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车用太

作品数:180 被引量:1,349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7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6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30篇地震
  • 48篇地下流体
  • 48篇流体
  • 42篇震前
  • 41篇前兆
  • 39篇地震前
  • 36篇地下水
  • 36篇地震前兆
  • 29篇地震预报
  • 28篇水位
  • 18篇井水位
  • 14篇地壳
  • 10篇地震活动
  • 10篇地震预测
  • 10篇短临
  • 9篇地下水动态
  • 9篇地震地下流体
  • 8篇地下流体动态
  • 8篇诱发地震
  • 8篇水库

机构

  • 157篇中国地震局
  • 24篇国家地震局
  • 8篇中国地震局工...
  • 6篇河北省地震局
  • 6篇北京市地震局
  • 6篇天津市地震局
  • 6篇山东省地震局
  • 5篇内蒙古自治区...
  • 5篇北京市地质调...
  • 4篇山西省地震局
  • 4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杭州超距科技...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北京市地质矿...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作者

  • 180篇车用太
  • 90篇鱼金子
  • 42篇刘成龙
  • 30篇刘五洲
  • 16篇王基华
  • 14篇张培仁
  • 13篇王广才
  • 10篇谷元珠
  • 9篇何案华
  • 8篇刘春国
  • 8篇易立新
  • 8篇李万明
  • 8篇林元武
  • 5篇吕金波
  • 5篇赵文忠
  • 5篇高立新
  • 5篇朱清钟
  • 5篇张大维
  • 4篇纪建国
  • 4篇朱自强

传媒

  • 42篇地震
  • 29篇国际地震动态
  • 25篇地震地质
  • 9篇地震学报
  • 8篇中国地震
  • 7篇地震研究
  • 5篇华南地震
  • 3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华北地震科学
  • 3篇内陆地震
  • 3篇山西地震
  • 3篇防灾减灾学报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地质论评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四川地震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14篇2002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断层带土壤气中H_2观测——探索地震短临预报的新途径被引量:55
2015年
本文介绍了氢的化学与地球化学特性及氢气与地震的关系,论证了利用断层带氢气观测突破地震短临预报难关的可能性。氢(H)是粒径最小,质量最轻,迁移速度最快,穿透力最强的元素。氢气(H2)在大气中的含量很低(0.5ppm),在地壳中的含量较高(n^n×102 ppm),集中分布在5~8km深度,主要释放于断层带上。H2动态与断裂活动、地震活动的关系明显,特别是地震前n^n×10天常常表现出信噪比很高的异常,因此学者们一直在探索将断层带H2观测用于地震预报,但由于观测技术的限制进展缓慢。随着ATG-6118H型数字化测氢仪的研制成功,在地震台站连续观测H2有了可能。鉴于上述情况,文中提出了在较大的地震断层带上成网观测断层带土壤气H2的思想,并对网的布设原则与规模、观测点的选择与观测孔建设等技术要求进行了讨论。
车用太刘耀炜何钄
关键词:土壤气地震短临预报
京津冀地区井水位的数字化观测及其地震前兆监测效能评估被引量:21
2006年
在较为系统地调查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井水位数字化观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井水位的年、月、日动态特征,并根据以往的震例评估了地震前兆监测的效能。研究结果表明,约90%井的水位年动态有一定规律性,可在地震中期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约50%井的水位日、月动态有一定规律性,无阶变与超3倍均方差的脉冲,可在地震短期和短临前兆监测中发挥一定效能。研究结果还表明,数字化井水位观测中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约一半的井水位动态中存在较大幅度的脉冲状"异常"变化,严重影响地震前兆监测效能。
车用太赵文忠鱼金子刘成龙
关键词:井水位动态特征
京津冀地区氡的数字化观测及其地震前兆监测效能评估被引量:9
2006年
京津冀地区已建成氡的数字化(气氡)观测井(泉)共12口,目前正在运行8口,其中有1口井观测的数值低于仪器检出限,故实际有效观测井(泉)为7口。文中系统分析2004年7口井(泉)气氡年、月、日动态特征,根据以往的水氡震例评估其地震中期、短期与短临前兆异常的可能性,认为多数井中有可能识别出以破坏年变规律为标志的中期前兆异常,但很难识别出以阶变或脉冲为特征的短期和短临前兆异常。文中还对比分析了同一口井(泉)气氡与水氡动态的差异性,发现气氡的动态稳定性明显不如水氡,这不利于气氡在地震短期或短临前兆异常监测中发挥作用。
刘成龙鱼金子赵文忠车用太
关键词:气氡动态特征
张北-尚义地震的地下流体异常场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24
1999年
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MS=6.2地震前地下流体的典型异常,分析了异常场的基本特征,讨论了异常场的形成和演化.研究结果表明,中长期、中期和短期异常场主要受构造活动的控制,临震与震时异常场主要受震源的控制.因此,笔者提出了把地震预报科学探索的思路,由以“源”的过程追踪为主,调整到监视与把握“场”的动态的现实思路上来。
车用太鱼金子刘五洲易立新
关键词:地震预报地下流体异常场地震成因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地下流体的远场异常及其意义被引量:38
2002年
简要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前在河北、陕西、四川、青海、新疆等距震中几百至几千公里之外记录到的地下流体的远场异常(场兆或远兆),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地震孕育的理论与地震预测的科学思路等问题。
车用太谷元珠鱼金子刘五洲
关键词:地下流体油田地震前兆震源机制解
京津冀地区井水温度的数字化观测及其地震前兆监测效能的评估被引量:7
2006年
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井水温度观测现状及年、月、日不同层次上的动态特征,及其在相关的地震前兆监测中发挥效能的可能性做了宏观的评估。评估结果表明,74.7%井的水温观测正常运行,58.6%的井在地震中期或中短期的前兆监测发挥效能,67.8%的井在地震短期前兆监测发挥效能,41.2%的井在地震短临前兆监测中有可能发挥一定效能。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井水温度观测监测效能的若干建议。
赵文忠车用太刘成龙牟凤香
关键词:动态特征
塔院井数字化水位观测中的零漂问题被引量:7
2004年
通过对塔院井数字化水位观测系统的校测,揭示出水位观测中的仪器零漂现象,分析了零漂的特征,提出了解决零漂问题的对策。
谷元珠刘成龙张培仁车用太
关键词:水位观测
首都圈地区前兆台网映震能力的强化方案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以首都圈地区现有前兆台网的映震能力评价为基础,提出了前兆台网强化的原则与方法。强化的原则是,以近期地震危险性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捕捉源兆信息为目标,以捕捉短临异常信息为重点。强化的途径是,对现有布局作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布设电磁波与断层土壤气为主的前兆台网,建设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与构筑地震前兆的立体化观测系统。
车用太鱼金子张大维梁华峰唐毅
关键词:首都圈映震能力地震前兆
朝鲜地震监测网概况
1992年
朝鲜的地震监测工作始于1958年。当年我国向来访的朝鲜实习团赠送了1台地震仪,1959年未开始在平壤,随后在元山、海州等地进行了地震观测。7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我国海城、唐山地震之后,朝鲜大力加强了地震监测工作,不仅加设了地震观测台,而且建立了多种前兆观测台。经过10多年的努力,朝鲜已建成了全国(北半部)范围内的地震监测台网(见附表)。
车用太李友博
关键词:地震监测网
天津塘沽区冒泥浆现象调查与分析
邵永新马建英车用太高玉柱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