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军 作品数:12 被引量:60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miR-26b对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miR-26b在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提取公共芯片数据库数据,分析miR-26b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选用Caco2和DLD1两种结直肠癌细胞系,应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miR-26b高表达结直肠癌细胞系。通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及划痕愈合实验分析上调miR-26b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成球实验分析上调miR-26b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干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芯片检测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26b表达水平较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明显升高[(12.04±0.20)比(11.31±0.19),t=2.646,P = 0.010]。体外实验部分,Transwell实验发现,miR-26b高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细胞数[(16.40±1.36)比(3.80±0.86),t=7.814,P=0.000]和迁移细胞数[(33.40±2.93)比(8.80±2.40),t=6.505,P=0.000]较miR-26b低表达的细胞系显著增多。划痕愈合实验也证实,miR-26b高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迁移速度明显加快。miR-26b高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在成球速度及成球密度方面均高于miR-26b低表达的细胞系,实验第10天前者球囊内的肿瘤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后者[Caco2细胞系:(168.3±11.7)比(54.2±10.8),t=7.185,P=0.002;DLD1细胞系:(4 076.0±409.8)比(1 613.0±210.1),t=5.349,P=0.006]。结论miR-26b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并增强肿瘤细胞的干细胞表型,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浸润与转移。 范德军 戎煜明 邹一丰 张凤 林绪涛 吴小剑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结直肠癌预后相关分子生物学指标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2014年 结直肠癌(CRC)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男性第3位和女性第2位。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治疗的进步及新兴化疗药物的问世,结直肠癌病人的近期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其5年总存活率始终在50%-60%。其中,晚期已出现转移的病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早期病人差。而20%-25%的结直肠癌病人在初次诊断时即为晚期随远处转移。因此,探寻影响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将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防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改善治疗效果及提高结直肠癌病人存活率提供新的思路。 林绪涛 范德军 何晓生 兰平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生物标记物 预后 挂线引流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比较挂线引流术联合抗TNF-α单抗和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4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7例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行挂线引流术联合抗TNF-α单抗治疗(抗TNF-α单抗组),20例患者行挂线引流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组).比较两组患者瘘口愈合比例、瘘口未愈合比例、肛瘘复发比例、肛瘘复发后再次手术比例、瘘口愈合时间及肛瘘复发时间.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5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抗TNF-α单抗组17例患者中1例使用阿达木单抗,其余16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免疫抑制剂组20例患者均使用硫唑嘌呤.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3~50个月).抗TNF-α单抗组和免疫抑制剂组患者瘘口愈合比例、瘘口未愈合比例、肛瘘复发比例、肛瘘复发后再次手术比例、瘘口愈合时间及肛瘘复发时间分别为8/17、7/17、2/17、2/2、(2.5±2.1)个月、(4.0±2.8)个月和12/20、3/20、5/20、3/5、(3.6±3.5)个月、(9.0±8.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0,2.137,0.364,0.018,t=-1.035,-0.619,P>0.05).结论 挂线引流术是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联合抗TNF-α单抗和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效果相当. 何晓生 蔡泽荣 林绪涛 范德军 练磊 周智洋 高翔 吴小剑关键词:克罗恩病 肛瘘 免疫抑制剂 白介素36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生存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白介素36α(IL-36α)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9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IL-36α的表达情况,根据IL-36α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IL-36α低表达组和IL-36α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情况.结果 IL-36α低表达组和IL-36α高表达组在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IL-36α低表达组和IL-36α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3%、77.2%和66.3%、65.3%(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L-36α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均P <0.05).结论 IL-36α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相关,并且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林绪涛 范德军 邹一丰 何晓生 郑晓彬 刘炫辉 兰平关键词:预后 代谢基因ARG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精氨酸酶1(ARG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小干扰RNA转染HT29细胞沉默ARG1表达,应用慢病毒载体转染HT29细胞高表达ARG1基因;与巨噬细胞M2细胞共培养;应用real time RT-PCR检测各组细胞ARG1基因表达水平;应用精氨酸酶活性实验检测各组细胞ARG1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IL-4及IL-6浓度。CCK8及TUNEL试剂盒检测各组HT29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性添加L-精氨酸或高表达ARG1基因后,HT29细胞ARG1活性、IL-4与IL-6分泌水平及细胞增殖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而HT29细胞凋亡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而外源性添加精氨酸酶抑制剂或应用小干扰RNA沉默ARG1基因表达后,HT29细胞ARG1活性、IL-4与IL-6分泌水平及细胞增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水平则显著提高(P〈0.05)。结论 ARG1可通过促进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精氨酸降解,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因子IL-4及IL-6的分泌,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ARG1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黄娟妮 林绪涛 范德军 梁丽英 陈广原 叶慧玲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内镜肌层间剥离术在早期直肠癌诊断性切除中的一例应用报告 2024年 目的介绍内镜肌层间剥离术(EID)这一新技术应用于早期直肠癌诊断性切除的经验,并分享其术后垂直切缘情况。方法2024年1月26日,对1例70岁男性早期直肠癌(cTNM:T1~2N0M0)患者开展了内镜肌层间剥离术。肿物位于直肠左前壁距肛缘9 cm,直径20 mm。内镜肌层间剥离术包括以下6个步骤:(1)黏膜切开;(2)黏膜下剥离;(3)浅肌层切开;(4)肌层间剥离;(5)肿物完整切除;(6)创面处理。剥离速度为2.68 mm2/min,手术全程为109 min。结果术后第5天顺利出院,内镜术后病理为pT1b,垂直切缘阴性。术后随访1月余,恢复良好,无出血、穿孔、感染或狭窄等并发症发生;肠镜结果提示见增生物,活检病理提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结论EID应用于早期直肠癌诊断性切除的安全性尚可,且可获得垂直切缘阴性结果。 范德军 黄凌玉 齐静雯 伍秋宁 孔宪和 李初俊自膨式覆膜支架在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自膨式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7年6月30例经内镜置入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置放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成功率为100%。其中4例患者为食管癌性狭窄并食管-支气管瘘。9例患者由于食管过于狭窄先行内镜下食管扩张,再行放置食管支架。有3例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行氩气刀切开后再通。1例患者出现支架移位。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但无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进食能力提高,食管气管瘘闭合。结论内镜下自膨式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晚期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安全有效方法。 陈泓磊 刘亚男 伍秋宁 林绪涛 范德军 李初俊关键词:食管癌 食管气管瘘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狭窄切开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对比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切开扩张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内镜下吻合口球囊扩张或切开扩张的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前后吻合口狭窄情况,对比两种扩张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吻合口位置、吻合口大小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球囊扩张组有效3例(23.1%),无效10例(76.9%),狭窄切开组有效7例(63.6%),无效4例(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感染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狭窄切开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较传统内镜下球囊扩张有效率更高。 钟伟杰 刘亚男 陈俊榕 范德军 林绪涛 李初俊关键词: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结直肠癌 吻合口狭窄 G蛋白耦联受体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1(GPR3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2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中GPR3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根据结直肠癌组织平均吸光度值分界值,将患者分为GPR3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GPR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平均吸光度值(0.063±0.014)比(0.045±0.020),P=0.000]。以0.051的平均吸光度值为分界值将全组患者分为GPR31低表达组197例和高表达组124例。高表达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12.1%(15/124)比4.1%(8/197),P=0.007]。GPR3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3%和59.7%,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2%和5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癌胚抗原异常、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GPR31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GPR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邹一丰 林绪涛 范德军 陈秀婷 杨峥 郑晓彬 刘炫辉 吴小剑 兰平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槐耳清膏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槐耳清膏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MTS、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等研究槐耳清膏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并建立小鼠动物模型。结果MTS表明槐耳清膏能够抑制SW480细胞增殖;Transwell表明槐耳清膏可抑制SW480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表明槐耳清膏可诱导SW480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显示槐耳清膏可上调Bax,cleavage caspase-3,抑制Bcl-2等蛋白;小鼠体内皮下成瘤实验提示亦可抑制肿瘤生长。结论槐耳清膏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并可诱导SW480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Bcl-2/Bax/Cleaved caspase-3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相关。 邹一丰 刘华山 戎煜明 谈应鑫 陈曦 陈曦 范德军 林绪涛关键词:结直肠癌 槐耳 免疫调节 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