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贵振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电磁
  • 3篇电磁场
  • 3篇磁场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酸酶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维生素
  • 2篇维生素C
  • 2篇磷酸酶
  • 2篇脊髓
  • 2篇脊髓缺血
  • 2篇脊髓缺血再灌...
  • 2篇脊髓缺血再灌...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碱性磷酸酶
  • 2篇骨钙
  • 2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郧阳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李贵振
  • 5篇杨勇
  • 5篇吴华
  • 5篇刘朝旭
  • 4篇赵文春
  • 2篇彭飞
  • 2篇虞冀哲
  • 2篇郑亚东
  • 1篇刘宇
  • 1篇汤翔宇

传媒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4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电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集蛋白聚糖I、II型胶原和Sox9等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15Hz、1mT电磁场(EMF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指标聚集蛋白聚糖(Agc)I、II型胶原和Sox9等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用15Hz、1mTEMFs刺激,8h/d。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甲状旁腺激素受体相关肽(PTHrp)、AgcI、II型胶原和Sox9等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加入解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Go-6976,并再次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观察EMFs对AgcI、II型胶原和Sox9等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EMFs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THrp、AgcI、II型胶原和Sox9等mRNA的表达,促进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加入H-89(10μm)和Go-6976(12μm)后EMFs的这种促进AgcI、II型胶原的效应就明显减弱,但Sox9的表达不受影响。结论EMFs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指标AgcI、II型胶原和Sox9等mRNA的表达,这种促进作用同PKA和PKC通路有联系。
刘宇吴华刘朝旭李贵振赵文春杨勇
关键词: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预先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预先静脉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对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30只成年雄性家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缺血对照组(B组)、维生素C组(C组)各10只。A组仅松套腹主动脉;B组阻断左肾动脉下腹主动脉40min后再灌注4d,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组于阻断腹主动脉前15min一次性静脉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0.5g/kg,其余操作同B组。于缺血即刻,再灌注即刻、2h、4h、8h、16h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于再灌注24h、48h和96h采用Tarlov评分评定后肢神经功能;于再灌注96h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各时点,家兔血清MDA含量:A组C组>B组;B组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各评定时间点,A组家兔无瘫痪,B组10只均完全性瘫痪,C组仅3只完全性瘫痪,B组和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再灌注96h与B组比较,C组家兔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数较多,凋亡神经元较少(P<0.0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李贵振杨勇刘朝旭吴华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维生素C
脉冲电磁场对大鼠胫腓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对大鼠胫腓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建立右侧胫腓骨中段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刺激组与对照组。刺激组大鼠接受频率为15Hz、强度为1.0mT的脉冲电磁场刺激。分别于术后第1,2,3,4,5周末,拍摄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相同时间点鼠尾静脉取血,采用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大鼠骨钙素(BGP)含量,偶氮胂Ⅲ法测定钙离子含量,磷钼酸盐复合物直接分析法测定磷离子含量。于术后第3,5周末行病理学切片检查,观察骨痂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刺激组骨折部位骨痂的形成量增加,骨折线消失加快,血清中ALP活性提高(P〈0.05),血清中BGP的含量增加(P〈0.05),骨痂中软骨内化骨和成熟小梁骨提前出现,骨痂中胶原基质的含量增加,骨痂塑形进程加快。结论频率15Hz、强度1.0mT的脉冲电磁场对大鼠胫腓骨骨折愈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刘朝旭吴华杨勇李贵振赵文春汤翔宇
关键词:脉冲电磁场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血清钙
预先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预先静脉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对阻断兔腹主动脉所致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30只成年雄性家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缺血对照组(B组)、维生素C组(C组)各10只。A组仅松套腹主动脉,B组阻断...
李贵振
关键词:维生素C注射液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保护
文献传递
电磁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研究电磁场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组经电磁场暴磁处理,然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FGF-2和FGFR-2 mRNA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适当频率及作用时间的电磁场刺激可使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GF-2和FGFR-2 mRNA表达明显增强.用15 Hz、1.0 mT电磁场刺激BMSCs.FGF-2mRNA的表达于10 min时达最大值,而FGFR-2 mRNA的表达则于30 min时达最大值;在50 Hz、1.0 mT电磁场的刺激下,FGF-2 mRNA的表达于60 min时达最大值,而FGFR-2 mRNA的表达则于30 min时达最大值;在75 Hz、1.0 mT电磁场的刺激下,FGF-2和FGFR-2 mRNA的表达均于30 min时达最大值;1.0 mT电磁场刺激30 min条件下,电磁场频率为50 Hz暴磁组BMSCs的FGF-2 mRNA的表达达最大值,而电磁场频率为75 Hz暴磁组BMSCs的FGFR-2 mRNA的表达达最大值.结论 适当"窗口"的电磁场刺激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GF-2和FGFR-2 mRNA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刘朝旭杨勇虞冀哲李贵振郑亚东彭飞赵文春吴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电磁场
电磁场防治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评价电磁场防治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雌性小鼠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电磁场防治组(C组)及尼尔雌醇防治组(D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C组小鼠接受15 Hz、1.0 mT电磁场刺激,D组小鼠接受尼尔雌醇1.5 ms/kg体重灌胃,1次/周.实验结束前检测腰椎骨密度.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进行内眦静脉丛取血,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和小鼠骨钙蛋白(BGP)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ALP活性及BGP含量,并检测血清钙和雌二醇(E_2)含量,于术后第6,12周末行腰椎椎体病理学切片检查,观察并分析骨小梁形态及数量的变化.结果 与B组相比,C组血清中ALP活性明显提高(P〈0.05),血清中BGP和血清钙含量增加(P〈0.05),腰椎椎体骨小梁的吸收减少.结论 15 Hz、1.0 mT的电磁场对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刘朝旭虞冀哲杨勇郑亚东彭飞李贵振赵文春吴华
关键词:电磁场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雌二醇骨小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