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熙

作品数:25 被引量:326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食品
  • 7篇污染
  • 6篇小鼠
  • 6篇肠道菌
  • 5篇菌群
  • 5篇保健
  • 5篇保健食品
  • 5篇肠道
  • 4篇真菌
  • 4篇肠道菌群
  • 3篇毒素
  • 3篇真菌污染
  • 3篇食源
  • 3篇食源性
  • 3篇食源性致病菌
  • 3篇饲料
  • 3篇饲料原料
  • 2篇低聚糖
  • 2篇异麦芽低聚糖
  • 2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4篇卫生部
  • 11篇国家食品安全...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青岛市疾病预...

作者

  • 25篇赵熙
  • 12篇韩春卉
  • 12篇张靖
  • 10篇李志刚
  • 10篇李凤琴
  • 9篇冉陆
  • 9篇江涛
  • 9篇张宏元
  • 9篇付萍
  • 7篇韩小敏
  • 7篇杨宝兰
  • 7篇姚景会
  • 7篇陈稚峰
  • 6篇徐进
  • 6篇李玉伟
  • 5篇李燕俊
  • 4篇计融
  • 4篇余东敏
  • 4篇李业鹏
  • 3篇刘红蕾

传媒

  • 13篇中国食品卫生...
  • 5篇卫生研究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猪业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02
  • 2篇2001
  • 7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4
1999年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对丁酸梭菌活菌制剂一泰平片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试对象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乳杆菌的数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
赵熙冉陆杨宝兰姚景会付萍陈稚峰李志刚
关键词:丁酸梭菌肠道菌群活菌制剂
海藻糖对单克隆抗体热稳定性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为研究海藻糖在保护单克隆抗体热稳定性方面的作用 ,将海藻糖化单克隆抗体置于室温、37℃、56℃条件下存放 ,采用倍比稀释法对抗体活性进行检测 ,同时还比较不同浓度的海藻糖对单克隆抗体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海藻糖的浓度为 0 2 50mol L ,且在室温存放的条件下 ,抗体可以存放一年而具有活性。因此 ,海藻糖可以作为一种天然保藏剂 ,有效地提高单克隆抗体的热稳定性 。
计融江涛李业鹏崔生辉李燕俊韩春卉李玉伟刘红蕾张靖赵熙
关键词:海藻糖单克隆抗体热稳定性
山西省汾阳地区成年人肠道正常菌群调查被引量:1
1998年
山西省汾阳地区成年人肠道正常菌群调查陈稚峰冉陆杨宝兰付萍李志刚姚景会赵熙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100021)人体肠道正常菌群是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的一部分。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和外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内的微生物,在宿主一定器官内定居形成...
陈稚峰冉陆杨宝兰付萍李志刚姚景会赵熙
关键词:肠道正常菌群产气荚膜梭菌成年人正常微生物群食品卫生双歧杆菌
食品中分离的李斯特氏菌的致病基因分析被引量:10
1999年
1996—1997年作者对全国12个省市的7类食品共3746份进行了李斯特氏菌的污染调查,共分离出李斯特氏菌165株。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中李斯特氏菌的2种主要致病因子李氏溶血素O和内化素的基因进行了检测,其中57株仅有内化素基因,27株同时具有内化素基因和李氏溶血素O基因。两种致病基因均未检出的共有81株。本研究说明判断单增李氏菌的主要指标是小鼠毒力试验阳性而不是其溶血反应,同时检测溶血素O和内化素2种基因对单增李氏菌有鉴别意义。
付萍冉陆李志刚李志刚赵熙姚景慧郭兆彪
关键词:食品李斯特氏菌
中国七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55
1999年
于1996~1997年组织了全国12个省,对国内七类食品3746份样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简称LM)的污染调查,结果表明:七类样品中除蔬菜外均检出了致病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其分离率为:冷饮1.39%、生肉1.53%、乳制品0.52%、熟肉制品0.47%、乳0.72%及水产品0.19%。表明LM在我国食品中存在污染,有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付萍冉陆李志刚姚景慧赵熙
关键词:LM食品卫生食品污染
不同剂量异麦芽低聚糖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0
1999年
对异麦芽低聚糖产品———纵横异麦芽低聚糖进行的人体试食实验。结果表明,每日服用5g~30g异麦芽低聚糖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作用。
付萍冉陆赵熙陈稚峰姚景会杨宝兰李志刚
关键词:异麦芽低聚糖肠道菌群双歧杆菌
鼠伤寒沙门菌婴幼儿分离株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关系,研究其耐药发生机制和毒力因子。方法利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的321株鼠伤寒沙门菌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从中选择不同耐药表型的3株鼠伤寒沙门菌(S1:敏感;S2:TET耐药;S3:ESBLs阳性,10重耐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与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ARDB)和病原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比对以及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核酸数据库人工检索,对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注释。结果 321株鼠伤寒沙门菌对IPM和MEM均敏感,对TET和AMP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4.4%(271/321)和83.8%(269/321),206株菌株显示为耐3类以上抗生素(64.2%,206/321),11株CIP-CTX耐药株均为ESBLs阳性(3.4%,11/321);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S1、S2和S3的全基因组大小依次为4 876 427、4 970 690、5 133 380 bp,预测编码基因数分别为4 825、4 936和5 082个,GC含量依次为52.18%、52.14%、51.87%;对S1、S2和S3基因组中18、20和32个耐药基因进行注释,除共有基因外,S2主要携带tet A和sul2基因,S3主要携带sul1/2/3、tetB、AAC(3)-IV、AAC(6')-I、ANT(2″)-I、ANT(3″)-I、aph A1、bla_(CTX-M-14)、bla_(OXA-1)、catB3、cml_e1和cml_e3基因。与阳性鼠伤寒沙门菌株LT2的gyr A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发现,S3 gyr A基因第87位密码子由GAC突变为AAC(Asp87→Asn);分别注释S1、S2和S3基因组的130、129和120个毒力基因,发现主要以三型分泌系统和粘附因子为主。结论 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样品中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现象严重;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一致,且存在多种毒力因子;为后续开展耐药基因传播机制和菌株致病性研究,评估其对人群的健康风险,防控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提供技术支持。
王伟胡豫杰徐进彭子欣张宏元赵熙许学斌李凤琴
关键词:婴幼儿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全基因组测序食源性致病菌
山东临沂部分地区2012年产花生真菌污染调查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对山东临沂地区5个花生主产区2012年产花生真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分别采集收获前1个月的花生和土壤样品,及收获期、收获后储存1个月、收获后储存3个月的花生样品,分别以点种法(花生样品)和稀释法(土壤样品)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于(28±1)℃培养5 d后进行菌落计数并鉴定。结果临沂部分地区花生样品100%受真菌污染。不同地区花生样品污染真菌的菌相不同,同一地区不同采样期花生样品污染的菌相也有差异;但各采样期花生样品中黄曲霉污染水平均较低(平均4.38%)。结论山东临沂部分地区花生样品虽受黄曲霉污染较轻,但其它真菌污染严重,因此应加强花生种植、采摘、贮藏过程的防霉管理。
韩小敏王伟李凤琴李玉伟张靖张宏元赵熙韩春卉徐进
关键词:真菌黄曲霉污染花生食品安全
北京地区184例健康人肠道菌群值的调查被引量:29
1999年
本文对北京地区184例7-69岁健康人的粪便菌群中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6种细菌进行了培养、计数和鉴定。结果表明:肠杆菌607±180、肠球菌613±145、拟杆菌457±177、产气荚膜梭菌406±152、双歧杆菌832±096、乳杆菌782±086(LogN/克便);男性和女性相比,除产气荚膜梭菌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外,其余5种菌均无显著性差异;7-18岁年龄组肠杆菌极显著地低于平均值(P<001),61—69岁年龄组双歧杆菌明显低于平均值(P<005);双歧杆菌与肠杆菌之比B/E值。
冉陆陈稚峰付萍杨宝兰李志刚姚景会赵熙
关键词:肠道菌群正常值
微生物源酶制剂抗菌活性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方法,在对包括纸片规格、培养基、标准菌株浓度、阳性对照物浓度等影响酶制剂抗菌活性检测主要因素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微生物源酶制剂抗菌活性检测方法。方法以浓度为5.0和10.0μg/片的环丙沙星纸片为阳性对照,在相同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试验条件下,比较9种不同规格纸片、3种品牌培养基、3个菌液稀释度对6种标准菌株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HZT 2号滤纸、2张叠加的whatman903纸片与商业化抗菌活性测定用纸片Whatman 2017-013效果相当;国产1号和2号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与进口TSA效果相当;确定5种受试菌培养24 h后菌液的10倍稀释液为工作浓度(化脓链球菌的工作浓度为菌液的20倍稀释液);环丙沙星纸片的工作浓度为5.0μg/片。结论HZT 2号滤纸、2张叠加的Whatman903滤纸或Whatman 2017-013滤纸、国产或进口TSA培养基、受试微生物培养24 h的10倍(化脓链球菌20倍)菌液稀释液、环丙沙星浓度5.0μg/片为微生物源酶制剂抗菌活性测定中优化出的最佳试验条件。
韩小敏李玉伟张宏元张靖赵熙韩春卉李凤琴
关键词:酶制剂抗菌活性抗菌素微生物影响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