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敏达

作品数:40 被引量:2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经济管理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集体行动
  • 5篇偏好
  • 4篇科技服务业
  • 4篇服务业
  • 3篇信念
  • 3篇实证
  • 3篇拍卖
  • 2篇董事
  • 2篇独立董事
  • 2篇政府
  • 2篇社会福利
  • 2篇社会偏好
  • 2篇实证研究
  • 2篇统一价格拍卖
  • 2篇企业
  • 2篇经济学
  • 2篇绩效
  • 2篇个人信息
  • 2篇公共
  • 2篇公共物品

机构

  • 35篇南开大学
  • 18篇东南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2篇天津财经大学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广西经济管理...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8篇汪敏达
  • 17篇李建标
  • 6篇任广乾
  • 6篇王鹏程
  • 2篇巨龙
  • 2篇陈志斌
  • 2篇杨喆
  • 2篇陈冠宇
  • 1篇李政
  • 1篇杨朝兰
  • 1篇李慧聪
  • 1篇张立党
  • 1篇饶勍
  • 1篇徐赛
  • 1篇蒋神州
  • 1篇刘家琦

传媒

  • 3篇南开管理评论
  • 3篇管理科学
  • 3篇城市观察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科普研究
  • 1篇世界经济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经济评论
  • 1篇外国经济与管...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海峡科技与产...
  • 1篇证券市场导报
  • 1篇管理工程学报
  • 1篇研究与发展管...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喜新厌旧与团队合作行为:有重启公共物品实验的证据被引量:1
2019年
喜新厌旧作为人类天性,也体现在社会交往与合作中。团队持续合作产生"厌旧"效应驱使合作衰减,而重新给予合作机会则会推动合作回升,其中"喜新"效应可能发挥作用。本文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出发,通过反应时间检验喜新厌旧效应的作用,提出了经验记忆和互惠影响喜新效应强度和动态的假说,并通过时段不确定设置、人造经验设置和休息设置等实验进行对比检验。实验结果从反应时间角度支持了存在喜新厌旧的假说,也支持了基于经验和互惠的解释,经验决定了喜新效应驱动的合作回升的总体动态,而互惠决定了合作天性再次被挤出的趋势,"休息"停顿造成合作回升的假说被否定。研究对团队合作的任务设置和团队轮换等具有指导意义。
汪敏达李建标
关键词:团队合作
知识产权保护与社会福利的匹配——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把"双刃剑",笼统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可能顾此失彼。用实验经济学范式考察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知识产权保护与否的社会福利匹配,可以清晰地分离网络外部性的社会福利效应。知识产品的生产厂商定价较低时,保护知识产权会增加厂商收益,消费者福利无显著变化,社会福利增加;定价较高时,保护知识产权会降低厂商收益和消费者的福利,从而降低社会福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厂商制定高价提供了可能,网络外部性为必须消费者增加了效用,二者匹配的桥梁则是边界消费者,但边界消费者扩大网络效应又需要弱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李建标汪敏达陈冠宇
关键词:网络外部性知识产权保护社会福利
参与顺序内生的集体行动:一项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在区分独立决策和序贯决策的基础上,构建参与顺序内生且收益/损失与顺序相关的集体行动模型并进行实验检验,结果表明:参与者的参与顺序取决于其期望收益与外部选择收益的对比,是更高收益与更准确信息、更低风险之间的权衡。参与者采用阈值策略,外部压力、外部选择收益与集体行动发生的可能性负相关,参与选择有集群化倾向且与集体行动历史有关,然而,先驱者总是存在的。本研究拓展了集体行动理论,有助于理解集体行动的产生和演变。
汪敏达李建标李建标
关键词:集体行动先驱者
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制度:现状、问题及展望被引量:4
2016年
我国多层次多元化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在"公开发行制度"基础上,这一方面为资本市场拓展深度和广度提供了前提,但另一方面,将公开转让、定向转让、定向发行等行为解释为公开发行,也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和制度的不适,影响了集中统一监管体系的建设。利用《证券法》修订的时机,将监管的逻辑起点由"公开发行"转变为"公众公司",建立统一的公众公司监管制度架构,有利于理清监管制度的逻辑混乱和制度不适,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杨喆汪敏达
关键词:差异化监管
政府授权、代理人类型和公众负面评价——以城镇河道环境维护服务为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当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失败时,政府和直接提供服务的当事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公信力的质疑与公众的负面评价。通过实验研究环保局内部机构、企业与非营利组织三种不同类型的当事人承接公共服务失败的情景,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后的对比研究可发现,面对同样的结果时,与不找代理人相比,三种代理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公众的负面评价。同时,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在疫情的冲击下增加了失败后公众的负面评价,与政府不授权相比没有差异,而非营利组织作为代理人时对降低公众的负面评价发挥了相对稳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分析代理人的组织特征差异解释了公众对政府的负面评价存在设置差异的原因,为政府未来的公共管理决策提供实验依据与政策建议。
王园园汪敏达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协同和制度谐振的视角被引量:46
2011年
首先,从产业协同演进和制度谐振的视角建立了科技服务业发展动因的一般理论:其它产业为科技服务业提供市场和中间产品,科技服务业为其它产业提供科技服务,良好的制度促成了企业家对科技服务业的投资,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协同。其次,以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为例,分析了其发展历程和行业现状。北京市科技服务业通过服务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市场,发展稳健,具有规模大、效率高的特点。北京市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产业政策促进了科技服务业发展,形成了产业和制度的谐振。
李建标汪敏达任广乾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
集体抗争的实验研究——基于信息条件和领导权的设置被引量:1
2017年
集体抗争是群体中一部分人由于不满意现有的利益分配结果而进行反抗的一种集体行动。本文设计了策略连续的多人集体抗争实验,探讨了分配信息是否公开与抗争群体领导者的存在对提议者分配策略以及抗争成功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议者在61.30%的决策时段中使用了典型的DAC策略,个人分配所得以及分配给回应者集体的总额负向影响回应者的抗争,对分配均等程度无显著影响。公开分配信息在无领导时显著提高了分配的平等程度,减少了抗争的发生;而抗争群体领导者提高了抗争发生和成功的可能性,但在信息公开条件下却并未导致更公平的分配,回应者偏好的异质性是导致实验结果的重要动因。这一研究对理解团队冲突、组织内部"政治"行为和联盟内的利益分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汪敏达李建标
关键词:集体抗争信息条件领导权
集团和社会福利主导型集体行动实验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6年
本文从行为博弈的视角构建了描述集体行动的统一框架,根据集体行动目标,将集体行动分为集团福利主导型、社会福利主导型和他人福利主导型。重点回顾了非线性、个体意愿和禀赋异质、序贯决策和公共资源消耗等类型的一阶、二阶集体行动以及基于社会偏好的社会规范研究。作者认为,分类型集体行动研究需要与社会规范的构建变迁、信念演化、网络和全球化社会等问题相结合,一阶集体行动组织动员模式的行为分析以及二阶集体行动研究是未来的方向。
汪敏达李建标
政府会计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机制研究——信念革新,技术变革与制度支撑被引量:17
2017年
中国政府会计可以较好地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对这种提升作用发挥的具体机制还有待结合中国情境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在当前政府治理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政府治理分析框架,在总结改革措施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分析框架,来讨论政府会计怎样通过衍生职能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笔者将政府会计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机制总结为信念革新、技术变革和制度支撑三方面,集中探讨了中国情境下上述三种机制对政府治理中的信念基础、组织架构、行为规则和实质规范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具体机理,提出了完善政府会计改革的理论和实务建议。这一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政府会计提升中国政府治理效能的关键机制,使政府会计研究更好地与中国政府治理实际相结合。
汪敏达陈志斌
关键词:政府会计政府治理信念
研发背景高管、职业成长路径与高技术企业成长性研究被引量:32
2019年
高管的研发经历对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和成长性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研究多基于高阶理论从塑造了高管风险偏好和价值取向的角度解释从业经历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作用,对高管决策过程的分析并未考虑客观影响因素,高管研发经历对企业成长性的内在影响机制有待明确,不同职业成长路径下的研发背景高管,其行为和影响的差异尚未厘清。以2009年至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高技术企业为样本,基于高阶理论和高管社会资本理论,采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检验研发背景高管对高技术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机理;进一步分析由高校或科研院所跨界转型和一直在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这两种职业成长路径在上述关系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背景高管能够促进高技术企业成长,提升研发投入规模和研发投入效率是其施加上述影响的重要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出身高校或科研院所和一直在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这两种职业成长路径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出身高校或科研院所的高管对技术更为执着,甚至呈现出创新偏执,在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的高管表现为创新偏好,更倾向于通过适度研发提升企业成长性。在理论层面,将高管背景拓展到研发背景,丰富了高阶理论的研究,并深化了对职业成长路径的认识,提供了研发背景高管对企业成长性影响的经验证据;刻画了研发背景高管通过研发活动施加影响的系统作用机制,加深了对研发投入的理解,提供了高管特征作用于资源配置进而影响经济后果的新经验证据。在管理实践层面,高技术企业在预算、考核和高管激励时,应建立研发投入效率与企业成长相挂钩的激励相容制度;在构建高管团队、优化团队结构的过程中,要注重整合不同类型高管的决策偏好,发挥高管团队合力;国有企业在治理实践中应继续发挥不同�
李慧聪汪敏达张庆芝
关键词:高管特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