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庆

作品数:39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成像
  • 6篇肿瘤
  • 6篇MRI
  • 5篇胰腺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灌注
  • 5篇恶性
  • 4篇肿块
  • 4篇腺癌
  • 4篇结核
  • 4篇回盲部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64层螺旋
  • 4篇64层螺旋C...
  • 4篇磁共振
  • 3篇胰腺炎
  • 3篇上腹

机构

  • 32篇德阳市人民医...
  • 4篇川北医学院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乐山市中医医...

作者

  • 33篇邹庆
  • 25篇明兵
  • 9篇刘婷
  • 8篇李洁
  • 8篇张勇
  • 8篇宋思思
  • 7篇马春
  • 6篇李洪
  • 4篇陈淑君
  • 4篇刘高原
  • 4篇张海兵
  • 3篇曾茹雪
  • 3篇唐继芳
  • 3篇官泳松
  • 2篇贺庆
  • 2篇王周旋
  • 2篇钟辉
  • 2篇黄文
  • 2篇王周璇
  • 1篇张祖建

传媒

  • 6篇西部医学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上腹部CT动态容积灌注扫描行动脉、门静脉及肾静脉三维融合成像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基于CT动态容积灌注(DVPCT)扫描行上腹部动脉、门静脉及肾静脉三维融合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5例上腹部肿瘤患者为试验组、22例其他患者为对照组,行上腹部DVPCT扫描,对试验组腹主动脉、门静脉和肾静脉强化峰值起始处至结束处所有图像行融合重建和容积再现(VR),对照组行上腹部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扫描;对比组间各血管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及其质量合格率差异,观察DVPCT动静脉融合成像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各血管SNR及CN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试验组肝右动脉及第一空肠动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脾静脉、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及左、右肾静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其质量合格率均无明显组间差异(P均>0.05);胃左静脉评分及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肠系膜下静脉评分及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者间测量试验组腹腔干SNR的一致性中等(ICC=0.73,P<0.05),对其余各血管SNR及CNR的一致性均好(ICC均≥0.75,P均<0.05);对第一空肠静脉及胃结肠干评分的一致性中等(Kappa=0.72、0.74,P均<0.05),对其余各血管评分的一致性均好(Kappa均≥0.75,P均<0.05)。结论基于DVPCT扫描可较好地实现上腹部动脉、门静脉及肾静脉三维融合成像。
张仕勇明兵兰茜琳李洁张海兵邹庆王晓玲谢冬梅邓鸿义郭开灿刘婷宋思思
关键词:灌注成像
CT联合MRI检查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CT联合MRI检查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接收的经X线诊断的120例肺癌患者,并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80例肺癌患者。分别采用CT、MRI、CT联合MRI以及病理诊断方法进行诊断。比较CT、MRI及CT联合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CT联合MRI诊断在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单纯的CT诊断或者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在早期临床诊断中采用CT联合MRI诊断方法,可明显提高疾病的诊断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曾茹雪黄文邹庆钟辉
关键词:肺肿瘤磁共振成像
MRI动态增强达峰时间对肿块样肺结核与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对不典型肿块样肺结核与肺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肿块样肺结核及同期的肺部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描述影像学特征,比较DWI表现及ADC值,DCE表现。
邹庆明兵
关键词:肺肿块
CT动态容积灌注成像检出早期胃癌并评估其病理分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观察CT动态容积灌注(DVPCT)成像检出早期胃癌并鉴别其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增强CT组(n=67)或DVPCT组(n=60);比较组间一般资料、CT资料,以及DVPCT组内胃印戒细胞癌(SRCC)与胃腺癌的强化程度、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峰值期相及峰值时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DVPCT时间-密度曲线(TDC)鉴别早期SRCC与腺癌的效能。结果 DVPCT组肿瘤检出率、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高于增强CT组(P均<0.05);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肿瘤位置及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2例(52/60,86.67%)经DVPCT检出早期胃癌的患者中,SRCC 12例、腺癌39例、黏液腺癌1例;其中,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患者肿瘤强化程度、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峰值期相及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峰值时间37.3 s为最佳截断值,DVPCT TDC鉴别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33%、84.62%、62.50%、94.29%、84.31%及0.895。结论 DVPCT检出早期胃癌效果优于常规增强CT;TDC可有效鉴别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
彭金成明兵明兵张仕勇邹庆邹庆俞溪刘婷刘婷宋思思
关键词:胃肿瘤腺癌
成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012年11月19日及2014年2月12日收治的2例成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9岁和60岁,均以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入院。病变均累及一侧肺叶,呈囊性,大小分别为4.0 cm×3.0 cm×1.5 cm、5.0 cm×5.0 cm×3.0 cm。显微镜下见正常的肺泡被腺瘤样增生的细支气管构成的囊腔所代替,囊腔大小不等,囊内壁衬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囊壁含平滑肌和弹力组织,未见软骨。其中1例患者部分囊内壁可见黏液细胞衬覆,灶性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结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儿,成人少见。结合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可以明确诊断。
刘倩李丹丁兀兀邹庆吴宁孟红
关键词: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囊肿临床病理
动态容积灌注CT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病理分级评估的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讨动态容积灌注CT (DVPCT)时间密度曲线(TAC)图像特征及灌注参数与不同病理分级进展期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行DVPCT检查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4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低及高分化组。后处理获得病灶、腹腔干层面腹主动脉及门静脉主干TAC图像特征,比较2组TAC图像特征中病灶峰值期相、峰值时间的差异;测量病灶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比较2组灌注参数的差异。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参数对低分化组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峰值期相及峰值时间在2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低分化组峰值期相多在延迟期,高分化组峰值期相多在静脉期。低分化组PS及BV值高于高分化组(P<0.05)。峰值时间、PS、BV诊断低分化组胃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4、0.832及0.667,且峰值时间及PS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BV(P<0.05)。峰值时间、PS分别以32.78s和41.08mL/(100g·min)为界值,诊断低分化组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9%、87.5%和81.8%、90.6%。结论 DVPCT TAC图像特征及灌注参数PS、BV有助于进展期胃癌恶性程度的评估。
彭金成明兵明兵邹庆邹庆俞溪刘婷
关键词:胃癌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
动态容积灌注CT多维度评估胰腺癌T分期和病理分级的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动态容积灌注CT(dVPCT)多维度评估胰腺癌T分期、病理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行上腹部dVPCT的56例胰腺癌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基于重建多种形态学图像,观察胰腺癌病灶并行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行Cohen加权Kappa一致性分析,评估dVPCT胰腺癌术前T分期准确性。测量各例胰腺癌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将患者分为T1~2、T3、T4期3组,另将其中有病理分级结果31例分为高、中、低分化3组,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别比较不同T分期和不同病理分级胰腺癌灌注参数差异。结果胰腺癌病灶检出率100%。dVPCT分期与病理T分期一致性极好(Kw 0.83±0.07,95%CI 0.70~0.96);T分期准确性为87.5%,T1、T2、T3、T4期准确性分别为96.4%、89.3%、92.9%、96.4%。T4组BF、BV、PS、MTT值显著低于T1~2组(P<0.05);T3组BV、PS、MTT值显著低于T1~2组(P<0.05)。低分化组BF、BV、PS值显著低于高分化组(P<0.05);低分化组BF、BV值均显著低于中分化组(P<0.05)。结论dVPCT可同时获取高质量图像及功能参数,对于胰腺癌病灶显示、T分期及病理分级更具临床实用价值。
俞溪明兵明兵张仕勇孙青兰茜琳邹庆邹庆刘婷邓鸿义
关键词:胰腺癌T分期病理分级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回盲部肿块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回盲部常见肿块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4例回盲部常见肿块样病变患者的MRI资料,采用盲法分析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血供特点,比较回盲部慢性炎症、结核、肠癌及淋巴瘤4种病变的MRI信号差异。结果研究纳入慢性炎症25例,肠结核12例,肠腺癌21例,淋巴瘤6例。4种病变形态学表现、DWI及血供特点如下:(1)淋巴瘤组肠壁厚度高于慢性炎症组、结核组及肠腺癌组(P<0.05),腺癌组与慢性炎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与结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容易出现黏膜线样强化及同心环征(P<0.05)。(2)4种病变肠管表观扩散系数值依次减低,仅肠结核组与肠腺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种病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对回盲部肿块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以作为CT不典型病变的重要补充手段。
邹庆明兵张海兵宋思思李洪
关键词:回盲部肿块扩散加权成像
双源CT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对肺癌及肺炎性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在鉴别肺癌与肺炎性结节/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肺结节或肿块患者行双能量平扫及肺动脉期(PP)、主动脉期(AP)、静脉期(VP)及延迟期(DP)增强扫描。测量感兴趣区的平扫CT值、PP、AP、VP及DP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及40 keV、100 keV图像CT值,计算PP、AP、VP及DP的40 keV图像净增CT值(d_(CT))和40~100 keV区间的能谱曲线斜率(λ_(HU))。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通过临床诊治过程明确诊断,肺癌组22例、炎性组20例。PP、AP、VP及DP的NIC值、CT值40 ke V、CT值100 ke V炎性组均高于肺癌组;AP、VP及DP的d_(CT)值及λ_(HU)炎性组高于肺癌组,PP的d_(CT)值及λ_(HU)炎性组略低于肺癌组;炎性组与肺癌组比较,VP及DP的NIC值、d_(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对肺癌与肺炎性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李洁刘婷郭开灿谢非邹庆张仕勇马春
关键词:肺肿瘤肺疾病
一种用于重型创伤患者CT检查的可透X线转运担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重型创伤患者CT检查的可透X线转运担架,其包括:转运担架本体、身体束缚装置和用品固定装置;所述身体束缚装置设置在转运担架本体的第一侧面,所述身体束缚装置与转运担架本体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患者的头部和...
刘高元邓娟邹庆马春王周璇廖振洪明兵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