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东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苜蓿
  • 3篇四倍体
  • 3篇倍体
  • 2篇性状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秋眠
  • 2篇黄花苜蓿
  • 2篇QTL定位
  • 2篇SSR
  • 1篇低温胁迫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形态性状
  • 1篇遗传变异分析
  • 1篇遗传连锁图
  • 1篇遗传连锁图谱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营养成分含量

机构

  • 9篇内蒙古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金川集团公司

作者

  • 9篇苏东
  • 7篇于林清
  • 4篇王富贵
  • 3篇周延林
  • 3篇乌日娜
  • 2篇刘荣霞
  • 2篇孙娟娟
  • 2篇云锦凤
  • 1篇张宇
  • 1篇田自华
  • 1篇慈忠玲

传媒

  • 3篇中国草地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草业与畜牧

年份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四倍体苜蓿家系建立及QTL定位初步研究
以采自锡林郭勒盟的黄花苜蓿为母本,塔什库尔干地区的紫花苜蓿为父本建立起了四倍体苜蓿的F2遗传家系。对此家系的花色、株型2个性状进行了描述,对株高、分枝数、主茎长、节间数、节间长、叶面积、叶周长、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比...
苏东
关键词:四倍体QTL定位
四倍体芷蓿家系建立及QTL定位初步研究
以采自锡林郭勒盟的黄花苜蓿为母本,塔什库尔干地区的紫花苜蓿为父本建立起了四倍体苜蓿的F2遗传家系。对此家系的花色、株型2个性状进行了描述,对株高、分枝数、主茎长、节间数、节间长、叶面积、叶周长、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比...
苏东
关键词:四倍体黄花苜蓿农艺性状
文献传递
苜蓿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2011年
高密度分子标记的连锁遗传图谱对分析植物遗传变异、目标性状的标记、数量性状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均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大多数苜蓿的多倍性和高度异质特点,苜蓿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相对复杂,目前,已经产生了一定数量的苜蓿遗传连锁图谱。本文简要综述了苜蓿遗传图谱研究现状和常用策略,提出了构建高质量苜蓿遗传图谱的建议。
苏东于林清周延林王富贵乌日娜
关键词:苜蓿遗传连锁图谱
四倍体苜蓿家系的建立及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以内蒙古锡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eXimeng)为母本、塔什库尔干紫花苜蓿(M.sativaTashenkuergan)为父本杂交,F1杂交种自交得到89株F2分离群体,对此四倍体家系的形态性状、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以期了解该家系内各性状遗传变异并探讨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其中F2代杂花36株,黄花33株,紫花20株,所占比例分别是40.45%,37.08%和22.47%,株型分为直立型32株(35.96%),匍匐型12株(13.48%),半直立型45株(50.56%);农艺性状变异排前3位的为鲜重>干重>分枝数,变异系数均达到了80%以上;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节间数,只有19%;营养成分含量变异排前3位的为脂肪>Ca元素>P元素。F2群体的形态性状、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含量各性状都存在不同差异,是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可为后续的图谱构建和QTL定位提供一定的基础。
苏东于林清周延林孙娟娟王富贵乌日娜
关键词:四倍体形态性状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含量遗传变异分析
利用SSR和EST-SSR技术研究不同秋眠级苜蓿遗传多样性被引量:6
2009年
用SSR和EST-SSR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相结合,对25份不同秋眠等级苜蓿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SSR引物和10对EST-SSR引物经PCR扩增后获得175条多态性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25份苜蓿材料的SSR和EST-SSR DNA指纹图谱;采用类平均法(UPGMA)Nei氏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将25份材料聚成4个复合组,表明供试苜蓿材料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和较丰富的遗传背景。
于林清刘荣霞苏东云锦凤
关键词:SSR苜蓿
利用RAPD标记对不同秋眠级苜蓿种质的聚类和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RAPD标记对25份不同秋眠等级的苜蓿材料进行分析,构建了25份苜蓿材料的DNA指纹图谱,用两种方法(特异的谱带类型和不同引物谱带类型的组合)可以有效的鉴别苜蓿单株,说明RAPD标记是鉴定苜蓿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计算25份苜蓿材料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如下:25份苜蓿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介于4.69-8.14之间,说明材料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较宽;从5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19条引物,总共扩增出144条带,其中134条呈多态性,占93.05%,10条为单态性带,占6.94%;遗传距离为7.39时,试验材料可以分为差异明显的4类,苜蓿材料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这为苜蓿引种、亲本选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刘荣霞于林清张宇苏东云锦凤
关键词:RAPD秋眠级苜蓿聚类分析
低温胁迫对不同秋眠类型苜蓿抗寒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解秋眠性对苜蓿抗寒能力的影响,用11个美国苜蓿秋眠标准对照品种,每品种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研究低温胁迫对苜蓿幼苗存活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处理6h,苜蓿幼苗的存活率仅为2.75%,表明-8℃为该试验致死温度。而非秋眠型和极非秋眠型苜蓿的存活率要低于秋眠和半秋眠类型苜蓿,秋眠习性与耐寒性存在显著相关。各品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加重均呈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而不同处理对其变化的影响有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增加趋势。
乌日娜于林清慈忠玲王富贵苏东
关键词:苜蓿秋眠性低温胁迫生理生化指标
18个苜蓿品种根系特征及与地上生物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4
2011年
对播种当年18个苜蓿品种材料根系特征和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分析苜蓿根系特征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探讨苜蓿根系特征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地上部干重以中苜1号最大,以呼盟黄花苜蓿最小;不同类型苜蓿根系形态指标差异明显;利用根系特征的10个指标对18个实验材料进行聚类,可分为4类;株高与分枝数、芽数呈负相关,地上部干重与根颈直径、主根直径、侧根直径、侧根数、根干重极显著相关,与入土深度呈显著相关;根据根系形态指标对地上生物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根颈直径、主根直径、侧根数、分枝数、根干重对其影响最大;建议在苜蓿选种时,选取根颈直径大、入土深度深、主根长度长、侧根直径大、侧根发达、根干重重的材料。
王富贵于林清田自华苏东孙娟娟
关键词:苜蓿地上生物量根系特征
利用SSR分析中国北方野生黄花苜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6
2010年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内蒙古、新疆两地15个野生黄花苜蓿种群的150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多态位点1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97.04%;15个野生黄花苜蓿种群遗传距离在0.0329~0.2840之间,遗传距离差异较大,说明野生黄花苜蓿种群遗传分化程度较高;UPGMA聚类结果表明,全部内蒙古居群个体与新疆居群个体明显分开,但两大居群中的不同种群个体并未完全聚在一起,呈相互渗透趋势。
苏东周延林于林清常秀清
关键词:SSR黄花苜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