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燕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广州市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耐药
  • 8篇单胞菌
  • 8篇铜绿
  • 8篇铜绿假单胞
  • 8篇铜绿假单胞菌
  • 8篇假单胞菌
  • 5篇碳青霉烯
  • 5篇青霉烯
  • 4篇亚胺培南
  • 4篇碳青霉烯类
  • 4篇碳青霉烯类耐...
  • 4篇青霉烯类
  • 4篇基因
  • 4篇OPRD2
  • 3篇耐亚胺培南
  • 3篇耐亚胺培南铜...
  • 3篇耐药基因
  • 3篇表达量
  • 2篇整合子
  • 2篇突变

机构

  • 10篇广州医学院
  • 3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李小燕
  • 8篇卓超
  • 7篇黎晓强
  • 6篇肖书念
  • 6篇钟南山
  • 6篇金光耀
  • 3篇吴爱武
  • 1篇吴庆欢
  • 1篇邓光远
  • 1篇谢君谋
  • 1篇沈妙娜
  • 1篇冯景宇

传媒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第8届全国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地区携带blaCTX-M-15流行质粒的研究
黎晓强卓超李小燕金光耀肖书念钟南山
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产Amp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2003—2007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220株,采用三维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包括Amp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多重PCR检测产Amp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质粒携带的AmpC耐药基因,应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染色体AmpC酶基因和oprD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共检出40株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其中产AmpC酶、ESBLs、金属酶(MBL)和未知酶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分别是62.5%(25/40)、20%(8/40)、7.5%(3/40)和10%(4/40)。25株产AmpC酶菌株均有不同程度AmpC酶基因表达量升高,其中,仅1株细菌携带DHA质粒型AmpC酶基因,12株菌oprD2基因表达量减低,这些菌株均对亚胺培南耐药,13株菌oprD2基因表达量正常,其中仅5株菌对亚胺培南耐药;7株菌(占产AmpC酶菌株的28%,不产金属酶)的酶粗提物能微弱水解IPM,这7株菌AmpC酶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明显升高,其中5株菌同时伴有oprD2基因表达量降低。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AmpC酶可微弱水解亚胺培南,且其水解亚胺培南可能与AmpC酶产生量有一定关系;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可能是细菌AmpC酶表达量增加和oprD2表达量减低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小燕吴爱武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
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突变及表达量改变与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关系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通道蛋白OprD2蛋白的表达减弱或缺失,以及OprD2蛋白自身突变是否会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收集分离自临床的对亚胺培南(IPM)的MIC值22≥8ug/m...
李小燕卓超金光耀黎晓强肖书念钟南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细菌耐药菌株鉴定
文献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OprD2蛋白突变与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关系分析
李小燕卓超金光耀黎晓强肖书念钟南山
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携带CTX-M-14质粒同源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广州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质粒同源性特征。方法收集2007~2008年广州地区9家医院临床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PCR检测ESBLs分子表型;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nterobacteriaceae repe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CR,ERIC-PCR)分析产CTX-M-14型ESBLs菌株的分子同源性;取产CTX-M-14型ESBLs的Kp的所有非克隆株,通过结合试验、质粒图谱、PCR分析blaCTX-M-14基因环境。结果产ESBLsKp共181株,69.1%(125/181)的产ESBLs株为CTX-M表型;其中产CTX-M-14型ESBLs株的检出率为28.2%(51/181),经ERIC-PCR分析,共分为33个基因型;基因环境显示,75.7%(25/33)blaCTX-M-14位于90 kb的可接合质粒上,其他耐药基因blaSHV、blaDHA-1、blaOXA-1、qnr、aac(6')-Ib-cr等均未检到;有28株菌的blaCTX-M-14位于ISEcp1-like插入序列下游,ISEcp1-like末端与blaCTX-M-14间距均为42 bp,有2株菌ISEcp1末端与blaCTX-M-14起始区间距也为42 bp;但在ISECP1中间有一个S10插入序列。结论广州地区ESBLs主要分子表型为CTX-M型,主要流行为CTX-M-14型,携blaCTX-M-14质粒的传播,可能是本地区CTX-M型ESBLs高发生率的主要原因。
李小燕卓超黎晓强冯景宇沈妙娜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CTX-M-14基因型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的鉴定与分析
目的: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中的整合子进行鉴定,并分析其携带耐药基因盒的特点。方法:收集2003-2007年临床分离的IRPa共74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这些菌株对亚胺培南的MIC,并用K-B法检测IRPa...
李小燕吴爱武卓超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耐药基因盒抗生素
文献传递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的鉴定与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鉴定并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中整合子及其携带耐药基因盒的特点。方法收集2003~2007年临床分离IRPa共74株,用PCR-RFLP筛查携带整合酶的菌株,并对整合子进行分类。整合酶阳性菌株用普通PCR扩增检测整合子的qacE△1-sul1基因、整合子可变区及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并对整合子可变区扩增产物测序分析。结果 74株菌中有16株菌(21.6%)携带整合酶基因,均为Ⅰ类整合子;有14株检出整合子可变区,经测序共得到7种整合子耐药基因盒的组合形式,其中有4种为首次发现,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分别为FJ917747、FJ817422、FJ655384和FJ817423;另携带IMP-9基因2株。16株IRPa中有8株oprD2基因检测为阳性,其余为阴性。结论在本地区临床分离的IRPa中,仅2株菌的Ⅰ类整合子中携带的IMP-9与亚胺培南的耐药有关,其他菌株的整合子中携带的基因盒主要是介导对氨基糖苷类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金属酶的产生并不是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李小燕吴爱武邓光远谢君谋
关键词: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耐药基因盒
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突变及表达量改变与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关系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通道蛋白OprD2蛋白的表达减弱或缺失,以及OprD2蛋白自身突变是否会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分离自临床的对亚胺培南(IPM)的MIC值≥8ug/ml铜绿假单胞菌...
李小燕卓超金光耀黎晓强肖书念钟南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文献传递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耐亚胺培南(IMP)的铜绿假单胞菌(IRPa)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 2003年至2009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P.aeruginosa)共220株,采用三维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普通PCR和多重PCR分别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质粒携带的C类头孢菌素酶(AmpC酶)耐药基因,应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oprD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共检出43株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其中产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和未知酶菌株的构成比分别58.14%(25/43)、18.60%(8/43)、4.65%(2/43)和16.28%(7/43)。74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2株菌携带IMP-9基因,1株菌携带DHA质粒型AmpC酶基因,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阴性。40株菌株oprD2基因表达蛋白量降低,34株oprD2基因表达蛋白量正常。结论 oprD2基因的突变或蛋白表达量降低是IR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AmpC酶可水解亚胺培南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有一定的关系,而KPC-1酶和MBLs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中不是主要因素。
廖景光李小燕李敏研梁艳容黎敏吴庆欢
关键词: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酶基因荧光定量RT-PCR
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突变及表达量改变与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通道蛋白OprD2的表达减弱或缺失,以及OprD2蛋白自身突变是否会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分离自临床对亚胺培南(IP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8μg/m1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01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比阿培南(BPM)、美罗培南(MEM)、帕尼培南(PEM)的MIC值 荧光定量RT-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的表达量情况 针对oprD2相对表达量正常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普通PCR的方法扩增oprD2全长基因并测序.结果 根据铜绿假单胞菌的OprD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将101株铜绿假单胞菌分成两组,组1为OprD2相对表达量降低组 组2为OprD2相对表达量正常组 组1与组2相比,对IPM、BPM、MEM、PEM的MIC值≥16μg/ml的菌株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1中,28株同时对4种药物的MIC均≥16 μg/ml,其中有25株的OprD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低(<0.4) 外膜孔蛋白OprD2转录水平与4种碳青霉烯类药物MICs之间呈负相关趋势.组2中,有16株9prD2基因发生突变,按照突变的类型主要分成4组 与PAO1相比,这些菌株对IPM、BPM、MEM、PEM的MIC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OprD2外膜蛋白的表达量减少或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可能也与其他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有密切关系 铜绿假单胞菌的oprD2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儿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
李小燕卓超金光耀黎晓强肖书念钟南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