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作品数:73 被引量:418H指数:12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上臂内侧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2-01收治的肱骨干骨折165例,其中105例获得随访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上臂内侧切口39例;B组后侧切口34例;C组前外侧切口32例。结果随访时间均超过12个月,3组骨折均愈合良好,A组愈合时间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皮肤感觉优良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间肩、肘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臂内侧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是可行且安全的。
- 王伟余凯张青春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
- AO锁定钛板结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治疗高能量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AO锁定双钛板内固定结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治疗高能量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28例高能量损伤所致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AO内侧解剖型锁定钛板、前侧直形钛板复位内固定结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松质骨粒填充骨缺损进行治疗。结果 28例获18-36个月的随访,疗效按Tornetta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达92.9%。骨折均获愈合,未见骨与软组织感染。结论采用该方法治疗高能量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刘伟肖艳郑佐勇肖军李晓菲李贝区广鹏黄瑞良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关键词:PILON骨折植骨人工骨
-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初步分析肘管综合征再手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改进和提高肘管综合征手术疗效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科2006年5月至2016年10月,因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后需再手术治疗患者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45~61岁,平均51岁。均为单侧尺神经受累,右侧7例,左侧14例。21例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尺神经彻底松解,对进行再手术的肘管综合征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再次手术的临床因素。结果导致首次尺神经前置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有:a)术中尺神经及其通道未能彻底松解减压,松解范围含各个卡压点及周围瘢痕。b)对尺神经的解剖及血供特点不熟悉。c)首次手术中对显微外科操作技术的运用不重视,甚至术中不使用手术显微镜。d)肘管内侧形成关节囊肿,关节液渗入尺神经外模内。e)尺神经前置术后固定欠妥当致尺神经脱位回移再次卡压形成。f)大部分基层医院无术中肌电图辅助,不能客观判断神经松解程度。本组21例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再次手术松解,疗效满意。结论肘管综合征手术治疗最重要的是术中使用显微镜,并对尺神经及其通路的彻底松解减压及尺神经干支分离后进行尺神经前置。术中肌电图辅助可提高手术疗效。术中重视显微外科操作技术,保护尺神经的血供和组织床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 阿不来提.阿不拉依力哈木江.吾斯曼艾尔肯.热合木吐拉买买提明.赛依提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再次手术显微外科技术
-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骶部褥疮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治疗骶部褥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6月临床收治的20例骶部褥疮患者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6~8 d后,拆除敷料行再次手术。结果 20例患者中5例患者使用VSD治疗1~3次后直接缝合愈合;15例患者行2~3次VSD治疗后行皮瓣转移修复良好。结论 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不仅解除了患者换药的痛苦,而且减少了医务人员反复更换创口敷料及清创处理的工作时间。同时,该技术较易掌握,使治疗、护理更加简单,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王炜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负压伤口疗法骶尾部
- PBL教学在现代医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教学)在现代医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名在我教学医院参加实习的临床医学系本科生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名学生。观察组采取P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实践技能考试,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BL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培养其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 任鹏阿不来提.阿不拉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关键词:PBL教学医学生
- 距腓前韧带的数字化重建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利用踝关节CT及MRI断层扫描数据重建距腓前韧带的可行性与真实性。方法选择8例(16踝)正常成人志愿者(男性6例12踝,女性2例4踝,年龄:27~33岁)利用CT及MRI扫描获得踝关节的二维图像,将MRI断层影像数据导入Mimics后进行距腓前韧带的图像分割与三维重建;将CT断层影像数据导入Mimics后对踝关节及足部骨性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分别获得的距腓前韧带三维模型及踝关节及足部骨性结构三维模型在Mimics中进行复合,并配准位置。结果距腓前韧带在轴位上显示较为清晰,可进行三维数字化重建。测量距腓前韧带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分别为24.4±0.14 mm、4.8±0.11 mm、1.7±0.13 mm,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数据的结果与解剖学数据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用MRI采集获得的人体距腓前韧带图像数据可以建立较为真实可靠的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结论 RI对于距腓前韧带有较好的显示效果,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重建是真实可行的。
- 任鹏阿不来提.阿不拉阿里木江.阿不来提亚穆罕默德.阿力克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关键词:距腓前韧带核磁共振成像CT断层扫描三维重建
- “PBL、标准化病人、SBM”三维一体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近年来国务院推行的一种新型医学生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的高素质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其临床实践能力是培养重点。在专业型研究生教学中引入"PBL、标准化病人、SBM"三维一体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增加医患关系沟通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玛依拉.吾甫尔陈凤辉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PBL教学法
- Freiberg病治疗策略及疗效评价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背景:Freiberg病发病率低,手术治疗方法多样,但存在争议。根据Smillie不同病理分期指导手术方案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Freiberg病不同分期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01年3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Freiberg患者57例,其中,男5例,女52例;年龄16~47岁,平均(29.3±7.1)岁。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15例,Ⅲ期17例,Ⅳ期13例,Ⅴ期12例。Ⅱ期、Ⅲ期行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术(n=32)。Ⅳ期、Ⅴ期行跖趾关节成形术(n=12)或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n=13)。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3±4.5)个月。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患足外观正常,AOFAS评分升高[(57.24±6.49)vs(83.82±3.92)分,t=-31.097,P=0.000]。行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术后,跖趾关节活动背伸角度(9.18°±2.79°vs 29.18°±6.43°,t=-15.99,P=0.000)和跖屈角度(5.06°±2.51°vs 13.06°±3.85°,t=-13.95,P=0.000)增加。行关节成形术后,术前术后背伸角度与跖屈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置换后,背伸角度(2.84°±2.37°vs 9.84°±3.50°,t=-8.92,P=0.000)和跖屈角度(2.92°±1.80°vs11.15°±2.70°,t=-13.024,P=0.000)增加。结论:根据Freiberg病分期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采取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术和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能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
- 任鹏阿不来提.阿不拉程二林买买艾力.玉山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关键词:FREIBERG病截骨关节置换疗效
- 腘窝巨大孤立型骨软骨瘤1例报道
- 2013年
-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3岁,以“左胭窝处发现无痛性肿块7d”为主诉,于2011年12月7日至本院就诊。7d前患者扭伤膝关节后出现左胭窝轻度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稍跛行,未予诊治。因疼痛逐渐加重遂至本院就诊。
- 李贝刘伟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关键词:骨软骨瘤
- 膈神经与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被引量:3
- 2016年
- 背景:肋间神经移位和膈神经移位已是治疗肘关节屈曲功能的主要方法,而有些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两种术式均可适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优选哪种修复方式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难题。目的:观察膈神经移位至臂丛神经上干前股和肋间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疗效。方法: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20例,其中膈神经移位至臂丛神经上干前股9例(膈神经移位组),肋间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11例(肋间神经移位组),修复后均获得15-3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操作时间并分别进行记录;观察两组患者肱二头肌肌力及肘关节屈曲角度的恢复情况。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制定的"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的试用标准"对肌皮神经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并计算其优良率,评价2种修复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1膈神经移位组优良率为67%,肋间神经移位组优良率为64%,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膈神经移位组切口小,出血量少,操作时间短;3膈神经移位组恢复不理想2例,肋间神经移位组恢复不理想3例;4结果表明,2种修复方式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效果良好,能有效恢复屈肘功能;膈神经移位在切口、出血量及操作时间等方面有优势。
- 阿不地合比尔.阿不拉李平依力哈木江.吾斯曼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关键词:膈神经臂丛损伤肋间神经神经移位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