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霖
- 作品数:17 被引量:144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AP-2β调控COX-2表达和乳腺癌生长及其临床意义
- 本文从以下两个部分进行了介绍: 第一部分:AP-2β调控乳腺癌生长及其临床意义。 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占女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AP-2是一类具有重要功能的转录因子家族,可通过转录调控下游...
- 李政霖
- 关键词:乳腺癌环氧化酶-2
- 乳酸水平和APACHEⅢ对ICU危重患者预后临床评价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监测对于ICU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价和APACHEⅢ相比较是否存在一致性。方法:对于连续收治的85例危重患者,入ICU时即进行第一次血乳酸的测定和APACHEⅢ评分,记录住ICU的天数及住ICU期间12小时测一次血乳酸,并且记录死亡危重患者死亡前的乳酸值,连续分析、评估乳酸水平与APACHEⅢ评分对于ICU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乳酸正常(<2.9mmol/L)的危重患者死亡率为33%,乳酸增高(>2.0mmol/L)的危重患者死亡率为72%。有显著差异(P<0.01)。乳酸升高与乳酸正常危重患者的评分相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差异。结论:血乳酸水平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并且与APACHEⅢ有良好的相关性。
- 李政霖李元忠郭玉梅
- 关键词:血乳酸危重病死亡率
- 血乳酸水平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临床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乳酸目标指导性治疗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治疗组20例采用早期目标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28天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血乳酸目标指导性治疗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死亡率。
- 李政霖杨茂林李元忠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乳酸
- 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例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机的应用情况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氧代谢指标及肺表面活性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氧代谢指标及肺表面活性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氧代谢指标及肺表面活性蛋白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综合价值较高,对于患者呼吸系统及相关方面的状态改善均有积极作用。
- 郭玉梅李政霖祁恒旭张芸舒姣洁
- 关键词:肺癌手术
- 血乳酸水平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临床效果的研究
- 目的:尽管关于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知识取得很大的进展,还有监测能力、生命支持和处置的提高,但是脓毒血症的发生和及其导致的死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稳步上升。脓毒血症和MOF的治疗分为特定性和非特定性(支持)治疗。国内...
- 李政霖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血乳酸水平
- 文献传递
- 基于BSN和神经网络的人体日常动作识别方法被引量:3
- 2013年
- 基于人体传感器网络(BSN)对人体动作的识别,在远程医疗服务中具有重要应用.搭建了一个基于BSN的人体动作监测平台,实验中通过固定在人体腰部和大腿上的两个加速度传感器节点,来采集人体日常生活中的7个动作所产生的加速度信号.特征提取包含传感器节点在3个轴上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信息,并采用神经网络和分层的方法融合信息对7个动作进行分类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搭建的BSN平台和识别方法,采用两个传感器节点识别人体日常生活中的7个动作具有很高的正确率.
- 陈野王哲龙李政霖李宏伟
- 关键词:特征提取神经网络
- 烧伤患者的体外血液净化
- 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广泛损伤,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抗炎及促炎细胞因子,会延长并加剧机体的炎症状态。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浆置换,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和血液吸附,能够调节炎症反应程度,提高患者预后。本文将对烧伤患者科学合理的选择血液净化...
- 李政霖
- 关键词:烧伤血液净化炎症因子清除率
-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乳酸的测定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乳酸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08年4月急诊ICU收治住院的危重症患者30例,入ICU24h测CRP、D-二聚体、乳酸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及出院评定。结果:预后不良组(无改善+死亡)CRP值为(13.8±9.6)mg/L,D-二聚体值为(12.20±5.60)mmol/L,LA为(7.1±4.5)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明显改善+治愈)CRP值为(5.02±4.61)mg/L(P<0.05),D-二聚体值为(2.73±0.81)mmol/L,乳酸为(2.1±1.4)g/L。结论:血清CRP、D-dimer、LA水平可作为危重症患者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 张昆李政霖
- 关键词:C反应蛋白D-二聚体乳酸危重症预后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39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血必净注射液)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感染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抗炎与促炎因子水平等。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症状体征(发热、咳嗽及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轻中度、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总有效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10、14 d,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他血清抗炎因子(IL-4、IL-10及IL-13)与促炎因子[IL-1β、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 郭玉梅李政霖祁恒旭张芸舒姣洁
-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晚期肺癌肺部感染炎性因子
- D-二聚体评估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D-二聚体用于评估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名脓毒血症患者,入院后连续3天测量D-二聚体,并记录患者28d的病死率,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D-二聚体对于评估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结果生存组的前3天D-二聚体平均值(5.83±2.3)U/L,明显低于死亡组(8.46±1.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52,P<0.01)。应用ROC曲线确定前3天D-二聚体平均值判断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4.85 U/L,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75.3%。结论收入ICU后连续3天的D-二聚体平均值可以作为判断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李政霖曹勇付文良耿玉秀
- 关键词:D-二聚体脓毒血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