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斌

作品数:47 被引量:410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污染
  • 7篇菹草
  • 6篇植物
  • 6篇沉积物
  • 5篇水库
  • 5篇水生
  • 4篇
  • 3篇营养化
  • 3篇沙河水库
  • 3篇生态
  • 3篇水生植物
  • 3篇水源地
  • 3篇环境因子
  • 3篇浮游植物
  • 3篇富营养化
  • 3篇沉积物界面
  • 2篇底泥
  • 2篇地统计
  • 2篇地统计学
  • 2篇地型

机构

  • 40篇安徽师范大学
  • 16篇南京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安徽省农业科...
  • 3篇盐城师范学院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市环境保...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杭州市环境保...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安徽省环境保...
  • 1篇湖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电力工程...

作者

  • 46篇杨文斌
  • 13篇王国祥
  • 9篇朱梦圆
  • 9篇许海
  • 9篇朱广伟
  • 5篇何伟
  • 4篇周守标
  • 3篇王刚
  • 3篇黄蓉
  • 3篇周楠楠
  • 3篇余丽
  • 2篇杨艳芳
  • 2篇冯冰冰
  • 2篇左胜鹏
  • 2篇王家嘉
  • 2篇曹昀
  • 2篇刘玉
  • 2篇潘国权
  • 2篇葛绪广
  • 2篇赵娟

传媒

  • 9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湖泊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 1篇贵州科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不同根系特征沉水植物对沉积物剖面不同形态磷的影响被引量:11
2021年
为探究不同根系特征的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磷(P)的影响,本研究以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根系发达)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无固定根)为材料开展室内培养试验.结果显示,狐尾藻和金鱼藻均能显著降低沉积物中的总磷(TP)、无机磷(IP)、氢氧化钠提取磷(NaOH-P)含量,去除率分别为9.0%和7.8%(TP)、9.8%和8.8%(IP)、15.7%和8.7%(NaOH-P).狐尾藻对沉积物NaOH-P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金鱼藻.狐尾藻组中沉积物NaOH-P减少引起IP降低,进而造成TP降低.与初始状态相比,狐尾藻和金鱼藻处理下的上覆水溶解氧(DO)分别增加1.61 mg·L^(-1)和1.72 mg·L^(-1),但pH和TP没有显著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沉水植物在减少沉积物P、抑制上覆水TP上升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沉积物NaOH-P含量高的浅水湖泊中,根系发达的狐尾藻的生态修复功能更为有效.
周楠楠王赢高顺峰王琪王琪周雅洁杨文斌
关键词:沉水植物沉积物巢湖
基于RS/GIS的五峰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该文通过获取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近22年的四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运用ENVI、ARCGIS软件,结合统计年鉴、文献资料,研究了五峰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变化最明显的是建设用地和林地,草地、水域变化不大。1993—2015年,建设用地增加了7 557hm2,林地减少了9 836hm2。(2)1993—2001年,耕地增加46%,林地减少9.88%,未利用地增加了10.23%。(3)2001—2015年,耕地面积减少29%,林地总量增加5.3%,未利用地减少44%。(4)五峰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主要是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入境旅游人数、财政总收入等因素。
黄蓉杨文斌葛绪广
关键词:RSGIS
芜湖市镜湖底泥TN、TP、重金属污染及其对上覆水体的影响
2007年
采集镜湖底泥及水样,研究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分析底泥TN、TP重金属与上覆水体相同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镜湖底泥TN、TP与水体TN、TP含量呈有著相关性,底泥N?P释放再悬浮是镜湖水体TN、TP来源之一。(2)镜湖除Cd严重超标外,Cu?Zn?Pb含量都很低;Cd(n)与Cd(w)有较好的负相关性,Cu(n)与Cu(w)?Zn(n)与Zn(w)?Pb(n)与Pb(w)相关性差。本研究为有关部门治理和管理镜湖提供理论依据。
张剑朱国伟杨文斌
关键词:底泥水体
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对土壤有机碳组分、来源和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1
2013年
在江苏盐城新洋港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选择光滩(MF),互花米草入侵1a(SAF-1),3a(SAF-3),5a(SAF-5)和12a(SAF-12)样地,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土壤有机碳(SOC)、顽固性有机碳(RC)和活性有机碳(LC)含量,碳氮比(C/N),土壤有机碳和顽固性有机碳的δ13C值,分析互花米草海向入侵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组分、分布及来源变化。结果表明:(1)SOC、RC、LC含量分别介于0.82—7.60 mg/g,0.58—4.02 mg/g和0.23—3.58 mg/g,由海向陆呈递增趋势:SAF-5>SAF-12>SAF-3>MF>SAF-1。入侵12 a的SAF-12样地表土SOC储量最大,年均碳汇积累速率为1.8 t/hm2。(2)互花米草来源SOC、RC和LC含量分别为0.06—3.01 mg/g、0.04—1.06 mg/g和0.03—2.00 mg/g,各占5.75%—47.40%、6.77%—31.77%和3.20%—64.40%。互花米草来源SOC、RC、LC由海向陆均呈递增趋势:SAF-12>SAF-5>SAF-3>SAF-1>MF。(3)互花米草植物来源SOC、RC、LC含量、比例与入侵时间显著正相关(P<0.01)。互花米草入侵对LC的影响较大,对RC的影响较小。(4)随着入侵时间的增长,互花米草来源有机碳的输入显著改变了土壤SOC组分。以上结果表明,短期内互花米草海向入侵能够提高土壤碳汇能力。
王刚杨文斌王国祥刘金娥杭子清
关键词:活性有机碳稳定碳同位素有机碳组分
南京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环境效应被引量:20
2007年
为了解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环境效应,对玄武湖2006年春季水质变化、菹草区内外水质差异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2003-2006年春季水质监测资料,结果表明:菹草区DO高于菹草-水交界区及开阔水域;从菹草区到菹草—水交界区、开阔水域TP、TN逐渐升高,TP均值分别为0.062、0.098、0.105 mg/L,TN均值分别为1.674、2.202、2.412 mg/L;与2003 -2005年同期均值相比,2006年3-5月份TP分别下降了15.4%、45%、43.3%,TN分别下降58.2%、43.9%、51.3%,SD保持在65 cm以上;说明菹草在改善湖泊环境和净化水质方面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改善、维持玄武湖健康稳定水生生态系统的措施和建议.
杨文斌王国祥
关键词:CRISPUS环境效应
南京玄武湖污染源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结合近年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玄武湖可能存在的外源和内源污染。结果表明,入湖沟渠污染是玄武湖的主要外源污染,也是加重湖泊内源污染的诱发因素。因此,控制外源污染,改进截流措施,保证入湖水水质对今后的治理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冯冰冰王国祥杨文斌
关键词:富营养化污染源
高校环境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之浅见
2007年
针对高校环境专业建立时间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不完善,而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要脱节的事实,从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素质,优化设置实验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高校环境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杨文斌何伟
关键词:环境专业
一种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化污水脱氮的两级蚯蚓生态滤池,包括调节池、和所述调节池连接的一级蚯蚓生态滤池及和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串接的二级蚯蚓生态滤池;所述一级蚯蚓生态滤池及二级蚯蚓生态滤池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蚯蚓床、细砂和粉煤...
方彩霞周美香杨文斌杨艳芳叶良涛
文献传递
强降雨对平原河网区入湖河道氮、磷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为定量揭示强降雨对平原河网河道氮、磷污染的影响,本文以太湖西岸大浦河和殷村港为例,基于两周年逐日高频人工监测和降雨量自动监测数据集,以及台风"利奇马"过程中的加密监测,分析了强降雨过程中河道各形态氮、磷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发现,强降雨两年内共观察到16次(19 d),且50%发生在夏季;此外,强降水占年内总降水量的比重高达41.33%.强降雨发生之后,两条河道水体中各形态氮、磷浓度在强降雨之后有所增加,其中颗粒态磷的响应最快,一般在强降雨当天就出现峰值;而总氮峰值的出现存在2~5 d的延迟;强降雨引发的河道营养盐浓度增高持续时间短,通常1~2 d,甚至低于雨前浓度.流域面积大和河道流程长的大浦河水体氮、磷浓度对强降雨过程的响应速度较殷村港慢.河道各形态氮、磷浓度对强降雨过程的响应特征还受河道两岸局地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河段比城镇污染的河段对营养盐的拦截、净化和缓冲能力弱,因此农业面源污染的河段对强降雨的响应强于城镇污染的河段;农业面源影响河段氮的增加量以颗粒态氮为主,城市面源影响河段氮的增加量以溶解态氮为主,而磷的增加全程均为颗粒态磷为主.平原河网地区强降雨带来的河道水体氮、磷浓度波动小,各形态氮、磷响应过程受局地环境背景影响大,水质总体趋于稳定.然而,由于强降雨带来的河道入湖水量占比大,因此入湖负荷也处于很高水平,加之强降雨的发生偶然性大,强降雨对平原河网地区河道入湖氮、磷负荷的突发影响很大,需要重点关注.
连心桥朱广伟杨文斌朱梦圆许海
关键词:平原河网面源污染
天目湖沙河水库热分层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被引量:26
2018年
为揭示亚热带水库热分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水质效应,以最大水深11 m的江苏溧阳天目湖沙河水库为例,基于对水库坝前区(TM1)3~11月逐时的水温监测及对该水库2009~2016年相关水质和气象指标监测,分析了该水库热分层的形成和消失时间、驱动因素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目湖沙河水库呈典型的亚热带单循环混合模式:春季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水温逐渐升高,当表层水温升至21℃左右时,热分层稳定形成,在整个5~9月期间水体热分层十分稳定;秋季随着太阳辐射的减弱,水温逐渐降低,当表层水温降至19℃左右时,热分层基本消失,在10~4月期间水体呈混合状态.热分层期间,表层和底层的水温差随太阳辐射的增强而增加;日均气温超过30℃的情况下,水体热分层更加稳定;夏季强降雨过程降低了水体表层的温度、减弱了上层5 m水体的温度分层,但对5 m以下深度的热分层状况基本无影响.水温分层对水库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热分层期间,底层水体处于厌氧状态,底层水体氨氮浓度明显增加;热分层消失后,底层水体溶解氧、总磷及悬浮颗粒物含量均增加.研究表明,对于四季分明的亚热带中等深度的水库而言,水体热分层主要受太阳辐射的控制,稳定的热分层有利于蓝藻门相关种属藻类的生长,热分层形成及消散阶段改变了沉积物的营养盐释放及供给水体的强度,对水体水质形成冲击.在水库水质监控及生态保护管理中,应关注热分层过程的不利影响,并探索相关灾害的防控技术.
孙祥朱广伟笪文怡余茂蕾杨文斌朱梦圆许海国超旋余丽李恒鹏李慧赟
关键词:极端天气事件浮游植物富营养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