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学
- 作品数:19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232例胸部创伤的诊治经验被引量:13
- 2000年
- 目的总结胸部创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1997年9月我院收治的232例胸部创伤病人。结果平均年龄33.9岁,男女比例 54:1:致伤原因以车祸及刀刺伤为主,各占 36.2%和24.6%。其中连枷胸20例,膈肌损伤 9例,心脏刀刺伤 4例,其它严重胸外伤 37例。合并其它部位损伤 84例,占 36.2%。治愈 221例(占有 95.2%),死亡 10例(占 4.3%),出现各种并发症 72例次。结论(1)疑有心脏锐器伤者,直接送入手术室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2)创伤性膈破裂者,X线及床旁B超检查有较高的阳性率。(3)肺挫伤者应重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预防。(4)连枷胸的治疗应在重视肺挫伤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连枷胸的损害。
- 钱希明李中学朱平童健
- 关键词:胸部创伤诊治经验
- 心内直视术1490例次血气检测结果临床分析
- 2000年
- 目的正确评价心内直视术中机体代谢变化的特点。方法对225例心内直视术1490例次血气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O_(2)13.3KPa的占68.1%,PCO_(2)在正常范围的占72.4%;pH值正常范围和硷质血症分别占42.3%和49.2%,实际碳酸氢盐和剩余硷高于正常的分别占48.5%和59.9%电解质多在正常范围。结论正确使用呼吸机,合理进行氧治疗,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酌情应用碳酸氢钠,及时补充血容量和钾离子,减少术后早期硷质血症的发生,以提高手术疗效。
- 朱平冯树生龙国粹李中学任锦云
- 关键词:血气分析心内直视术机体代谢
- 心脏瓣膜再次手术36例临床分析
- 1996年
- 对36例心脏瓣膜再次手术的原因与术式选择及预后进行分析。本资料表明,再手术原因依次为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后、生物瓣衰败、机械瓣血栓等;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术式和时机,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作者就如何保证再次手术的成功作了讨论。
- 童健龙国粹李中学闫玉生朱平万磊池张新来
- 关键词:再次手术心脏瓣膜机械瓣闭式扩张术二尖瓣狭窄手术成功率
- 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急性呼吸衰竭
- 1996年
- 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急性呼吸衰竭朱平龙国粹李中学柏先清闫玉生童健急性呼吸衰竭(ARF)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全身各器官的机能代谢,而且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治疗效果,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我们于1991年1月至1994年11月间,观察了225例...
- 朱平龙国粹李中学柏先清闫玉生童健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呼吸衰竭并发症
- 45例肺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
- 1999年
- 目的:总结45例肺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继发漏斗部狭窄,行狭窄辩膜切开的同时,对肥厚肌肉进行切除,必要时加宽右室流出道;单纯漏斗部狭窄,常规切开右房,闭合房间交通;肺动脉瓣两叶化畸形的行手术处理。结果:早期无死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肺动脉狭窄解剖变异性大,依据不同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 朱平龙国粹李中学冯树生
-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外科手术
- 心脏穿透伤的救治原则(附9例报告)被引量:4
- 2000年
-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1998年收治9例心脏穿透伤病患者资料,其中8例生存且无后遗症,1例死于心包填塞。在心脏救治中遵循诊断的原则和早期手术探查是抢救成功的有效手段。
- 钱希明李中学闫玉生
- 关键词:心脏穿透伤急救
- 抑肽酶对犬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小板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999年
-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中大剂量抑肽酶保护血小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犬随机分组 ,实验组给予大剂量抑肽酶 ,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浆血栓烷B2 、血小板活化标记蛋白 - 140分子数、血小板膜糖蛋白Ib。结果大剂量抑肽酶可降低CPB过程中血浆血栓烷B2 含量和血小板活化标记蛋白 - 140分子数 ,保护血小板膜糖蛋白Ib ,但不影响血小板计数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论大剂量抑肽酶可能从以下两方面保护血小板功能 :(1)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 ,保护血小板膜糖蛋白Ib ,保护血小板粘附功能。 (2 )抑制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烷A2 ,减少血小板活化 ,从而保护血小板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
- 钱希明李中学冯树声王庆深蒙华
- 关键词:体外循环抑肽酶
- 122例上海侧倾碟瓣临床应用分析
- 2001年
- 朱平龙国粹李中学蒙华
-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
- 风湿性病变二尖瓣瓣膜的一维力学性能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通过测量风湿性病变的二尖瓣膜的一维拉伸力学性能,探讨二尖瓣膜力学特性变化的原因,进而从力学角度分析风湿性瓣膜病的病理生理。方法:用软组织生物材料试验机对病变瓣膜前瓣的径向和环向分别进行一维拉伸试验,了解瓣膜的力学性能。结果:病变瓣膜前瓣存在应力滞后现象,其径向和环向特征ε分别为0.109±0.021和0.103±0.015,特征E分别为(456±11.67)×103N/m2和(418±24.59)×103N/m2,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病变瓣膜前瓣为粘弹性体,结构特性为各向同性,病变瓣膜力学性能下降是风心病病理生理改变的物理学基础。
- 陈炜生陈龙王文瑞李中学朱青安
- 关键词:二尖瓣膜生物力学
- 体外循环期间白细胞整合素β_2亚族CD_(11b)/CD_(18)表达的临床意义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期间白细胞激活后其表面CD11b/CD18表达的规律 ,及该表达的异常升高与心肺脏器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学方法分析术前及停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ass,CPB ,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白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18荧光强度值 :术中右—左房跨肺白细胞计数 ;术前后血肌酶CK及CK—MB ;术前后右房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 观察到CD11b/CD18荧光强度值在停CPB转流后各时间段均较术前值有明显升高 (P<0 0 5 )。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后跨肺白细胞数减少有显著差异。反映心肌损伤的指标心肌磷酸肌酶同工酶CK及CK—MB升高 ,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性损伤。结论 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以白细胞激活后并出现CD11b/CD18高表达为重要特征 ,手术后有 2~ 3个峰值期。白细胞激活后脱颗粒并造成组织损伤。术后心房之间白细胞数目减少的意义在于说明肺脏对白细胞有“扣押”作用 ,这是肺损伤的基础。术后心肌细胞器损伤及心肌CK、CK—MB释放均与白细胞定位后直接损伤密切相关。
- 荣金明李中学
- 关键词:体外循环白细胞流式细胞学心肌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