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宝

作品数:24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乡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肝炎
  • 12篇细胞
  • 11篇乙型
  • 9篇乙型肝炎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细胞
  • 8篇慢性
  • 7篇亚群
  • 6篇细胞亚群
  • 6篇淋巴细胞亚群
  • 6篇慢性乙型
  • 6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T淋巴细胞
  • 6篇病毒
  • 4篇T淋巴细胞亚...
  • 3篇乙肝
  • 3篇受体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机构

  • 24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漯河医学高等...
  • 2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王天宝
  • 11篇朱斌
  • 9篇张光文
  • 6篇王昕红
  • 5篇张平
  • 4篇魏晓霞
  • 3篇禹萌
  • 3篇庞晓丹
  • 2篇孙立华
  • 2篇孙雯雯
  • 2篇罗磊
  • 2篇赵宏峰
  • 1篇丁辉
  • 1篇李德旭
  • 1篇郜庆祖
  • 1篇毛乾国
  • 1篇吕君
  • 1篇赵红星
  • 1篇田玉伟
  • 1篇曾萍

传媒

  • 3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乙肝树突状细胞TLR9表达与IFN-α抗病毒SVR相关性
朱斌张平律海峡吴虹杰卓亚王天宝张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TLR9表达与IFN-α抗病毒SVR相关性研究》项目,学科分类:临床医学,内科学32024,属于医学类应用研究,历时3年完成了任务计划书的研究内容。 一、背景,研究内容: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
关键词: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3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内ToH样受体3(TLR3)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30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组,30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集落因子(rhGM—CSF)、人重组白细胞介素4(rhIL4)、干扰素α(IFN-α)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ELISA法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INF-1的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LR3mRNA表达水平。结果HBeAg+和HBeAg-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DCs分泌IL-12、INF-1的水平,TLR3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eAg+慢乙肝患者TLR3mRNA表达低于HBeAg-慢乙肝患者,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3的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下降。
朱斌张平王天宝魏晓霞张光文
关键词:肝炎E抗原肝炎乙型
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与肝癌组织T淋巴细胞受体谱系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性肝细胞癌(HBV-RHC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s)与肝癌组织中浸润性T淋巴细胞(TILs)受体(TCR)谱系及互补决定区3(CDR3)序列特点。方法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4年3~8月行肝癌切除术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TCRβ链可变区(BV)中CDR3基因的24个家族,采用扭曲率、缺失率、正态率、单峰率以及复杂评分分析TCR-BV各家族谱系的完整性与多样性,并将优势利用的谱系家族进行CDR3测序。结果 10例HBV-RHCC患者CDR3谱系多数呈现扭曲分布。PBLs与TILs复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且上述谱系特征与肝癌家族史、AFP水平有关,但与患者的病毒载量无关。此外,在PBLs与TILs中发现了"GGTGVSPLH""LGTGNDDPF"共有序列。结论 HBV-RHCC患者PBLs与TILs中存在克隆性增生,并证实了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差异的存在。多个共有序列的发现,为HBV-RHCC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与潜在的靶点。
罗磊岳小变赵宏峰王天宝孙雯雯张光文
关键词:互补决定区3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 000例疑似HCV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有静脉注射吸毒史、手术史、输血史、纹身、无保障注射史、公共洗澡、献血史、耳洞、内窥镜检查、性伙伴不固定的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静脉注射吸毒史、手术史、输血史、纹身、无保障注射史、公共洗澡、献血史、耳洞、内窥镜检查、性伙伴不固定均是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有手术史、输血史、纹身、性伙伴不固定、耳洞、静脉注射吸毒史、公共洗澡、内窥镜检查、无保障注射史和献血史。
王天宝
关键词:丙型肝炎HCV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S-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病人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S-腺苷蛋氨酸注射液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STB、DBIL、ALT、GGT、AL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64.3%(P<0.01),且治疗组对肝功能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S-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疗效较好。
王天宝庞晓丹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S-腺苷蛋氨酸胆汁淤积药物性肝炎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干扰素α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ALT、AST、HBV DNA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AST、HB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外周血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可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CD4+T细胞、CD8+T细胞数目增多,且CD4+/CD8+升高,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
王昕红王天宝禹萌张光文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2AT淋巴细胞亚群
干扰miR-135a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细胞变性和肝功能损害
2021年
目的评估干扰miR-135a是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具有治疗作用。方法采集NAFLD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本,用qRT-PCR检测miR-135a表达水平;用25、100和400μmol/L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处理人源原代肝细胞48h,RT-qPCR检测细胞中miR-135a表达水平;将miR-135a inhibitor转入人源原代肝细胞后再给予400μmol/L PA处理48h,尼罗红染色法检测细胞中脂质蓄积情况。通过高脂饮食(high fatty diet,HFD)诱导法制作NAFLD小鼠模型,并在HFD喂养的第7周通过尾静脉注射LV-anti-miR-135a;在第10周末,处死小鼠并收集肝组织和血液样本;肝组织病理学染色用于分析脂质含量及脂肪变性程度,血液生化检测用于分析肝功能和脂质代谢。结果在NAFLD患者血清、PA处理的肝细胞、HFD喂养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miR-135a的表达明显升高;干扰miR-135a能抑制PA诱导的肝细胞中脂质累积;肝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干扰miR-135a能减轻HFD诱导的肝组织脂肪变性;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干扰miR-135a能降低HFD喂养的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以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水平。结论干扰miR-135a能够减轻NAFLD引起的肝脂肪变性,并恢复肝功能和改善脂质代谢,因此,抑制体内miR-135a表达水平可能是潜在的NAFLD治疗的新途径之一。
岳明强张光文王昕红朱斌郜庆祖王天宝魏晓霞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脂肪变性
乙型肝炎病毒与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变化及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戊型肝炎病毒(HEV)重叠感染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并寻找与重叠感染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以2001年8月至2012年7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HEV感染患者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58例HEV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同时存在HBV感染分为HEV感染组74例和重叠感染组12例,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血生物化学指标,免疫法检测病毒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5项,并对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Mann-Whitney-U检验和t'检验比较2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与HBV重叠HEV感染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Spearman法分析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参数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5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重叠感染组患者的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低于HEV感染组(Z=-3. 588、-2. 044,t'=-6. 720,P <0. 05)。2组患者性别构成、住院时间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白蛋白、甲胎蛋白、碱性磷酸酶、空腹血糖、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重叠感染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HEV感染组(Z=-2. 175,P <0. 05),CD4+T/CD8+T显著高于HEV感染组(Z=-2. 091,P <0. 05)。2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Ig A、Ig M、Ig G、C3、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TA与HBV重叠感染HEV相关(OR=1. 056,95%可信区间为1. 009~1. 105,P <0. 05)。PTA与C3水平呈正相关(r=0. 370,P <0. 05),与Ig A水平呈负相关(r=-0. 530,P <0. 05)。结论 CD8+T淋巴细胞在HBV重叠感染HEV患者中明显下降,PTA是重叠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CD8+T淋巴细胞和PTA改善肝细胞功能的治疗策略可能是HBV重叠感染HEV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种选择。
王天宝王扬罗磊毕研贞马正来吕君李德旭朱斌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凝血酶原活动度T淋巴细胞亚群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血清Th1/Th2亚群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肝功能ALT恢复、HBVDNA含量变化及血清HBeAg转换的关系。方法64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4W后Th1细胞因子IL-2、IL-12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的血清浓度变化,并同时检测肝功能ALT、HBVDNA含量的变化及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64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治疗24W后,有55例患者ALT恢复正常,占85.9%,有34例HBVDNA<5×102copies/ml,HBeAg(-),占53.1%,治疗52W,有15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比例为23.4%。治疗组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Th2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替比夫定治疗后,HBeAg阴转及血清转换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浓度比治疗前升高,Th2细胞因子浓度比治疗前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恢复正常,HB-VDNA含量下降显著(P<0.01)。结论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与慢性乙肝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清ALT复常,HBVDNA含量下降及HBe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相关,Th1/Th2亚群细胞因子平衡是促进肝功能ALT恢复、HBVDNA含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HBeAg高阴转及血清学转换率可能与替比夫定能上调Th1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朱斌张平王天宝禹萌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因子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酒精性肝炎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STB、ALT、AST、GG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63%(P<0.01),且治疗组对肝功能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炎疗效较好且安全。
王天宝庞晓丹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酒精性肝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