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李霞

作品数:17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六安市定向委托皖西学院市级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3篇地理
  • 3篇土壤侵蚀
  • 3篇教学
  • 2篇丹霞
  • 2篇丹霞地貌
  • 2篇地貌
  • 2篇地学
  • 2篇农田
  • 2篇景观
  • 2篇景观特征
  • 2篇北麓
  • 2篇大别山北麓
  • 1篇大学生
  • 1篇地层
  • 1篇地方高校
  • 1篇地理教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科学专业
  • 1篇动物群

机构

  • 14篇皖西学院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7篇郝李霞
  • 11篇张广胜
  • 4篇程先富
  • 3篇谭绿贵
  • 3篇史学正
  • 3篇孙贤斌
  • 2篇傅先兰
  • 2篇朱华
  • 2篇邓婉君
  • 2篇莫林丽
  • 1篇赵怀琼
  • 1篇王吉怀
  • 1篇黄润
  • 1篇陆应诚
  • 1篇吴立
  • 1篇赵咏梅
  • 1篇金爱春
  • 1篇王升堂
  • 1篇张颜颜
  • 1篇陈梦春

传媒

  • 5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潜高速对皖西旅游业发展的驱动力研究
2013年
通过对皖西地区交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基于对皖西旅游业客流方向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六潜高速的投入使用对皖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变了皖西旅游业的客源方向,开拓皖西旅游业市场;改变了皖西旅游业的客源结构,不断吸引国内高端游客、深度游客来皖西观光旅游;该交通要道提高了皖西客源的通达性,使之成为安徽主要旅游目的地的纽带,强化了与周边地区旅游景点在地域上形成集群效应,提高旅游景观的游览价值。
郝李霞张广胜姚家磊
关键词:驱动力
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年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在总结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进展;针对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分析了案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的一般过程;探讨了地理生活常识案例、乡土地理知识案例、地理时事事件案例和区域地理典型案例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和运用及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指出了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旨在对中学地理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郝李霞张颜颜张广胜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学地理教学
农田土壤肥力质量演化及其与景观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GPS定位采集样品,标准方法的土壤化验,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揭示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化特征,分析景观特征对土壤肥力质量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潴育型水稻土的肥力质量指数最高,侧渗型水稻土肥力质量指数最低。20年来,研究区域农田土壤肥力质量指数有84.4%的面积是上升的,指数升幅主要在0~0.2之间,面积为498km2,占总面积的73.2%;研究区只有15.6%的面积是下降的,其中以降幅在0~0.2之间的面积最大,为73km2,占总面积的10.7%。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中部、西南和北部的农田土壤肥力质量较高,而东南和北部的部分地区较低。景观特征对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化有很大影响,20年来土壤肥力质量上升的,主要分布在千枚岩、花岗岩和红砂岩发育的土壤中,土壤类型为潴育型水稻土,海拔在800m以下。
程先富郝李霞史学正朱华
关键词:土壤肥力质量GIS景观特征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地理应用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被引量:1
2015年
教学团队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探索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新形势下教学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地理应用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教学团队特色、建设措施、取得的效果,并且提出转型发展中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多出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和应用实践能力、加大服务地方的技术支持、打造团队特色.
孙贤斌郝李霞邓婉君傅先兰
关键词:教学团队地方高校
红壤丘陵区农田土壤酸化的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25
2008年
通过GPS技术,采集38个农田土壤样品,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农田土壤pH的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年来,江西省兴国县农田土壤pH平均下降0.94个单位。pH下降的面积为645.9 km2,降幅在1.0~2.0个单位,主要分布在千枚岩、花岗岩和红砂岩发育的土壤地区,面积分别为296.1 km2、136.2 km2和42.2km2;pH增加的面积有24.1 km2,主要分布在紫色页岩发育的土壤地区,面积为11.3 km2。从土壤类型看,pH值下降的土壤主要为潴育型水稻土;从海拔上看,pH增加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海拔300 m以下的地区,pH降幅最大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海拔300 m以下及300~500 m的地区。相关分析显示土壤pH变化量与初始pH呈负相关关系,与海拔、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可以预测pH的变化量。
程先富陈梦春郝李霞史学正
关键词:土壤酸化土壤PH
大别山北麓嵩寮岩丹霞地貌景观的地学成因研究
2016年
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嵩寮岩园区是一处典型的丹霞地貌分布区。该区内分布的丹霞单面山、赤壁丹峰、丹霞洞穴以及洞穴内的微地貌景观等具有典型特征。本文在前期对该区丹霞地貌景观进行野外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将该区的丹霞地貌景观进行系统梳理,并总结其丹霞地貌景观的主要特征,最后从地貌成因角度对该地区的丹霞地貌的丹霞单面山、赤壁丹峰、双蟾岩、双蟾寺洞、嵩寮泻乳、蜂窝状洞穴等景观的成因进行地学解释。研究认为,该区与其他地区的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一样受到区内地质构造背景、岩层物质组成、内外作用力等要素的影响。但由于该区的构造盆地边缘结构的构造特征、区内岩层含有大量碎屑物质以及本区沙砾岩的钙质胶结等特征,可能是嵩寮岩丹霞地貌发育丹霞单面山、大型洞穴以及红层岩溶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嵩寮岩丹霞地貌的地学科普和旅游开发价值等奠定了基础。
张广胜赵咏梅郝李霞莫林丽
关键词:丹霞地貌
岳西县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0年
以岳西县2004年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得到2004年土壤侵蚀强度矢量图。利用Arc-GIS软件,将土壤侵蚀图与不同的环境因子图进行叠加分析,探讨了岳西县2004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土壤侵蚀与土壤类型的关系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麻石黄棕壤、黄棕壤性麻石土及麻石棕壤上。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看,侵蚀土壤主要发生在有林地、灌木林、水田、高覆盖草地地区。从土壤侵蚀与坡度的关系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3°~25°的坡度上,尤其在8°~25°坡度上居多。从土壤侵蚀与坡向的关系看,山地的北坡、西南坡、西坡及西北坡容易发生土壤侵蚀。从土壤侵蚀与海拔的关系看,200~1000 m地区土壤侵蚀比较显著,尤其500~1000 m的地区土壤侵蚀发生量多。
郝李霞张广胜
关键词:土壤侵蚀环境因子
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是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与形式。它对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野外实践教学因其特殊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组织学生野外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对野外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细化,并介绍了如何从学生的心理、行动及激励机制等方面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野外实践教学,进而提高地理科学的野外实践教学的效果。
郝李霞张广胜
关键词:地理科学野外实践教学教学效果
我国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研究方法及其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土壤侵蚀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研究的现状特征进行系统总结,有利于进行土壤侵蚀研究方法的整合和推广,土壤侵蚀现状的评估和预测,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这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技术举措。系统回顾了我国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研究的一般方法,技术手段及其发展的动态,并从土壤侵蚀研究的时间尺度特征、区域分布特征和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特征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研究进展,指出了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郝李霞张广胜金爱春
关键词:土壤侵蚀研究方法
水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以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通过对比的方法,对5种不同水污染所造成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取样调查,在5种生境中共取10个样方,获得土壤动物1333个,其中优势类群为螨、弹尾、蚯蚓和线蚓;由于水污染源的不同,各生境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几个重要指标存在很大差异,垂直分布出现逆分布现象。
张广胜郝李霞陆应诚
关键词:水污染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