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柳琴

作品数:150 被引量:79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7篇狼疮
  • 54篇红斑
  • 54篇红斑狼疮
  • 51篇系统性红斑
  • 51篇系统性红斑狼...
  • 34篇细胞
  • 30篇红斑狼疮患者
  • 29篇系统性红斑狼...
  • 24篇风湿
  • 19篇肾炎
  • 18篇外周
  • 18篇关节炎
  • 17篇外周血
  • 16篇蛋白
  • 16篇狼疮肾
  • 16篇狼疮肾炎
  • 14篇类风湿
  • 13篇关节
  • 9篇肉芽肿
  • 9篇类风湿关节炎

机构

  • 127篇中山大学附属...
  • 17篇中山医科大学...
  • 13篇中山大学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48篇梁柳琴
  • 115篇杨岫岩
  • 79篇詹钟平
  • 67篇叶玉津
  • 66篇许韩师
  • 33篇连帆
  • 30篇陈冬莹
  • 23篇邱茜
  • 19篇尹培达
  • 10篇李昊
  • 8篇李幼姬
  • 7篇詹雁峰
  • 7篇叶任高
  • 6篇王晓东
  • 6篇黄民
  • 6篇陈伟玲
  • 6篇余学清
  • 5篇张涤华
  • 5篇付迪
  • 5篇肖游君

传媒

  • 20篇中华风湿病学...
  • 18篇中华医学杂志
  • 15篇新医学
  • 14篇实用医学杂志
  • 10篇中国病理生理...
  • 8篇中山大学学报...
  • 7篇中国药物与临...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5篇国际内科学杂...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首届全国中青...
  • 3篇中华医学会全...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第十届全国风...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6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3篇2009
  • 19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13篇2005
  • 11篇2004
  • 11篇2003
  • 5篇2002
  • 8篇2001
1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湿病患者硫唑嘌呤代谢酶活性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测定风湿病患者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并探讨其与硫唑嘌呤(AZA)耐受性的关系。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结果200例风湿病患者TPMT活性为0.75~32.35 U/ml RBC,均值(12.04±6.90)U/ml RBC。该酶的活性在风湿病人群中呈正偏态连续分布,未发现酶活性缺乏者。194例患者经使用AZA后随访观察3个月,其中18例出现骨髓抑制,2例为严重造血系统危象,6例合并出现肝功能损害。使用AZA 50 mg/d期间出现骨髓抑制者7例,其TPMT活性范围2.24~5.97 U/ml RBC,均值(3.47±1.21)U/ml RBC;在使用AZA 100~150 mg/d出现骨髓抑制者11例,其TPMT活性范围4.01~11.17 U/ml RBC,均值(7.08±2.58)U/ml RBC;使用AZA 150 mg/d在1个月内不出现骨髓抑制者176例,其TPMT活性范围4.47~32.35 U/ml RBC,均值(13.02±6.07)U/ml RBC。3组病人TPMT活性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ZA的造血系统副作用与TPMT活性密切相关。TPMT活性低下者使用常规剂量AZA就可能发生副作用。在用药前检测患者TPMT活性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詹钟平杨岫岩梁柳琴王一西黄民连帆
关键词:硫唑嘌呤风湿性疾病硫嘌呤甲基转移酶
狼疮肠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狼疮肠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对2004至2011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出现急性腹痛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狼疮肠炎组66例,非狼疮本身相关腹痛组73例。研究因素包括患者人口数据、实验室数据、临床和影像学数据。结果狼疮肠炎是狼疮患者急性腹痛最常见原因,占39.3%(66/168)。在两组间自身抗体谱、补体、ESR、CRP、SLEDA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狼疮肠炎组的D—II聚体水平和ECLAM评分明显高于非狼疮本身所致腹痛组。狼疮肠炎组较非狼疮本身所致腹痛组明显更多合并多浆膜腔积液和腹水。经Logistic回归分析,仅D-Ⅱ聚体水平、ECLAM评分和腹水量的分级被回归方程接纳,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结论狼疮肠炎是狼疮急性腹痛常见的原因;D-Ⅱ聚体水平是狼疮肠炎有意义的临床预测因素。相对于SLEDAI,ECLAM更适用于狼疮消化道损害患者的评估。
袁诗雯李昊陈冬莹邱茜连帆詹钟平梁柳琴许韩师杨岫岩
关键词:红斑狼疮肠炎
表现为蛋白丢失性肠病的狼疮样结缔组织病一例
2009年
患者女,27岁。因反复腹胀、下肢水肿3个月入院;3个月前出现水肿、腹腔积液,当地医院检查发现低蛋白血症(白蛋白16~18g/L),予输注白蛋白及利尿剂治疗后好转;1周后症状复发,查尿蛋白阴性,肝功能正常,行^99Tc^m标记的人白蛋白闪烁显像发现蛋白经肠道丢失,诊断为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PLE),
叶红坚杨岫岩梁柳琴
关键词:蛋白丢失性肠病结缔组织病^99TC^M标记狼疮人白蛋白尿蛋白阴性
P13K/Akt信号途径在B细胞刺激因子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B 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是近年发现的 TNF 配体超家族的新成员,其过量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 B 细胞功能亢进、大量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产生密切相关, 在 SLE 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减少 ...
叶玉津梁柳琴许韩师杨岫岩詹钟平连帆尹培达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3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3 (MMP 3)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MMP 3检测采用ELISA方法。结果 SLE患者血清MMP 3水平为99 86ng/ml(中位数 ,下同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2 7 82ng/ml (P <0 0 0 1)。SLE患者中 ,发生神经精神性狼疮者MMP 3水平显著高于非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 (P <0 0 1) ,发生狼疮肾炎者MMP 3亦明显高于无肾损害者 (P <0 0 5 ) ,而发生多发性关节炎和颊部皮疹 /光敏感患者分别与无多发性关节炎和颊部皮疹 /光敏感患者的MMP 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出现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C3血症、低白蛋白血症、高IgG血症及血肌酐升高者血清MMP 3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表现者 (P <0 0 5 ) ,SLE患者血清MMP 3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MMP 3水平显著升高 ,可作为狼疮活动的参考指标之一。MMP 3参与SLE的病理生理过程 ,与SLE的某些临床检验异常表现及狼疮脑。
许韩师杨岫岩梁鸣梁柳琴詹钟平叶玉津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基质溶解素1SLE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临床调查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相关性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心血管科与风湿免疫科门诊中184例长期服用NSAI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分,胃镜下行黏膜损伤评分,留取标本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并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84例长期服用NSAID患者中共发现消化性溃疡63例(34.2%),其中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溃疡34例、复合性溃疡7例。在其余121例无溃疡患者中,57例胃黏膜存在3处或3处以上糜烂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Hp感染是长期服用NSAID人群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OR=13.86,95%CI:6.53~29.43)。低剂量阿司匹林与其他NSAID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发生率相似(OR=0.45,95%CI:0.16~1.28)。结论长期服用NSAID者胃十二指肠黏膜易受损,Hp感染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低剂量阿司匹林致胃肠道损伤的发生率与其他NSAID相似。
熊理守马师洋杨岫岩董吁钢高修仁何建桂梁柳琴陈旻湖
关键词:胃黏膜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部真菌感染10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易感因素、治疗和转归。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02例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真菌感染患者占同期住院1350例SLE患者的7.6%,其中39例(38.2%)为医院内感染。感染部位最常见为肺(37.5%),其次为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20例发生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40.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易感因素前3位为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者、低蛋白血症者。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为主要治疗药物。治愈48例,好转28例,未愈5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20.6%。结论:SLE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率高,且病死率高。多部位感染常见,以肺部为感染的高发部位,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长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治疗和侵入性操作等是其常见易感因素。建议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做好真菌感染的防治工作,有助于改善SLE的预后。
詹钟平梁柳琴陈冬莹杨岫岩叶玉津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易感因素预后
尼美舒利致严重肝损害一例被引量:17
2004年
陈丹丹杨岫岩梁柳琴刘时荣尹培达叶玉津
关键词:尼美舒利严重肝损害药物不良反应非甾体抗炎药
狼疮肾炎肾功能不全可逆因素的探讨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 (LN)肾功能不全病人与肾功能可逆性相关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策略 ,对 1991— 1999年住院的 173例LN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 6个月的随访。结局因素 :氮质血症者血肌酐下降至 116 μmol/L以下 ,尿毒症者血肌酐下降 5 0 %以上 ,并脱离透析 3个月以上为阳性结局 ,死亡者因其肾功能不可能再恢复 ,因此删失时间为 2 8周。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并发症、狼疮活动指数、各种常规、生化和免疫学检查、药物治疗等 5 1个变量。统计学方法 :采用COX比例危险率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42例 (82 1% )完成随访。 93例 (6 5 0 % )肾功能恢复 (阳性结局 ) ,17例 (12 0 % )死亡。在运用COX回归的多因素分析 ,去除混杂因素影响后 ,仍然显示对LN肾功能不全的肾功能恢复有影响的因素包括 :环磷酰胺 (CTX)治疗 ,性别 ,肾功能不全的病程 ,肾脏大小 ,贫血和血肌酐值。其中CTX治疗可促进肾功能恢复 ,每周剂量≤ 0 2 5 g/m2 时肾功能恢复的危险比 (HR)为 4 41,95 %的可信区间 (CI)为 (1 0 3 ,18 94) ,每周剂量 >0 2 5 g/m2 时的HR为 13 2 9,95 %CI为 (3 11,5 6 82 )。男性HR为 0 5 1,95 %CI为 (0 2 7,0 95 ) ;肾功能不全的病程(月 )的HR为 0 6 8,95 %CI为 (0 5 3,0 87) ;?
杨岫岩梁柳琴叶玉津詹钟平陈伟英余学清
关键词:狼疮肾炎肾功能衰竭比例危险度模型
重症神经精神性狼疮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重症神经精神性狼疮 (NPLE)急性期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1991—1999年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重症NPLE 136例。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策略 ,以病人入院日为研究起点 ,死亡为阳性结局。研究因素包括性别 ,年龄 ,病程 ,症状 ,并发症 ,狼疮活动指数 ,各种常规、生化和免疫学检查 ,治疗措施等 5 5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计算校正前后的OR值及其 95 %CI。结果  136例NPLE病人中 31例死亡 ,占 2 2 8%。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器质性脑病、脑血管意外 (卒中 )、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肝功能损害、心功能不全、合并感染、环磷酰胺 (CTX)冲击治疗及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与NPLE的死亡有关。经逐步引入 剔除法 ,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仍然与死亡有关的因素包括脑血管意外、心功能不全、肝功能损害、尿量、CTX冲击治疗、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其中脑血管意外、心功能不全、肝功能损害和尿量减少是重症NPLE死亡的危险因素 ;CTX和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在重症NPLE ,合并脑血管意外、心功能不全、肝功能损害和尿量减少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CTX和 /或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可以减少死亡 ,改善预后。提示临床治疗重症NPLE时 ,需注意改善心功能 ,保护肝功能 ,检测尿量?
梁柳琴杨岫岩梁健忠陈维广叶玉津詹钟平尹培达
关键词:预后LOGISTIC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