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新颜

作品数:138 被引量:586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7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病理
  • 24篇纤维化
  • 23篇肝纤维化
  • 20篇胆汁
  • 19篇药物性
  • 18篇肝损伤
  • 18篇肝硬化
  • 17篇药物性肝损伤
  • 17篇原发性
  • 15篇肝病
  • 14篇肝炎
  • 12篇胆汁性
  • 12篇病理特点
  • 11篇原发性胆汁性
  • 10篇预后
  • 9篇胆管
  • 9篇慢性
  • 8篇乙型
  • 8篇细胞
  • 7篇胆管炎

机构

  • 13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0篇中日友好医院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自...
  • 2篇北京市第六医...
  • 2篇中国医学论坛...
  • 2篇天津市第二人...
  • 2篇麦克马斯特大...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7篇赵新颜
  • 61篇贾继东
  • 32篇欧晓娟
  • 27篇王宇
  • 19篇王宝恩
  • 17篇马红
  • 15篇段维佳
  • 14篇王晓明
  • 13篇王泰龄
  • 13篇王昱
  • 11篇王倩怡
  • 11篇王艳
  • 11篇尤红
  • 10篇孙丽莹
  • 9篇张福奎
  • 8篇王民
  • 8篇朱志军
  • 7篇张涛
  • 6篇胡豆豆
  • 5篇张伟

传媒

  • 28篇肝脏
  • 17篇中华肝脏病杂...
  • 15篇临床和实验医...
  • 14篇临床肝胆病杂...
  • 5篇药物不良反应...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器官移植...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核技术

年份

  • 5篇2024
  • 17篇2023
  • 12篇2022
  • 13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13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致免疫介导性肝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治疗作用,但可引起免疫介导性肝损伤。ICI引起的免疫介导性肝损伤在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预后等方面均与经典药物性肝损伤不同。其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ICI阻断了负向免疫调节的关键节点,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或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在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作用下失去对肝脏的免疫耐受而发生肝损伤。免疫介导性肝损伤可分为免疫介导性肝炎和免疫介导性胆管炎。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及胆管的损伤,多有中央静脉内皮炎,可有肉芽肿性病变。诊断免疫介导性肝损伤后应根据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选择治疗方案,多需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王艳赵新颜贾继东
关键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导致的肝衰竭、肝移植及病死研究报道逐年增多。作为药物的不良反应,DILI已成为各国将新药撤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DILI得到了广3vN务工作者、患者及药品研发部门的高度重视。
朱受静赵新颜马红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
肝硬化肌肉痉挛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肌肉痉挛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关于肝硬化的研究多集中在病因及常见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针对合并肌肉痉挛的治疗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简述了肝硬化患者出现肌肉痉挛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表现,并对当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多种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包括氯苯氨丁酸、左卡尼汀以及牛磺酸等新型治疗药物,并通过牛磺酸对细胞外基质以及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作用进一步阐述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以期为肝硬化时肌肉痉挛的治疗提供新证据。
赵文姗尤红赵新颜
关键词:肝硬化肌肉痉挛
抗sp100和抗gp210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的诊断和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抗sp100和抗gp210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的研究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诊治的90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和(或)组织学符合PBC的患者,收集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抗gp210和抗sp100检测,并对其中接受熊去氧胆酸[13~15 mg/(kg·d)]治疗的66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观察患者肝脏生化指标变化,并按治疗1年后肝脏生化指标的变化将患者分为生化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比较两组抗gp210和抗sp100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抗gp210和抗sp100在90例PBC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0/90)和13.3%(12/90),在AMA-M2阴性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8.6%(4/14)和1.4%(2/14)。抗gp210阳性组患者与阴性组患者相比,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4.9±6.0)、(38.1±4.9)g/L,P=0.009]和胆碱酯酶[分别为(5.4±2.4)、(6.5±2.2)k U/L,P=0.032]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胺酰转态酶、总胆红素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gp210和抗sp100的阳性率在熊去氧胆酸生化应答组(17.7%,33.3%)和无应答组(9.5%,5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gp210阳性可能与PBC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段维佳欧晓娟马红王晓明王宇赵新颜王倩怡贾继东
原发性及继发性血色病对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2021年
目的比较原发性血色病与继发性血色病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为铁过载的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血色病20例,平均年龄45岁,男性14例;继发性血色病20例,平均年龄47岁,男性15例。与继发性血色病患者比较,原发性血色病患者铁蛋白显著性升高(P<0.05),肝外表现更为常见。继发性血色病和原发性血色病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分别为1例和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7,P=0.342);两者在心电图及心脏结构主要参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血色病2例心律失常患者中,1例房颤,1例频发室早,2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原发性血色病患者铁过载程度高于继发性血色病患者,且心脏受累更为多见,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受累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王婉溦武亭王昱李柯鑫刘立伟欧晓娟贾继东赵新颜
关键词: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血色病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
19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比较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Progressive familiar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1、2、3型临床、病理特点,转运蛋白及基因分型等。方法对2014年至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明确诊断为PF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生化、病理及基因测序结果。结果符合PFIC诊断标准患者19例,平均年龄(10.6±22.7)个月,男性占52%,1型3例(15.7%),2型13例(68.4%),3型3例(15.7%)。1岁以内发病15例(78.9%),肝移植12例(63.1%)。其中,PFIC 2型发病最早[(2.9±3.37)个月];3型发病最晚[(48±39.1)个月],肝损伤程度最轻。临床表现脾大最常见占84.2%(16/19),黄疸78.9%(15/19)、腹水52.6%(10/19)、皮肤瘙痒52.6%(10/19)、门脉高压47.3%(9/19)、肝大、门脉分流及胆囊继发性改变各占42.1%(8/19)。肝硬化8例(42.1%),以女性居多(女性5例,男性3例),非肝硬化11例(57.8%)。肝硬化患者的直接胆红素[270.6(59.9,390.3)比79.1(10.4,96.5)μmol/L,>3倍,P=0.02]、间接胆红素[236.4(54.9,319.5)比65.6(11.6,85.5)μmol/L,>4倍,P=0.041]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22.24±9.93)比(13.83±2.93)s,P=0.034]及国际标准化比值[1.7(1.2,2.4)比1.1(1.0,1.3),P=0.034]较非肝硬化组显著升高。与GGT升高组比较,GGT正常组的碱性磷酸酶[(417.2±240.3)比(214.5±58.34)U/L,约等于2倍,P=0.049]及白细胞[(12.1±9.7)比(4.14±3.56)×10^(9)/L,>2倍,P=0.049]显著升高。从肝脏病理角度分析,1型肝内胆汁淤积最重,无BSEP、MDR3及MRP2蛋白缺失;2型BSEP蛋白减少或完全缺失;3型MDR3蛋白完全缺失,肝内胆汁淤积最轻。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PFIC 3临床发病相对较晚、肝损伤程度最轻、GGT显著升高,此特点可作为区别于其他分型的重要线索。此外,基因测序、肝组织学上对应的转运蛋白缺失对PFIC分型有提示作用。
刘小菊武丽娜刘立伟刘金香朱志军孙丽莹赵新颜
关键词:基因检测遗传代谢性肝病
抗核抗体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胆道闭锁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血浆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行肝移植手术(LT)BA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LT术后转归,检测其血浆中的ANA(半定量)和ANCA(定性),并分析与术前实验室检查、严重程度、肝脏病理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本研究ANA阳性率为3.3%(3/90),且ANA比值随自体肝生存时间延长而降低(R=-0.326),并与Child-Pugh评分(R=0.230)和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R=0.257)呈正相关。肝硬化患儿ANA比值显著升高(0.24 vs 0.20,P=0.016),且随细胆管胆栓程度加重而升高(P=0.040)。此外,术后CMV感染者ANA比值显著升高(0.31 vs 0.22,P=0.034)。ANCA阳性率为10.2%(10/98),阳性患儿术前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水平显著低于ANCA阴性患儿(Alb:30.4 vs 34.3 g/L,P=0.018;CHE:2.6 vs 3.9 KU/L,P=0.009)。结论BA患儿血浆中ANA及ANCA阳性率较低,但与肝脏合成功能、病理特征、术后感染等具有相关性,提示自身抗体对评估BA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李轲鑫刘立伟李敏王昱马子坤郭甜甜孙丽莹朱志军贾继东赵新颜
关键词:胆道闭锁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预后肝移植
基础疾病负担对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基础疾病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入排标准的DILI患者,依据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分为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组(CCI>2分)和无或轻度基础疾病负担组(CCI≤2分),通过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损伤程度及预后。结果313例DILI患者年龄为(54±14)岁,女性227例(72.5%),其中无或轻度基础疾病负担的患者272例(86.9%),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的患者41例(13.1%)。与无或轻度基础疾病负担组相比,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组年龄更大[(63±8)岁比(52±14)岁]、体质指数[(24.2±5.2)比(23.1±3.6)kg/m^(2)]及谷氨酰转肽酶[初始值283.0(159.0,404.0)U/L比189.0(100.0,325.0)U/L;峰值335.0(239.0,582.0)U/L比219.0(131.0,360.0)U/L]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严重程度及临床分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队列中,250例(79.9%)DILI患者恢复正常,41例(13.1%)发展为慢性DILI,22例(7.0%)需要肝移植或者死亡,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组全因病死率及非肝脏相关的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无或轻度基础病负担组患者(19.5%比3.7%;12.2%比0.7%,均P<0.01)。结论基础疾病负担重的患者预后差,以非肝脏相关死亡为主。
武亭王艳刘立伟李柯鑫王昱欧晓娟贾继东赵新颜马红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预后
药物相关性胆管消失综合征诊断及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胆汁淤积是药物毒性作用的常见结果,包含2%~5%因黄疸住院的患者和老年人黄疸患者的20%。近年来,药物相关性胆管消失综合征(VanishingBileDuctSyndrome,VBDS)报道量有所增加,可引起VBDS的药物种类也不断增加,故逐渐引起人们重视。部分诊断为成人特发性胆管减少的病例后来也证实有曾被忽视的药物性肝损害。
孙玥赵新颜贾继东
关键词:药物相关性药物性肝损害毒性作用胆汁淤积药物种类
制何首乌对CTLA-4抗体诱导的PD-1^(-/-)小鼠肝损伤模型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制何首乌对CTLA-4抗体诱导PD-1^(-/-)小鼠肝损伤的作用特点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10只SPF级C57BL/6品系的PD-1^(-/-)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4)和制何首乌组(n=6)。两组小鼠均于实验前3 d、前1 d及实验开始后每周腹腔注射CTLA-4抗体,同时分别给予0.9%NaCI溶液和何首乌连续灌胃42 d,第43天处死后留血和肝组织,进行生化、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肝组织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制何首乌组小鼠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为(43.2±15.5)U/L比(32.8±6.7)U/L和(32.3±7.5)U/L比(23.8±14.1)U/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小鼠肝脏病理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炎症坏死灶,主要以巨噬细胞和CD4^(+)T细胞浸润为主;而制何首乌组的炎症坏死灶数量显著减少,为121.5(104.0,147.3)比24(17.5,61.5),(P=0.014),肝组织浸润的巨噬细胞、CD4^(+)T细胞数量亦明显减少。流式细胞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制何首乌组肝脏内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2.39±0.77)%比(1.37±0.28)%,(P=0.028),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0.58±0.11)%比(0.34±0.14)%,(P=0.025),且其分泌的TNF-α比例显著降低(30.15±10.69)%比(11.56±6.05)%,(P=0.012);CD4^(+)T及CD8^(+)T细胞比例虽没有显著变化,但CD4^(+)T细胞活化比例显著降低(26.20±3.47)%比(16.74±6.95)%,(P=0.044),CD8^(+)T细胞分泌颗粒酶B比例显著降低(77.05±4.23)%比(59.70±10.81)%,(P=0.020)。结论制何首乌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募集、中性粒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活化,对CTLA-4抗体诱导PD-1^(-/-)小鼠肝损伤模型起到改善和保护作用。
王昱张春盼王艳刘立伟李轲鑫马子坤贾继东王伽伯赵新颜
关键词:制何首乌PD-1CTLA-4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