauren分型弥漫型胃癌分化差,预后差,ERCC1及XRCC1表达率较肠型胃癌高,可能与铂类耐药相关。
- 周易朴正爱王海阎欣李萍范丽昕
- 关键词:胃癌ERCC1XRCC1BRCA1铂类耐药
- 子宫内膜腺癌的分型与PTEN、p53的关系
- 2004年
- 子宫内膜腺癌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和雌激素非依赖型。前者早期病变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可以发展为子宫内膜样癌,有50%-83%的患者PTEN表达阳性,有20%的患者p53表达阳性;后者早期病变为萎缩的子宫内膜内发生上皮内癌,可以发展为浆液性癌,有90%的患者p53(+),而PTEN(-)。证明PTEN(+)的子宫内膜腺癌,多为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样癌,预后相对较好;p53(+)的子宫内膜腺癌,多为雌激素非依赖型浆液性腺癌,预后较差。因此PTEN、p53检测对诊断子宫内膜腺癌及判断预后很有帮助。
- 朴正爱杨桂华
- 关键词:基因免疫组化基因突变
- 甲醛清除剂对病理组织影响的研究
- 2007年
- 甲醛分子式为CHCHO,主要作为一种防腐剂,杀菌剂在很多领域中使用。病理科所用的4%甲醛固定液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甲醛是毒性化学物品,长期接触可以引起许多疾病,损害轻者可以引起眼、鼻、口腔咽部的刺激感,出现流泪,
- 朴正爱朱英彩李湘泰李锺焕
- 关键词:病理组织化学物品分子式防腐剂杀菌剂
- Pgp、ki67、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Pgp、Her-2和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74例胃癌中Pgp、Her-2和Ki67表达。结果:Pgp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Ki67在胃癌中强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Her-2的强表达与临床病理次数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但与Ki67的强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gp的强表达预测进展期胃癌对化疗的耐药性,尤其是淋巴结出现转移时对化疗的耐药情况起着重要作用。Ki67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表达强度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提示Her-2的表达虽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作为预后判断的意义有限。与Ki67的强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两者或许存在某种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王海朴正爱
- 关键词:KI67HER-2免疫组化
- 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维芎瘢痕霜治疗面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维芎瘢痕霜治疗面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20例面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维芎瘢痕霜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维芎瘢痕霜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北卡罗纳大学瘢痕量表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血流灌注量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8例复发,1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1.67%,治疗组有3例复发,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SS评分和北卡罗纳大学瘢痕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VSS评分和北卡罗纳大学瘢痕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流灌注量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血流灌注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流灌注量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且治疗组血流灌注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维芎瘢痕霜治疗烧伤后面部增生性瘢痕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瘢痕增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血流灌注量,安全性好。
- 时磊于群张琦朴正爱
- 关键词:面部烧伤增生性瘢痕
-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例MSFT进行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66岁及48岁。发生部位:骶前1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二便障碍3年;后上纵隔1例,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心慌半个月。肿瘤大小分别为10 cm×9 cm×6 cm及12 cm×10 cm×9 cm。镜检:细胞稀少区和细胞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纤维分隔。密集区肿瘤细胞丰富,呈束状、漩涡状排列,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核染色质粗,异型性明显,有肿瘤性坏死、较多量核分裂(>4/10 HPF),局部出血。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4,Bcl-2,CD99及Vimentin弥漫阳性;P53部分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局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20%~30%;S100,Desmin,C K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结论:M 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肿瘤,确诊主要依靠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需与血管外皮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滑膜肉瘤、恶性间皮瘤、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和脑膜瘤等相鉴别。MSFT的预后不良,易复发和转移,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应长期随访。
- 张秀梅王舒靖王海苗金凤朴正爱
- 关键词: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学
- 已婚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2000例分析被引量:3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江苏省南京地区2000例已婚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中23种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宫颈上皮细胞标本取自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石化集团公司的2000例已婚女性,采用基因扩增及基因芯片技术对其宫颈上皮细胞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00例已婚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检出HPV感染者205例,HPV总感染率为10.25%(205/2000),其中单一型别阳性检出率为8.80%(176/2000)。单一型别感染中HPV43型33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65%(33/2000),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HPV58型22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10%(22/2000)。混合型HPV感染29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45%(29/2000);其中HPV16型混合感染占34.48%(10/29),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43型混合感染占31.03%(9/29)。29岁以下、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HPV感染率分别为10.00%、7.24%、11.45%和12.96%。结论:HPV43型、58型单一型别及16型和43型的混合型是感染南京地区2000例已婚女性的主要基因型别,且发病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基因芯片技术可检测出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的多种HPV基因型,对女性宫颈癌的预防及病因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严粉琴耿建祥肖微朴正爱唐进龙秀荣唐永发张劲松李苗苗
- 关键词:已婚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基因芯片技术
- 血清白介素-23、干扰素-γ水平与尖锐湿疣患者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后复发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后复发与血清白介素-23(IL-23)、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ALA-PDT治疗,并在治疗前检测血清IL-23、IFN-γ水平,治疗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清IL-23和IFN-γ水平,分析血清IL-23、IFN-γ水平与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后复发的关系。结果ALA-PDT治疗后3个月,156例尖锐湿疣患者中复发16例,复发率为10.26%;复发组高危或混合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高于未复发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血清IL-23、IFN-γ水平均低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前HPV感染状态及血清IgA、IgG、IL-23、IFN-γ水平与患者治疗后复发具有相关性,其中高危及混合型HPV感染为危险因子(OR>1,P<0.05),血清IgA、IgG、IL-23、IFN-γ水平高为保护因子(OR<1,P<0.05)。结论血清IL-23、IFN-γ水平与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后复发有关,治疗前检测上述指标可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
- 时磊张琦于群朴正爱
- 关键词:尖锐湿疣复发白介素-23干扰素-Γ
- 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GIST中DOG-1的表达,并与CD117标记进行比较观察,分析DOG-1与GIST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117和DOG-1在极低度及低度危险性GIST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95.2%(20/21)和90.5%(19/21);在中度及高度危险性GIST中CD117和DO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40/40)和97.5%(39/40)。CD117表达与DOG-1无关;DOG-1表达与GIST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分级和年龄无关;DOG-1阴性与GIST复发及转移显著相关(P<0.01)。结论DOG-1可作为GIST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参考指标。
- 张秀梅时磊王海王舒靖朴正爱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D117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