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勇

作品数:31 被引量:126H指数:10
供职机构: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骨折
  • 13篇骶髂
  • 13篇螺钉
  • 12篇骶髂螺钉
  • 10篇骨盆
  • 8篇骶骨
  • 6篇骶骨骨折
  • 6篇内固定
  • 6篇关节
  • 5篇生物力学
  • 5篇固定术
  • 4篇螺钉固定
  • 4篇内固定治疗
  • 4篇骨折固定
  • 4篇骨折固定术
  • 4篇TILE
  • 3篇动脉
  • 3篇韧带
  • 3篇骶髂螺钉固定
  • 2篇单侧

机构

  • 31篇烟台市烟台山...
  • 3篇四川省骨科医...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赵勇
  • 21篇王丹
  • 13篇张树栋
  • 12篇孙涛
  • 10篇王振海
  • 10篇邹德鑫
  • 7篇赵宇驰
  • 7篇廉伟
  • 6篇谭江威
  • 5篇辛大江
  • 5篇李京宁
  • 5篇刘彤
  • 3篇刘永厚
  • 3篇董圣杰
  • 2篇李建民
  • 2篇刘显东
  • 1篇于胜军
  • 1篇季远
  • 1篇王海
  • 1篇孙秀江

传媒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第三届全国中...
  • 1篇山东省第十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骶髂螺钉固定双侧骶骨骨折的稳定性比较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式下,采用加长或普通两类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双侧骶骨骨折的稳定性。方法使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双侧骶骨纵行骨折(Tile C型)模型,模拟使用加长、普通两类骶髂螺钉采用7种不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并在模拟站立位状态下比较骨盆后环的竖直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结果竖直方向600N力载荷加载后,骶1上表面的向下位移和后旋角位移比较显示,骶1、骶2层面各自1枚加长骶髂螺钉均比同层面的2枚双向普通骶髂螺钉固定的稳定性高;骶1、骶2层面各置1枚加长骶髂螺钉的组合比两个层面各双向置2枚普通骶髂螺钉的组合固定的稳定性高;骶1和骶2双层面加长骶髂螺钉组合固定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单层面的加长骶髂螺钉固定;骶1和骶2双层面双向4枚普通骶髂螺钉组合固定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单层面双向2枚普通骶髂螺钉组合固定,也明显优于双层面双向2枚普通骶髂螺钉组合固定。在竖直稳定性方面,骶2层面加长和普通骶髂螺钉固定均优于骶1层面的相应固定;在旋转稳定性方面,骶1层面的加长和普通骶髂螺钉固定均优于骶2层面的相应固定。结论针对Tile C型双侧骶骨纵行骨折,应尽可能选择骶1、骶2加长骶髂螺钉固定,二者组合是最佳选择。
赵勇李建民张树栋王丹姜传强曲文庆辛大江
关键词:骨盆骨折生物力学骶髂螺钉
骨盆后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随着高能量创伤的逐年增多,骨盆损伤的发生率亦逐年增高,约占全部骨创伤的3%。尽管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骨盆损伤的死亡率、致残率仍居高不下。骨盆前环结构和后环结构对骨盆的稳定性作用分别占40%和60%。骶骨、骶髂关节同属骨盆后环,是承担人体躯干载荷和传导、分散进行力的重要结构,骨盆环相关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对骨盆损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赵勇孙涛邹德鑫张树栋王丹
关键词:骨盆后环内固定骨盆损伤高能量创伤骶髂关节
微创ITST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目的:研究微创经皮植入ITST(Intertrochanteric/Subtrochanteric Fixation)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1年12月,将62例股骨转自下骨折纳...
刘显东赵勇王小兵巫宗德徐强郑金文陈星宇唐承杰
关键词:髓内针内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
三种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双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对经皮长接骨板、经皮耻骨上支髓内螺钉、经皮前环钉棒系统内固定骨盆前环双侧骨折(双侧耻骨纵行骨折)的稳定性生物力学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使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双侧耻骨纵行骨折模型,模拟经皮长接骨板、经皮耻骨上支髓内螺钉、经皮前环钉棒系统及其组合固定前述骨折的模型,以髋关节中点的各向位移作为稳定性的量化指标,对模拟垂直下压载荷、前后剪切载荷、左右牵拉载荷状态下骨折的稳定性进行量化和比较。位移越小稳定性越好。结果在前后、左右加载状态下,3种微创内固定方式及其组合的各模型髋关节中点的前后、横向、竖直位移值均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差异,总体而言,经皮耻骨上支髓内螺钉与经皮前环钉棒系统组合(前后:2.52 mm,左右:0.60 mm)<经皮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前后:2.74 mm,左右:0.75 mm)<经皮长接骨板与经皮前环钉棒系统组合(前后:2.96 mm,左右:1.37 mm)<经皮前环钉棒系统(前后:3.05 mm,左右:1.53 mm)<经皮长接骨板(前后:3.51 mm,左右:4.38 mm)。结论3种微创内固定治疗前环双侧耻骨骨折的稳定性,经皮耻骨上支髓内螺钉最优,经皮前环钉棒系统次之,经皮长接骨板最差。经皮前环钉棒系统有明显增加经皮长接骨板和经皮耻骨上支髓内螺钉的固定稳定性的作用。
赵勇马玉鹏邹德鑫孙秀江成功廉伟董圣杰赵宇驰曲文庆吴浩
关键词:耻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生物力学
机器人辅助下的骶髂螺钉置入精准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精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24例骨盆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7例,女7例;年龄17~71岁,平均44.1岁。骨盆骨折按AO分型:B型17例(B1型9例,B2型8例),C型7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2例)。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螺钉(AO直径7.3 mm的空心钉)治疗。S 1共26钉,S 2共18钉,单独S 1节段固定8例,单独S 2节段固定3例,S 1/S 2双节段联合固定13例,S 1单向单侧固定18例,S 1双向双侧固定3例,S 2单向单侧固定14例,S 2双向双侧固定2例,S 1单向两枚螺钉固定2例。后X线平片和CT观察骶髂螺钉置钉效果。术前及术后1周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所有骶髂螺钉均为使用机器人辅助下按规划一次性顺利置入。术后X线片和CT显示,所有骶髂螺钉均没有穿破骶骨体及对侧骶骨翼前缘皮质,也没有进入骶管、椎间隙。3例出现了螺钉紧贴髂骨内缘高密度线前缘和骶1的骶骨翼斜坡穿出,并最终再次进入骶骨体,3例螺钉与骶神经根管相切,但未突破骶神经根管。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1分(4~10分)降至术后的平均1.9分(0~3分)。结论:采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的精准度高,值得推广,但术者的主导作用不容替代。
赵勇姜传强孙涛辛大江曲文庆王振海王丹张树栋
关键词:骨盆骶髂螺钉精准
加长骶髂螺钉固定相关参数的放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通过测定S1、S2加长骶髂螺钉可置钉区域的相关指标,为加长骶髂螺钉固定的临床实践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6名成人进行骨盆CT扫描,对S1、S2加长骶髂螺钉可置钉区域的长、宽、高进行测量,对进钉点作量化定位。对上述指标行统计学描述,并对左右两侧、S1、S2两节段、S1、S2各自不同层面的同种数值进行比较。[结果]模拟左右两侧置钉的相关测量所得同种数值无显著性差异;S1、S2加长骶髂螺钉安全置钉区域的髂骨长度均>16 mm;S1、S2可置钉区域的宽、高均>7.3 mm,且整体而言S1比S2具有更大的宽度值和高度值;加长骶髂螺钉最佳进钉点的量化定位参考范围,S1:髂后上棘前方42.21~63.69mm,坐骨大切迹最高点上方32.77~53.75mm。S2:髂后上棘前方22.68~54.28 mm,坐骨大切迹最高点上方14.06~33.70 mm。[结论](1)S1、S2加长骶髂螺钉的置入具有解剖学的可行性;(2)同一节段左右两侧置入加长骶髂螺钉的各项指标无差异;(3)螺纹长度为16mm的7.3 mm部分螺纹空心钉和6.5 mm部分螺纹松质骨螺钉均可作为加长骶髂拉力螺钉使用;(4)S1、S2均有置入至少1枚加长骶髂螺钉的安全空间;(5)S1加长骶髂螺钉较S2的安全操作范围更大;(6)通过解剖标志可大致确定S1、S2各自最佳进钉点。
赵勇李建民王丹廉伟
关键词:骶髂螺钉骨盆CT
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提出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0例)且获得随访的51例(54侧)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8例,女23例;年龄22-67岁,平均39.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5个月至22年,平均27.4个月。初次手术49侧,第2次手术5侧。所有患者手术中将腓骨短肌腱转位方法给予改良并联合锚钉缝合。术后通过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测量距骨倾斜角、自制的足踝肌力测量装置测量足旋前肌力、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40个月(平均25.5个月)随访。距骨倾斜角由术前18.7°±6.8°改善为术后4.3°±1.4°,患者AOFAS踝关节评分由术前(57.3±7.3)分改善为术后1年(89.8±7.5)分,VAS评分由术前(4.2±1.4)分降低为术后1年(1.7±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的足旋前肌力与术后3.6个月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的的足旋前肌力与健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术后6个月查体存在腓肠神经损伤体征,其中2例术后12个月完全恢复,1例未完全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操作相对简单,足旋前肌力经过康复治疗可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曲文庆王振海王丹刘彤赵勇董圣杰俞光荣
关键词:踝关节外侧韧带骨钉
手法整复并经皮双钢针髓内固定治疗掌骨干骨折被引量:1
2015年
掌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手外伤的1/3,为了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尽快并最大限度地回复患手伤前功能,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尤为重要。因此,切开复位接骨板或克氏针内固定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治疗掌骨骨折,然而这种治疗势必对骨折局部的血供造成破坏,并对伸指肌腱产生激惹,故常造成骨折的愈合障碍和手的功能恢复不良。因此,在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生物接骨术)理念的指导下,
赵勇陈杭
关键词:掌骨骨折手法整复髓内固定
髂骨截骨治疗陈旧性Tile C型骶骨骨折一例报告
2011年
目的探讨髂骨截骨治疗陈旧性Tile C型骶骨骨折的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2009年8月收治1例骨盆骨折[AO分型c2型,包括骶骨骨折(Tile C型、Denis I型)、双侧髂骨、耻骨骨折]等多发伤1个月的患者,男性,50岁。术前查体:双下肢外旋畸形,左下肢短缩2cm,双髋及骨盆区压痛,双髋关节不能活动。双下肢感觉、血供良好,远端活动良好。X线片、CT片显示:左侧骨盆向上移位。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耻骨上、下支骨折切开复位、左侧髂骨截骨、下拉左侧骨盆、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等治疗。结果骨盆手术时间约3h,术中出血量约400mL。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表现,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术后1年随访,X线片证实骨折愈合良好,患者已弃拐行走,无痛感,无跛行。结论髂骨截骨是治疗陈旧性Tile C型骶骨骨折的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术式。
赵勇王丹刘永厚
关键词:骶骨骨折截骨术
经骶1骶髂螺钉进钉点与臀上动脉解剖关系的 CT 多平面重组与三维重建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臀上动脉骨盆外分支的走行与经骶1(S1)骶髂螺钉进钉点区域的关系进行放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置钉时避免损伤臀上动脉提供解剖学基础和技术参考。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2014年8月,以128层螺旋 CT 对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74例可疑腹盆部血管病变的成人患者(男女各37例)进行 CTA 检查,并对臀上动脉进行成像。使用 CT 自带测量软件确定骨盆标准侧位观上 S1节段的骨性安全进钉区域(简称安全区)。观察臀上动脉盆外各分支与安全区之间的关系,统计动脉与安全区相交的样本数量,对臀上动脉分支未与安全区相交的样本,测量最接近安全区的臀上动脉分支与安全区的最近距离。结果74例中3例没有 S1水平方向置钉的骨性通道,被排除在本研究范围之外。余71例中有32例臀上动脉深上支穿经 S1进钉点安全区(45.1%)。臀上动脉深上支与安全区无明显的重叠特征和规律。臀上动脉与进钉点不相交的39例中,臀上动脉深上支是距离安全区最近的动脉分支,其走行最接近安全区的部分位于安全区最宽部分的前方。安全区与臀上动脉深上支的最近距离为(0.86±0.84)cm。结论 S1骶髂螺钉置钉过程中误伤臀上动脉深上支的风险高。即使进钉点位于骨性安全区,也无法保证置钉的安全。因此,临床置钉术前应制定周密的应对方案。
李京宁赵勇廉伟邹德鑫孙涛张树栋王丹谭江威赵宇驰曲文庆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臀上动脉血管造影术骶髂螺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