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政峰

作品数:41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脊髓
  • 14篇细胞
  • 14篇脊髓损伤
  • 10篇嗅鞘细胞
  • 10篇骨折
  • 9篇人参
  • 6篇手术
  • 5篇皂甙
  • 5篇人参皂甙
  • 5篇椎体
  • 4篇皂苷
  • 4篇人参皂甙RG...
  • 4篇内固定
  • 4篇颈椎
  • 4篇急性脊髓损伤
  • 3篇蛋白
  • 3篇生物学
  • 3篇术后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机构

  • 36篇苏州大学附属...
  • 9篇苏州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昆山市第六人...
  • 1篇苏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1篇陆政峰
  • 15篇董启榕
  • 15篇沈忆新
  • 12篇成茂华
  • 8篇范志海
  • 6篇张鹏
  • 5篇李柳炳
  • 4篇徐又佳
  • 3篇李涧
  • 3篇周晓中
  • 3篇龚建平
  • 3篇周海斌
  • 2篇王鹏
  • 2篇严军
  • 2篇陈永佳
  • 1篇钱玉强
  • 1篇刘暾
  • 1篇刘栋
  • 1篇张俊克
  • 1篇王培吉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国外医学(创...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 1篇199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腰椎间盘脱出致马尾神经综合征延误诊治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急性马尾神经综合征(acute cauda equina syn-drome, ACES)是一种因下腰椎病变致使马尾神经急性受压引起的严重疾病,临床表现以鞍区感觉、括约肌功能及性功能障碍为主。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ACES 病例报道有所增加。但部分医生对本病早期特征缺乏足够认识,常延误诊断,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现报告一例误诊病例。
陆政峰谢晔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脊髓疾病误诊脊髓炎
从终板与椎间盘损伤谈: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腰背痛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合并终板和邻近间盘损伤患者行椎体成形术(PVP & PKP)时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的概率大大增加,这往往是OV术后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及后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高危因素。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生物...
陆政峰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成形术椎间盘损伤腰背痛
文献传递
改良骨膜下与肌间隙入路胸腰椎固定术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比较改良骨膜下入路和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9例需行手术治疗患者,包括胸腰椎骨折内固定2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46例,术中同一患者棘突两侧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比较,一侧为改良骨膜下入路,对侧为肌间隙入路,对比两种入路的暴露时间和出血量、椎弓根开口失误率以及术后引流量、腰背痛VAS评分、切口周围肿胀程度和MRI检测两侧椎旁肌面积及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内脏损伤等并发症。两侧间在显露时间、术中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骨膜下侧椎弓根开口失误率为7.55%,而肌间隙侧为9.43%,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骨膜下侧的术后引流量显著大于肌间隙侧(P<0.05)。术后早期,两侧间VAS评分和肿胀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骨膜下侧VAS评分为(1.10±0.35)分,肌间隙侧为(1.17±0.45)分,两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侧椎旁肌面积均较术前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侧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较术前增加,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骨膜下侧椎旁肌面积大于肌间隙侧,而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小于肌间隙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手术中改良骨膜下入路与肌间隙入路相比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相比之下,改良骨膜下入路不仅创伤小,而且暴露充分,易于掌握。
孟凡剑成茂华周晓中张鹏徐龙陆政峰
关键词:胸腰椎手术肌间隙入路
电磁导航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在长骨干骨折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随着生物学固定理念在骨科的广泛认识,髓内钉已成为目前股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首选方法[1]。但术中远端锁钉的操作仍是一个难点,针对现有的各种带锁髓内钉远端锁钉技术还存在很多局限性,施乐辉公司研制出电磁导航引导下的远端瞄准器系统(SureShot系统),可在电磁导航引导下实时操控整个锁钉过程,
周震涛周晓中周海斌陆政峰董启榕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电磁导航长骨干骨折远端锁钉生物学固定胫骨干骨折
条件培养基、Forskolin与bFGF对嗅鞘细胞增殖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对比多种不同增殖剂及其联合剂扩增原代嗅鞘细胞的效应。方法将纯化的嗅鞘细胞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六组分别行增殖剂干预:①空白对照组;②有血清条件培养基组;③Forskolin组;④bFGF组;⑤Forskolin+bFGF组;⑥有血清条件培养基+Forskolin+bFGF干预组。每组干预3d后应用免疫染色和BrdU掺入法全面评估各增殖剂及其联合试剂对嗅鞘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效果。结果三种增殖剂较空白对照组都可促进嗅鞘细胞活性(P<0.05),且其联合试剂均可明显促进嗅鞘细胞增殖(P<0.001)。结论三种增殖剂对嗅鞘细胞均有增殖效应,且其联合作用可以大幅提升嗅鞘细胞的数量,其叠加效果明显。
张鹏陆政峰范志海李柳炳沈忆新
关键词: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FORSKOLIN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上颈椎损伤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位于上颈椎管内的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及脆弱的部分。由于其包含神经、血管结构,上颈椎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对生存和功能至关重要。由于上颈椎特殊的解剖位置及较大的活动范围,其易遭受不同方向的暴力。上颈椎损伤主要是指寰枢椎及其附属结构由于受到暴力导致骨折、韧带撕裂、脱位等。该文将介绍上颈椎各种常见的损伤类型、治疗原则、手术方式以及研究进展,为临床处理各型上颈椎损伤提供参考。
李柳炳顾俊董启榕沈光思陆政峰秦建忠陈礼沈忆新
关键词:寰椎骨折枢椎骨折上颈椎骨折
人参皂苷Rg1在制备调控信号轴表达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参皂苷Rg1在制备调控lncR‑Malat1/miR‑124‑3p/Lamc1信号轴表达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基于lncR‑Malat1/miR‑124‑3p/Lamc1信号轴,从表观遗传学、基因层面上深...
陆政峰贲兴磊徐龙
文献传递
脊髓造影螺旋CT重建颈椎病仿真解剖模型的意义(英文)
2008年
背景:随着螺旋CT及计算机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进步,医学仿真影像学在复杂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目的:观察脊髓造影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颈椎影像仿真解剖模型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计算机三维重建,金标准对比实验,于2001-01/2006-01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对象: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病情复杂的颈椎病患者。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颈脊髓造影螺旋CT薄层扫描,分别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建立颈椎CT仿真解剖模型。将扫描及其重建结果用于术前病情评估、模拟手术,并以手术直视所见为金标准评价仿真解剖模型的准确性和效能。主要观察指标:仿真解剖模型的准确性和效能。结果:仿真解剖模型可同步显示骨性椎管和膜性椎管,为术前评估和模拟手术提供了颈椎全面、细微骨性解剖结构和硬膜囊、脊髓、神经根袖等软组织受压等解剖信息,与患者实际解剖相符合。结论:仿真解剖模型直观、逼真,准确再现了颈椎解剖,可应用于综合评估颈椎病病情并模拟手术。
陆政峰董启榕郑祖根龚建平
关键词:颈椎病
一种多用途耦合冷光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耦合冷光源,包括:耦合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耦合杆底端的光源输出装置、与所述耦合杆顶端相连接的冷光源发生器、以及与所述冷光源发生器电性连接的电源线,所述耦合杆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传送光源的光导纤维,...
陆政峰李柳炳
文献传递
微创钢板内固定与传统手术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7
2018年
背景:目前,有不少临床研究对比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但尚不能确定哪种方法更为优越,因此对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很有必要。目的:系统对比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和传统手术方式(髓内钉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gov、Web of Science、Cochrane和CNKI数据库,时限截止到2018-03-10。2名评价者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通过Rev Man 5.3.5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最终纳入3篇随机对照试验和3篇前瞻性队列研究,共324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创钢板内固定组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率比传统组低(RR=0.35,95%CI 0.13-0.96,P=0.87,I2=0%);2组的愈合率、愈合畸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深部和浅部感染、手术失败及术后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提示与传统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相比,微创钢板内固定仅能降低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而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感染、手术失败及功能评分方面,2种方法无明显差异。今后仍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结论。
王伟王伟陈永佳沈磊陆政峰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微创钢板接骨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META分析META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