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文兴

作品数:20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7篇急性
  • 6篇骨髓
  • 4篇综合征
  • 3篇形态学
  • 3篇增生
  • 3篇髓系
  • 3篇核细胞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血细胞
  • 2篇移植术
  • 2篇移植术后
  • 2篇异常综合征
  • 2篇预后
  • 2篇增多症
  • 2篇增生异常综合...
  • 2篇噬血细胞

机构

  • 18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0篇赖文兴
  • 9篇林东军
  • 5篇刘玲玲
  • 5篇蔡晓虹
  • 4篇郑永江
  • 4篇李旭东
  • 3篇范蕊芳
  • 3篇陈玉婵
  • 2篇刘加军
  • 2篇龙冰
  • 2篇张玲
  • 2篇周超
  • 2篇冯达娜
  • 1篇罗兴喜
  • 1篇陈禹欣
  • 1篇陈规划
  • 1篇张剑
  • 1篇曾育杰
  • 1篇汪根树
  • 1篇方志刚

传媒

  • 6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10例感染性骨髓象分析
2015年
感染性骨髓象是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中一种常见现象,病因多种多样,其引起的感染性骨髓象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作者对310例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感染性骨髓象的患者的骨髓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认真总结,以探讨感染骨髓象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赖文兴周超林东军
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CD20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本研究分析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ALL)中CD20表达情况,探讨CD20表达与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初诊B ALL患者CD20抗原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CD20+组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低于CD2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初诊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染色体异常、首疗程完全缓解率(CR1)、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20阳性ALL临床特点、疗效和预后与CD20阴性A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CD20尚不能作为ALL的预后监测指标。
张玲范蕊芳龙冰方志刚赖文兴林东军
关键词:CD20流式细胞术
骨髓转移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至2014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三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集到具有完整资料的1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平均年龄61岁,其中贫血(121例,77.6%)及全身骨骼疼痛(98例,62.8%)为最常见症状。生化检查显示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97例(62.2%),乳酸脱氢酶升高72例(46.2%)。骨髓象发现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108例,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22例。预后差,生存期大多不超过1年。总共119例(76.3%)患者找到原发病灶。结论骨髓转移癌通常有贫血及全身骨骼疼痛等临床症状,容易出现外周血清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患者预后较差,需要早期发现治疗。
罗兴喜李俊勋曾育杰赖文兴许鹤洋黄永亮伍衡
关键词:骨髓转移癌贫血骨痛
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系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分析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髓系抗原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3例初诊的ALL患者免疫表型,其中Ph+ALL 28例,Ph-ALL 65例,并分析其髓系抗原表达和临床意义。结果 Ph+ALL免疫表型均为B细胞,髓系抗原表达明显高于Ph-ALL组(P<0.05),其CD13、CD33的表达明显高于Ph-ALL组(P<0.05),髓系表达的抗原主要为CD13和CD33。Ph+ALL患者CD34的表达明显高于Ph-ALL组(P<0.05)。Ph+ALL组首疗程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Ph-ALL组(P<0.05)。结论Ph+ALL患者CD13、CD33、CD34表达增高,可能与其诱导化疗首疗程完全缓解率低有关,提示未来可用于微小残留病灶(MRD)的监测,同时为潜在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张玲王晓珍赖文兴龙冰陈禹欣林东军
关键词:PH染色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系抗原流式细胞术
替米沙坦抑制U937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
2017年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U937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替米沙坦处理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U937;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集落形成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对U937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以Annexin V-PI双染法及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替米沙坦作用前后U937细胞凋亡程度的变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U937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阳性表达率,瑞氏染色后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了解U937细胞的分化情况;以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替米沙坦作用U937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的改变。结果:CCK-8实验结果证实替米沙坦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U937细胞的生长;集落形成实验显示低剂量替米沙坦可以完全抑制U937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Annexin V-PI双染法及Hoechst 33342法结果证实替米沙坦可以诱导U937细胞凋亡;细胞表面抗原流式检测术及瑞氏染色结果证实替米沙坦可以促进部分U937细胞分化;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证实替米沙坦作用于U937细胞72 h后,促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水平明显增高。结论:替米沙坦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以及诱导U937细胞部分分化,并通过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触发U937细胞凋亡。
雷亚梅范蕊芳许艺川赖文兴林东军
关键词:替米沙坦U937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稳定过表达外源p62/SQSTM1基因的U937白血病细胞株的建立及初步特性分析
2015年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外源p62/SQSTM1基因的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株,并初步分析过表达p62基因对U937细胞的影响。【方法】首先在空载体MSCV-IRES-GFP(MIG)基础上构建重组质粒MSCV-p62-IRES-GFP(MPIG),分别用MIG及MPIG载体进行病毒包装,并感染U937细胞,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出绿色荧光细胞,获得U937-GFP和U937-p62稳定细胞株,利用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FP细胞的阳性率及p62蛋白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U937-GFP和U937-p62细胞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髓系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和CD14的表达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MIG和MPIG病毒感染后,U937-GFP和U937-p62细胞均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后,U937-GFP和U937-p62细胞中GFP阳性表达率分别达98.5%和87.3%。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U937-p62细胞中p62蛋白表达较U937-GFP显著升高。MTT实验结果显示,与U937-GFP细胞相比,U937-p62细胞的生长速率加快。流式结果显示U937-GFP细胞和U937-p62细胞表达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及CD14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了p62基因过表达的U937稳定细胞株,过表达p62可促进U937细胞增殖,并不能促进U937细胞的分化。
刘玲玲范蕊芳赖文兴林东军
关键词:P62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道
2021年
噬血细胞综合征常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代表一组病原不同的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肝脾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1-2]。本病来势凶险,病死率高,特异性检查指标少,易误诊。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报道如下,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蔡晓虹赖文兴陈玉婵刘加军刘玲玲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0年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对诊治的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17岁男性,因"咽痛发热10d,皮疹2d"收入院。经头孢美唑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头胞哌酮舒巴坦抗细菌及利巴韦林、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无效,经骨髓细胞学检测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确诊为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经COP化疗1疗程后体温正常。后经5疗程COP方案巩固治疗。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同时合并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极为罕见,经COP方案治疗效果较好。
郑永江李旭东赖文兴林东军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骨髓免疫微环境预后模型的构建
2022年
目的研究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的肿瘤相关转录因子和免疫基因预后价值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并构建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通过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鉴定了29种免疫基因集的亚型。通过ESTIMATE算法计算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通过运用已知RNA转录本的相对子集识别细胞类型(CIBERSORT),用于评估TCGA数据集中不同AML样本中免疫细胞亚群的相对比例。差异表达分析用于获得差异表达基因,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分析用于构建评估模型。结果通过对ssGSEA的分析确定了两种亚型(免疫-低/高)。通过ESTIMATE算法对TCGA数据库中AML数据集计算基质评分和免疫评分。根据免疫评分对数据分组得到免疫评分-低/高。基于已有的分组比较发现多种免疫组分和细胞浸润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括单核细胞、血浆细胞和幼稚B细胞(P<0.05)。通过差异表达分析获得差异表达的免疫基因和肿瘤相关转录因子。通过COX模型分析建立了包括6个基因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表明该模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3年期存活AUC=0.792,5年期存活AUC=0.832)。相关性分析表明,模型基因表达水平和风险值与AML患者的存活、临床风险、FAB分型相关。结论建立的免疫微环境生存相关的基因模型以评估AML患者的预后,分析了关键基因和AML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拓展了对AML患者预后相关的免疫微环境相关基因的认识,有助于制定新的治疗策略和研究AML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
黄福新薛曼婕赖文兴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
F115.Castlman病八例临床分析
郑永江赖文兴李旭东林东军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