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燕琼

作品数:10 被引量:12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梗死
  • 3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3篇反应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亚临床
  • 2篇炎症
  • 2篇凝血
  • 2篇凝血因素
  • 2篇膜性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颈动脉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房颤
  • 2篇非瓣膜性
  • 2篇非瓣膜性房颤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梁燕琼
  • 7篇侯庆臻
  • 5篇胡兆霆
  • 3篇彭芊芊
  • 3篇周轶
  • 3篇丁亚楠
  • 3篇陈毅华
  • 3篇戴文华
  • 3篇卓茹
  • 2篇陈佑明
  • 2篇沈安娜
  • 2篇彭若宇
  • 2篇赵素玲
  • 1篇董华富
  • 1篇黄敬
  • 1篇郑德仲
  • 1篇郑晓霞
  • 1篇陈小芳
  • 1篇张群
  • 1篇周滔

传媒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患者凝血因素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
彭若宇梁燕琼陈佑明侯庆臻戴文华彭芊芊周轶
比索洛尔与培哚普利联合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pro-bnp水平干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与培哚普利联合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即比索洛尔组、培哚普利组和比索洛尔联合培哚普利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浆pro-bnp水平,观察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优于比索洛尔组(80.0%)和培哚普利组(77.5%),P<0.05,治疗后血浆pro-bnp水平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比索洛尔组和培哚普利组,P<0.05.结论 比索洛尔和培哚普利联合用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浆pro-bnp水平,疗效确切.
胡兆霆梁燕琼侯庆臻丁亚楠陈毅华卓茹
关键词:慢性心衰比索洛尔培哚普利
辛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的结构和功能,观察辛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8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检测体质指数(BMI)、腰围、血脂、空腹血糖、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斑块指数、颈动脉顺应性、颈动脉扩张性及颈动脉僵硬度。比较辛伐他汀治疗4周、24周及48周后各指标及颈动脉超声参数的改变。结果:治疗4周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LDL-C、hs-CRP水平下降;颈动脉顺应性、颈动脉扩张性及颈动脉僵硬度已有明显改善,但颈总动脉IMT、斑块指数无明显变化。治疗24周后,颈动脉顺应性、颈动脉扩张性及颈动脉僵硬度进一步改善;血浆LDL-C、hs-CRP水平进一步下降;颈总动脉IMT、斑块指数有明显改善。治疗48周后,血浆LDL-C、hs-CRP水平与治疗24周相比,无进一步下降,但颈总动脉IMT、斑块指数仍能进一步改善。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使用辛伐他汀短期能有效改善颈动脉的功能,长期治疗有消退颈动脉斑块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胡兆霆赵素玲梁燕琼侯庆臻丁亚楠陈毅华卓茹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辛伐他汀
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PCI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PCI术后予以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冠脉造影TIMI血流以2级、3级为主,冠脉血流达TIMI 3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血栓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血栓,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通心络胶囊和替罗非班可抑制架内血栓形成,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心血管事件,可在临床上推广。
郑晓霞梁燕琼董华富张群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血栓炎症因子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钾水平与心律失常关系
2007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清钾水平以及血清钾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AMI,发病在2~12 h之内住院的患者106例,观测发病72 h内血清钾,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心律等,并对以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入院即测及72 h内血清钾≤3.5 mmol/L的患者20例,占19%,列为低血钾组;血清钾3.5~4.0 mmol/L者71例、占67%,列为正常血钾低值组;血清钾≥4.0 mmol/L(4.0~5.0 mmol/L)者15例,占14%,列为正常血钾组.前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恶性程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结论 AMI早期,密切观测血清钾,并适当补钾,使血清钾维持在4.0~5.0 mmol/L,对提高AMI抢救成功有重要意义.
梁燕琼侯庆臻周轶戴文华彭芊芊黄敬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血清钾
原发性高血压4种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评价4种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对195例患者分别采用进口苯那普利(A组)、国产苯那普利(B组)、进口厄贝沙坦胶囊(C组)、国产厄贝沙坦片(D组)为主要降压药的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疗效分别为:93.75%,92.16%,93.48%,92.00%。4组的降压总成本分别为:A组总成本为206.24元;B组总成本为113.68元;C组总成本为306.32元;D组降压总成本为164.64元。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国产长效ACEI-苯那普利为较佳选择。国产长效ACEI和ARB方案相对进口产品更合算。
胡兆霆梁燕琼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经济学
高血压患者新发糖尿病与亚临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及机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新发糖尿病与亚临床炎症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筛选伴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60例设为A组,同期观察健康体检者60名设为正常对照组(B组)。对两组人群同时随访观察,为期3年。如伴腹型肥胖高血压患者新发糖尿病设为C组,对3组人群进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餐后2 h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观察炎性标志物水平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及其对PPARγ表达的影响。结果经随访观察3年,A组新发糖尿病22例,发病率36.7%;B组出现高血压并同时伴有腹型肥胖者8例,出现伴腹型肥胖高血压新发糖尿病者1例。高血压新发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4.23±2.2)mg/L vs.(3.62±1.18)mg/L,P<0.01;(4.23±2.2)mg/L vs.(1.74±0.77)mg/L,P<0.01]、纤维蛋白原[(4.38±0.77)g/L vs.(2.87±0.62)g/L,P<0.01;(4.38±0.77)g/L vs.(2.25±0.58)g/L,P<0.01]、肿瘤坏死因子-α[(10.2±4.3)ng/L vs.(4.47±1.31)ng/L,P<0.01;(10.2±4.3)ng/L vs.(2.68±0.78)ng/L,P<0.0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伴腹型肥胖高血压组患者,PPARγ均低于两组[5.57±0.73 vs.8.52±0.88,P<0.01;5.57±0.73 vs.10.44±1.8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炎症状态可能是高血压患者易发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PPARγ表达降低可能是慢性炎症状态导致新发糖尿病发生的机制之一。
胡兆霆梁燕琼侯庆臻丁亚楠陈毅华卓茹沈安娜
关键词:糖尿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Α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
普通心电射频消融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1例被引量:1
2013年
1病例资料1.1病例介绍患者,女,59岁,因发现血压高10余年,加重伴头晕2年入院。患者10年前在体检中发现血压高达160/100mmHg(1mmHg=0.133kPa),此后多次测量均在(150~160)/(90~100)mmHg波动,不规律服用"依那普利,倍他乐克"等降压药。
周滔郑德仲梁燕琼陈小芳刘俊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射频消融介入
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患者凝血因素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 lation NVAF)脑梗死患者心脏结构,炎症和凝血因素改变及相关关系. 方法:对经 CT 确诊的34例非瓣膜性房颤脑梗死 (AF1组...
彭若宇梁燕琼陈佑明侯庆臻戴文华彭芊芊周轶
文献传递
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及与亚临床炎症的相关性被引量:89
2012年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亚临床炎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型高血压患者60例(A组),非H型高血压患者49例(B组),与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20例(C组),对3组人群均行彩色超声检查;同时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进行测定,比较3组之间颈动脉超声参数及炎性标志物的水平,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亚临床炎症的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血压水平[收缩压(136.0±10.1)mmHg vs(131.9±7.0)mmHg,舒张压(80.9±8.9)mmHg vs(73.2±7.9)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动脉IMT[H型高血压组(1.52±0.08)mm vs非H型高血压组(1.09±0.06)mm]、扩张性[H型高血压组(0.23±0.14)mmHg-1×100 vs非H型高血压组(0.46±0.14)mmHg-1×100]、血清Hcy[H型高血压组(15.37±5.89)vs非H型高血压组(8.19±4.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型高血压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且与颈动脉结构与功能参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结构与功能损害。亚临床炎症和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损害密切相关。H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结构与功能损害的机制,可能与亚临床炎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的协同作用有关,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
胡兆霆侯庆臻赵素玲梁燕琼沈安娜
关键词:H型高血压颈动脉硬化亚临床炎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