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良

作品数:103 被引量:627H指数:1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5篇结肠
  • 18篇胰腺
  • 17篇内镜
  • 17篇结肠炎
  • 14篇肿瘤
  • 13篇细胞
  • 12篇溃疡
  • 10篇黏膜
  • 10篇胃癌
  • 10篇肠病
  • 9篇炎症
  • 9篇胰腺癌
  • 9篇腺癌
  • 9篇溃疡性
  • 9篇溃疡性结肠炎
  • 8篇炎症性
  • 8篇炎症性肠病
  • 7篇镜检
  • 6篇实验性结肠炎
  • 6篇受体

机构

  • 101篇复旦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同济大学附属...
  • 5篇上海市第一人...
  • 4篇上海市长宁区...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市普陀区...
  • 4篇上海市第七人...
  • 4篇上海市浦东新...
  • 4篇上海市崇明县...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承德市中心医...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保定市第一医...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上海市浦东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103篇钟良
  • 29篇孙大裕
  • 22篇刘懿
  • 21篇戎兰
  • 17篇蒋义斌
  • 16篇陈坚
  • 14篇孙旭
  • 12篇丁伟群
  • 12篇蒋晓芸
  • 11篇刘伟
  • 9篇蒋蔚茹
  • 9篇黄剑平
  • 8篇金忱
  • 7篇邱冬妮
  • 7篇钱立平
  • 7篇董乐
  • 6篇徐蔚佳
  • 6篇张志军
  • 6篇毛奇琦
  • 6篇岳文杰

传媒

  • 15篇中华消化杂志
  • 12篇复旦学报(医...
  • 11篇国际消化病杂...
  • 6篇中华消化内镜...
  • 6篇上海医学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5篇上海医药
  • 5篇胃肠病学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国外医学(消...
  • 2篇肝脏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胰腺病学
  • 1篇上海护理
  • 1篇家庭用药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5篇2009
  • 15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氧合酶-2在幽门螺杆菌影响酸分泌机制中的作用
2006年
目的通过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胃黏膜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在酸分泌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4组:①阴性对照组予0.4 mL 0.9%氯化钠溶液灌喂;②急性感染组予0.4 mL Hp菌液灌喂;两组均为5 d,最后1次灌喂2周后处死。③清除组和慢性感染组:予0.4 mL,Hp菌液灌喂,共5 d,最后1次灌喂2个月后分为清除组(予克拉霉素3.5 mg·kg-1·d-1,分2次灌喂,连续7 d)和慢性感染组(予0.9%氯化钠溶液,方法同清除组);1个月后分别处死两组动物。均取胃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法测定胃窦黏膜COX-2蛋白和H+-K+ ATP酶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阴性对照组COX-2蛋白表达率为(3.25±1.50)%,显著低于急性感染组(11.38±2.93)%、慢性感染组(31.18±6.78)%和清除组(23.80±5.92)%(P值均<0.05)。4组的COX-2蛋白与H+-K+ ATP酶mRNA基因表达均不相关(P值均> 0.05)。结论Hp感染后COX-2蛋白表达增多伴H+-K+ ATP酶mRNA基因表达下降,清除Hp后COX-2蛋白表达下降伴H+-K+ ATP酶mRNA基因表达上升,但两者不相关。
刘懿林苏孙旭黄剑平钟良
关键词:环氧合酶-2幽门螺杆菌
双气囊小肠镜在68例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对68例经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疑患小肠疾病患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反复消化道出血39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7例、慢性腹痛14例、慢性腹泻8例。结果 68例患者中, 3b例经口进镜,25例经肛进镜。7例患者分别经口及经肛进镜检查。除3例因肠腔狭窄中止进镜外,其余病例均能检查1/2-3/4的小肠,7例患者结合经口及经肛途径完成全小肠检查。68例患者中41例检出阳性病灶,总阳性率为60.3%;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阳性率为62.6%(26/39),不完全性小肠梗阻阳性5例,慢性腹痛阳性率为43%(6/14),慢性腹泻阳性4例。除11例经口进镜者行异丙芬静脉全身麻醉外,其他经口及经肛进镜患者均能耐受整个检查,未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是一种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较高、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
钟良钱立平刘懿丁伟群孙大裕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小肠疾病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对炎症性结肠炎是否存在治疗作用,并讨论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干预组,饮用5%DSS造模,14 d后检测相应的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的肠道炎症明显减轻(P<0.01).肠黏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模型组肠黏膜CD40/CD40L阳性面积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30.33 m2±4.227 m2;27.83 m2±3.710 m2),而低、中、高剂量各干预组CD40/CD40L显著下调(分别为20.50m2±1.517 m2,15.50 m2±4.680 m2,13.33m2±0.816 m2;23.17 m2±2.714 m2,15.50m2±2.739 m2,14.17 m2±4.262 m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肠黏膜CD40mRNA表达升高(1.78%±0.41%),低、中、高各剂量干预组CD40 mRNA明显下调,分别为1.20%±0.30%,0.78%±0.26%,0.41%±0.15%(P<0.01).模型组肠黏膜CD40L mRNA表达亦明显升高(3.54%±0.85%),中、高剂量组可见其下调,分别为2.59%±1.68%,1.75%±0.64%,1.11%±0.53%(P<0.01).模型组小鼠可溶性CD40L(sCD40L)高于其他各组(5.62ng/mL±0.36 ng/mL),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sCD40L下降,分别为2.12 ng/mL±0.18ng/mL,1.96 ng/mL±0.12 ng/mL(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于小鼠实验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sCD40L,抑制CD40/CD40炎症通路达到治疗目的.
蒋晓芸戎兰宋艳艳蒋义斌钟良孙大裕
关键词:结肠炎丹参多酚酸盐小鼠SCD40L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的观察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住院的20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平均体积(MPV)、聚集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平均血小板计数385.61×1012/L,治疗后192.67×1012/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小板平均体积进行比较:治疗前9.53fl,治疗后11.58fl,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0.65,治疗后0.30,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严重程度病人之间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平均体积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未发现血小板计数与病情的关系(P>0.05)。计算活动期、缓解期病人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血小板计数三者的相关系数,并进行统计学检验,未见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状态的改变可能是UC肠道病变活动性的指标之一,并能反映疾病的程度。
蒋晓芸戎兰宋艳艳钟良蒋义斌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
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患者杀菌治疗前后胃壁细胞形态及H^+-K^+ATP酶mRNA基因表达情况的变化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 (Hp)阳性胃窦炎患者杀菌治疗前、后胃壁细胞形态及H+- K+- ATP酶mR NA基因表达情况的变化。方法 经内镜检查诊断为Hp阳性胃炎患者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予奥美拉唑 (2 0mg/次 ,每日 2次 ) +克拉霉素 (2 5 0mg/次 ,每日 2次 ) +阿莫西林 (5 0 0mg/次 ,每日 4次 )三联疗法治疗 7d ,1个月后复查胃镜 ,分别取杀菌治疗前、后胃体大弯侧黏膜 ,观察胃壁细胞形态 ;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分别计算出杀菌治疗前、后分泌小管面积分数 ;采用RT PCR法测定H+ K+- ATP酶mRNA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 杀菌前分泌小管面积分数为 0 .0 92± 0 .0 16 ,杀菌后为 0 .14 7± 0 .0 19(P =0 .0 0 0 2 ) ;杀菌前H+ K+ ATP酶mRNA基因表达为 0 .71± 0 .16 ,杀菌后为 0 .96± 0 .19(P =0 .0 0 6 )。结论 在Hp相关的胃炎患者中 ,Hp能通过下调H+- K+- ATP酶mRNA基因表达 ,减少H+ - K+- ATP酶的合成 ,达到减少胃酸分泌的目的。
刘懿钟良俞彰关明孙大裕
关键词:胃壁细胞K^+胃炎RNA基因
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干预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对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Toll like receptor 4 monoclonal antibodies,TLR4mAb)干预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中TLR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fos/c—ju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情况。方法3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7d;其他四组小鼠饮用5%DSS溶液7d建立急性期UC模型。造模同时,干预组小鼠分别以低(2pg)、中(10pg)、高剂量(20pg)TLR4mAb腹腔注射,共4次,7d后处死小鼠,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PS)。RT-PCR法检测各组肠黏膜TLR4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测定各组肠黏膜P38MAPK、磷酸化P38MAPK、c—fos、c—jun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TLR4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干预组DAI指标和HPS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缓解。P38MAPK及c-jun蛋白表达在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呈逐步递减,且均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小鼠肠黏膜磷酸化P38MAPK蛋白及c-fos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TLR4mAb对DSS诱导小鼠急性期UC有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P38MAPK—c-jun信息转导通路有关。
刘懿张志军王磊孙旭蒋晓芸陈坚钟良孙大裕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
8例散发性胃类癌的临床分析及免疫组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胃类癌的认识,有助于今后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将华山医院2000-2005年以来经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8例胃类癌病例予以分析总结。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手术方式及术后生存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胃类癌的早期临床表现隐匿,3/8的病例是因体检或胃窦炎例行随访胃镜时发现的。4/8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未见伴有类癌综合征。8例标本Chromograin A、CK、NSE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7例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CA125、CA50、TSGF有一项以上不同程度的升高。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大块切除术或胃癌根治术,目前7例尚存活。结论加强体检和内镜随访是早期发现胃类癌的根本办法。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及特殊免疫组化染色可为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内镜下黏膜大块切除术或胃癌根治术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陈坚倪万流唐峰周仲文钱立平钟良
关键词:胃类癌免疫组化预后
TLR4mAb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中细胞因子IL-17、IL-10及TGF-β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TLR4单克隆抗体(toll like receptor 4 monoclonal antibodies,TLR4mAb)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黏膜的细胞因子IL-17、IL-10及TGF-β的影响情况。方法30只BALB/c小鼠分为A-E组: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干预组。A组小鼠饮用蒸馏水7 d;B-E组小鼠仅饮用5%DSS水溶液共7d以产生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开始的同时,分别给3组干预组小鼠以低、中、高剂量TLR4mAb腹腔内注射以观察其干预作用。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PS)。造模及干预7 d后处死小鼠,Real time-PCR法检测各组肠黏膜IL-17I、L-10及TGF-β的mRNA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DAI及HPS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在使用TLR4mAb干预后低、中、高剂量组DAI和HPS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2)与模型组相比,在使用TLR4mAb后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因子IL-17I、L-10及TGF-β在小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TLR4mAb可以抑制肠道免疫的过度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从而反馈性下调抑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打破促炎/抑炎因子的失衡状态,减轻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表现。
王磊刘懿张志军孙旭黄剑平陈坚钟良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IL-17IL-10TGF-Β小鼠
考来烯胺对胆汁酸合成的基因调节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考来烯胺促进肝内胆汁酸合成的基因调节机制。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考来烯胺组(考来烯胺每天1g/kg,灌胃2周)和对照组,每组10只。测定两组2周后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总胆汁酸水平、肝组织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活性及其mRNA、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的靶基因短异源二聚体伴侣受体(SHP)mRNA和胆盐输出泵(BSEP)mRNA、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结果考来烯胺组血清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下降10.25%,而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无明显改变;肝脏CYP7A1活性及其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FXR靶基因SHPmRNA和BSEP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LDL-R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考来烯胺通过抑制回肠胆汁酸重吸收,减少回流入肝脏的胆汁酸(FXR配体),从而抑制肝内FXR,激活CYP7A1,促进肝内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继而维持体内胆汁酸池稳定,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邱冬妮孙旭钟良毛奇琦孙大裕
关键词:胆汁酸考来烯胺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胆固醇7Α-羟化酶
美沙拉嗪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内毒素-Toll样受体4-细胞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2008年
越来越多的细胞核因子-κB(NF-κB)与炎症性肠病(inflanmlatorv bowel disease,IBD)相关性证据表明,调节NF-κB通路可能是IBD治疗的主要靶点。而5-氨基水杨酸制剂(5-aminosalicylic acid,5-ASA)如美沙拉嗪是治疗IBD的主要药物,研究表明5-ASA作用机制广泛,如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等。本研究观察美沙拉嗪对结肠炎大鼠内毒素(LPS)-Toll样受体4(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5-ASA治疗IBD其他可能的作用机制。
刘伟戎兰丁伟群蒋义斌钟良孙大裕
关键词:细胞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实验性结肠炎信号通路美沙拉嗪内毒素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