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世伟

作品数:139 被引量:2,340H指数:3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9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8篇土壤
  • 34篇植被
  • 22篇水分
  • 19篇土壤水
  • 17篇有机碳
  • 17篇团聚体
  • 16篇土壤水分
  • 14篇植被恢复
  • 14篇土壤有机
  • 14篇干旱
  • 12篇土壤结构
  • 12篇黄土高原
  • 12篇半干旱
  • 10篇土壤有机碳
  • 9篇入渗
  • 9篇水剂
  • 9篇丘陵
  • 9篇黄土丘陵
  • 9篇草地
  • 7篇柠条

机构

  • 102篇中国科学院
  • 100篇西北农林科技...
  • 1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河南省农业科...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西藏农牧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亚...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山西师范大学
  • 3篇宁夏农林科学...
  • 2篇西藏大学
  • 2篇杨凌职业技术...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黄河水资源保...
  • 2篇北京市水科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139篇赵世伟
  • 24篇杨永辉
  • 14篇曹丽花
  • 12篇刘娜娜
  • 11篇赵勇钢
  • 11篇吴金水
  • 11篇张扬
  • 10篇苏静
  • 10篇黄占斌
  • 9篇华娟
  • 9篇李壁成
  • 9篇梁向锋
  • 9篇黄菁华
  • 8篇胡斐南
  • 8篇刘合满
  • 8篇武继承
  • 8篇王子龙
  • 7篇陈国良
  • 7篇李晓晓
  • 7篇马帅

传媒

  • 20篇水土保持研究
  • 15篇水土保持通报
  • 11篇水土保持学报
  • 8篇农业工程学报
  • 8篇干旱地区农业...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中国水土保持...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草地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土壤通报
  • 4篇土壤学报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10
  • 18篇2009
  • 11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10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AM的土壤保水性能研究被引量:62
2007年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能对土壤水分特征产生重要影响,为阐明聚丙烯酰胺(PAM)对黄土高原主要土壤类型(黄绵土、黑垆土和塿土)的保水作用,采用土柱法研究了PAM用量分别为54.5,112.9,169.4和225.8 mg/kg对3种土壤的持水性能、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蒸发量的影响,并以不添加PAM为对照。结果表明,PAM提高了黄绵土和黑垆土的持水量,而对土娄土效果不明显。在土壤导水率方面,PAM对黄绵土的改善效果最明显,除添加225.8mg/kg PAM的处理外,土壤饱和导水率随PAM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黑垆土的饱和导水率与对照相比也有一定提高,但添加225.8 mg/kg PAM的处理除外;土娄土的饱和导水率在施入PAM后降低。在一定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保水剂抗蒸发作用明显,随PAM用量的增加,各土壤的蒸发量均减少,其中土娄土、黑垆土和黄绵土添加225.8 mg/kg PAM的处理与对照相比,蒸发量分别减少24.5%,55.8%和33.7%。说明在一定用量范围内,PAM可以提高黄土高原主要类型土壤的持水和导水性能,并且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杨永辉武继承赵世伟曹丽花黄占斌
关键词:土壤类型PAM保水性能土壤水分蒸发
云雾山封育草原对表土持水性的影响被引量:22
2006年
应用离心机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研究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带退耕地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持水性能的变化特点及趋势。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之间符合幂函数θ=aSb,参数a的变化随着植被的演替呈增加趋势;由于植被的影响,在同一吸力范围内的土壤含水量不同,植被为顶级长芒草(Stipabungeana)群落时,土壤在各吸力段的含水量最高,坡耕地最低;其它群落土壤含水量随着水吸力的增加变化趋于一致;退耕地植被在演替过程中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结构,降低容重并增加毛管孔隙度,对土壤的储水和持水性能产生作用。
刘娜娜赵世伟杨永辉王恒俊赵永刚姬秀云曹丽花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持水性
旱地农田春麦系统氮素运移现状及改善途径探讨被引量:1
1996年
作者运用15N同位素标记手段,结合田间氨挥发直接测定技术,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春麦农田氮素运移现状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指出化肥氮素的高挥发,高残留,高不明途径损失和低利用率构成了该区旱作农田氮素“三高一低”的运移特征;并对改善氮素运移,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赵世伟陈国良郭玉孝
关键词:旱地农田氮素运移春小麦
子午岭次生林区土壤持水力及其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就子午岭次生植被辽东栎、山杨、沙棘、狼牙刺、白羊草的土壤持水力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植被间土壤持水力为:辽东栎>山杨>狼牙刺>白羊草>沙棘,除沙棘外,各植被土壤持水力和供水力随植被的正向演替而提高。②土壤比水容量即释水能力表现为乔木林大于灌木林和草地。③土壤水分特征曲线Gardner模型参数A、土壤有效水、土壤无效水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3,0.80,0.79。
梁向锋赵世伟张亚莉赵勇钢华娟张扬
关键词:土壤持水力土壤有效水
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和速效钾的分布规律被引量:13
2011年
以速效钾(K2O)含量为112mgL-1的营养液在塿土上进行大田滴灌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滴头流量(2,4,6Lh-1)和灌水施肥量(8,16,24L)条件下水分和速效钾在塿土中的运移、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灌水施肥量为8L时,随滴头流量增大,滴头周围地表积水区半径增大,水分径向运移距离增大、竖向入渗水量减小;随滴头流量增大,速效钾在土壤中的径向运移距离变化不明显,竖向运移距离有减小趋势,距滴头径向30cm范围0~10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大。滴头流量为2Lh-1时,随灌水施肥量增大,水分和速效钾在土壤中径向和竖向的运移距离增大,径向增大幅度较竖向明显,距滴头径向30cm范围0~30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大。
王虎王旭东赵世伟
关键词:滴灌施肥水分分布滴头流量
沃特和PAM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7
2007年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不施为对照,开展了浸种、穴施保水剂沃特和PAM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沃特、PAM不同处理10~20 cm、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盛花前略高于对照,茎叶衰老后略低于对照.不同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苗期略高于对照;花期沃特、PAM穴施用量15和30 kg/hm^2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沃特、PAM穴施用量60 kg/hm^2和1.0%浸种处理显著低于对照;收获期不同处理均低于对照.不同处理花期、收获期均表现为沃特、PAM施用量越大,生物量、块茎产量越高,块茎个数越少,最大块茎越大.从播种到花期沃特、PAM穴施用量15和30 kg/hm^2处理的耗水量显著低于对照,从播种到收获期不同处理的耗水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花期、收获期不同处理的水分利用率和水分产出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沃特和PAM在马铃薯生产应用中,穴施应以30 kg/hm^2到45 kg/hm^2为宜.用1.0%的浓度浸种,可成为沃特和PAM在马铃薯生产中利用的主要方式.
杜社妮白岗栓赵世伟侯喜录
关键词:马铃薯土壤水分
子午岭林区植被自然恢复下土壤剖面团聚体特征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研究了子午岭林区七种植被类型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随植被恢复的变化规律以及这3个指标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对>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可以达到70 cm土层;除白羊草群落外,0-70 cm土层上>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植被恢复逐渐提高,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随植被恢复逐渐减小,土壤结构随植被恢复逐渐改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呈极显著对数相关关系(p=0.01,n=32),当有机碳含量低于18.1 mg/g时,>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有机碳含量提高而明显提高、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则随有机碳含量提高而明显降低,即土壤结构稳定性明显提高;当有土壤机碳含量高于18.1 mg/g,>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破坏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渐趋稳定,即在白羊草、虎榛子、山杨和辽东栎阶段的0-5 cm土层土壤结构达到稳定状态。
马帅赵世伟李婷李晓晓曾宪芳
关键词:植被恢复水稳性团聚体
黄土区次生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以植被空间排列顺序推断时间演替顺序,采用同步辐射软X射线探讨子午岭林区典型植物样地白羊草(Bothriochlor ischaemum)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辽东栋群落(Quercus liaotungensis)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官能团变化。图谱定性分析显示,恢复过程中各植被条件下0—5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脂肪-C、酮-C吸收强度明显增加;0—5 cm土层土壤脂肪-C吸收较20—40 cm强,而土壤酮-C吸收较20—40 cm弱。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随植被演替进程,0—5 cm土层土壤各官能团相对百分含量都有所增加,如芳香-C、脂肪-C、酮-C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至辽东栎群落时,20—40 cm土层土壤脂肪-C相对百分含量明显增加。植被恢复过程中,各样地SOC官能团组成基本一致,但植被恢复影响土壤SOC官能团数量变化;植被恢复能促进0—5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脂肪-C、酮-C含量增加,并且这种作用随着植被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说明植被演替增强了土壤有机碳化学稳定性。
李婷赵世伟张扬马帅李晓晓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官能团植被恢复
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被引量:71
2006年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团聚体形成的重要胶结剂之一,土壤团聚体分布影响有机碳含量及其稳定性。对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农田,植被恢复可增加土壤各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同时增加不同层次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就粒径而言,虽然各个植被下<0.25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低,植被类型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影响最大的是<0.25 mm粒径,辽东栎林地<0.25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是农田<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3倍;其次,植被类型对>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大,辽东栎、早期森林、灌丛、草地和弃耕地土壤>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农田土壤>5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高149%,209%,104%,62%,10%。说明植被演替可增加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但首先是增加较大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随着植被的进一步演替,小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也相应的增加,这部分有机碳是稳定的,说明植被恢复增强了土壤的碳汇功能。
赵世伟苏静吴金水杨永辉刘娜娜
关键词:植被恢复有机碳土壤团聚体
水氮运筹对糜子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为明确干旱、半干旱地区糜子水肥关系,并为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依据,以固糜21号为材料,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组合设计,水分设置50%,70%,90%田间持水量,施氮量设置0,0.05,0.10 gN/kg干土(折合纯氮0,75,150 kg/hm2),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糜子生育后期总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水分利用效率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水氮条件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速度,维持较高的总叶面积,显著提高糜子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促进灌浆后干物质的积累及转运,增加产量;糜子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水分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追施氮量超过75 kg/hm2后有减小趋势;糜子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生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随土壤含水量的提高而提高,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拔节期70%田间持水量和追施氮75 kg/hm2耦合主要通过延缓叶片衰老速度,增强灌浆期功能叶光合输出能力,增加灌浆后干物质的积累量,促进干物质的转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氮素利用效率,从而对糜子产量产生调控作用。试验条件下,W2N2(70%田间持水量、追氮75 kg/hm2)为最优水氮组合。
刘鹏杨刚常闻谦程炳文赵世伟
关键词:糜子净光合速率干物质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