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发祥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地震
  • 3篇第四纪
  • 3篇晚第四纪
  • 3篇裂带
  • 2篇地质
  • 2篇构造环境
  • 2篇古地震
  • 2篇INSAR
  • 1篇地层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形变
  • 1篇地貌标志
  • 1篇地球
  • 1篇地球表面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活动
  • 1篇断裂带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形变

机构

  • 9篇中国地震局
  • 1篇防灾技术高等...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9篇李发祥
  • 4篇张景发
  • 3篇侯治华
  • 3篇韩德润
  • 3篇张世民
  • 2篇钟南才
  • 2篇李克
  • 1篇张康富
  • 1篇刘仲温
  • 1篇刘钊
  • 1篇许桂林
  • 1篇马廷著

传媒

  • 3篇地壳构造与地...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4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云南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震被引量:2
1999年
根据对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的野外调查和槽探揭露,发现了多处古地震遗迹。本文根据1216年、1884年和1974年的三次7级以上地震的地面破坏现象,结合古地震的地貌标志,对该区域的古地震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该地区古地震规模与时空分布、这一地区强震活动特征、重复间隔及其与曲靖-昭通断裂带的关系取得了几点认识,对评价该断裂带北段的地震危险性和研究近期地震运动的规律有重要意义。
侯治华韩德润李发祥钟南才
中国大陆强震构造环境统计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基于近 10年活断层研究资料和第四代全国抗震设防区划图的成果 ,对中国大陆有史以来 6级以上强震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统计研究。探讨了各地震区强震的震源区构造类型、发震构造活动方式 ,分析了各类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度和极震区长轴方位特征 ,以及强震震源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场 (包括重力异常、壳幔高导层异常、大地热流密度 )和现代地壳垂直形变场等特征。
张世民李发祥李克
关键词:强震发震构造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
云南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震
1999年
一、前言云南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南起昭通盆地,北止玛瑙以北,全长180km。该断裂带自南向北主要由大关口断裂、中坝断裂、高桥断裂、大毛滩断裂、玛瑙断裂和利店断裂组成。
侯治华韩德润李发祥钟南才
关键词:断裂带地震盆地木杆
强震发震构造环境与地震活动信息系统的研制
2000年
本文主要论述了地震发震构造环境和地震信息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
李发祥李克张世民张景发马廷著
关键词:构造环境
重大工程场址地震地质环境评价中遥感应用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主要探讨了重大工程场址区地震地质环境评价中遥感应用方法。
李发祥刘仲温许桂林张康富朱秀岗卞兆银
关键词:遥感场址
InSAR处理算法及理论模型综合研究
2000年
一、引言 InSAR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使用雷达信号的相位信息提取地球表面三维信息。InSAR技术为地壳形变研究开创了新的途径。 InSAR的处理算法和理论模型前人已有较多的论述,但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作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以考察InSAR的处理过程,通过实际的InSAR处理以获得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之上系统整理推导了InSAR的处理算法和理论模型。目前可用于InSAR处理的雷达卫星主要有ERS-1~2,RADARSAT-1,JERS-1。
张景发李发祥张世民
关键词:地球表面
差分InSAR处理及其应用分析被引量:16
2000年
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和介绍了影响 In SAR处理结果的几个重要环节。如 :数据源及像对选择 ;影响 In SAR处理的因素等。目前有 4~ 5种雷达卫星数据可以用于 In SAR的处理 ,ERS- 1/ 2卫星数据效果最好 ;差分 In SAR处理的工作步骤中 ,亚像元精度的配准、相干性分析、全相位恢复等是其中的关键技术。In SAR的精度和噪声水平是 In SAR能否实用的重要条件 ,噪声影响地物的相干性 ,噪声较大部位相干性消失 ,在整幅图像中噪声区域不大于30 % ,将不影响整体的 In SAR测量结果。
张景发李发祥刘钊
关键词:INSAR地壳形变同震形变
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1998年
曲靖-昭通断裂带(图1)北段南起昭通盆地,止于四川马边凹陷以北,全长180km。主要由大关口断裂、中坝断裂、高桥断裂、大毛滩断裂、玛瑙断裂和利店断裂以及与之平行的团山断裂、中(关)村断裂等组成。该断裂带总体走向南北,多数断裂为西倾的高角度逆冲断裂。该断裂带控制了部分中生代地层、古生代地层,可能还有震旦纪地层的沉积。因而认为此断裂带形成于晋宁运动之后。上新世以来,尤其是晚更新世以来有明显的活动,表现为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逆倾滑的运动特征。本文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的野外调查和航片解译,拟对该活动断裂带北段的几何展布,活动性状,运动学特征以及古地震等进行探讨。
侯治华韩德润李发祥
关键词:晚第四纪左旋走滑逆冲断裂古生代地层晋宁运动
潜在震源区边界划分的GIS分析方法
1997年
本文尝试在潜在震源区边界划分中,用GIS技术支持下的综合定量分析方法,以减少潜在震源区边界划分中的主观随意性,提高划分精度。
李发祥张景发
关键词:潜在震源区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