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堂
-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二尖瓣成形术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 1998年
- 报告39例二尖瓣成形术手术前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诱导前及术后早期测量右房压(R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并计算出心脏指数(C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室作功指数(LVWI)、右室作功指数(RVWI)值。结果:术后早期MPAP、PCWP明显下降,说明二尖瓣成形术基本纠正了二尖瓣狭窄或(和)关闭不全的病变,使左房压明显下降。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早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但长期效果有待严密随访。
- 童健冯树生张新来万磊池招伟贤陈坤堂
- 关键词:二尖瓣二尖瓣成形术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
- 全文增补中
- 低灌流量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成功抢救重度一氧化碳中毒两例报告被引量:1
- 1994年
- 沈七襄陈利民程旺生程大新张穗陈坤堂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体外循环灌注技术
- 冠状动脉搭桥术及附加手术21例
- 2004年
- 目的 总结我科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及附加手术的经验,介绍围术期的处理特点。方法 对1998年12月~2002年12月行CABG及附加手术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早期死亡2例,系急性心肌梗死后急症搭桥者。附加手术的病例全部存活。随访18例,其中心绞痛症状消失17例,残余心绞痛症状1例。结论 尽管瓣膜置换等附加手术延长了CABG的手术时间,但加强围术期管理,完全心肌血运重建,仍可取得较好结果。
- 童健阎玉生万磊池陈坤堂钱希明陈群清
-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处理心脏病
- 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NSCLC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比Ⅰ期和除T3N0M0外的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全胸腔镜(c-VTAS)或传统后外侧开胸(CPT)肺叶切除术的白细胞计数(WBC-C)、超敏反应C蛋白(hs-CRP)的含量及临床相关指标,比较两种术式对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拟行肺叶切除术的Ⅰ期及除T3N0M0外的Ⅱ期NSCLC患者67例,分为c-VTAS组34例,CPT组33例。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WBC-C和hs-CRP的水平,收集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两组患者WBC-C及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P<0.01);术后c-VATS组WBC-C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CPT组(P<0.01)。两组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病例;c-VATS组术中出血量、开始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低于CPT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组数和个数、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肿瘤病理分期总体有升级趋势,出现了Ⅲ期病例。结论 c-VTAS肺叶切除对患者围术期影响小,具有安全、淋巴结清扫彻底及微创的优点。
- 王有钰童健闫玉生陈群清陈坤堂张福伟
- 关键词: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白细胞计数
- 胸腔镜下Ⅰ期切除双侧肺大泡1例
- 1997年
- 患者,男性,30岁,因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活动后气促20余年入院。体查:杵状指,双下肺呼吸音低,右上肺闻及湿罗音,左肺闻及哮鸣音。胸片及CT示双下肺巨大肺大泡,各占据胸腔容积一半以上。右上肺尚有多发性肺囊肿并感染。肺功能检查示MVV(占预计值百分比)26.5%,FEV1.0 67%。考虑患者肺功能重度损害,如按常规方法须分期手术,将增加手术创伤和经济负担,乃决定选择损伤较小的胸腔镜手术方法,一期完成双侧肺大泡切除。
- 童健陈坤堂
- 关键词:胸腔镜双侧肺大泡呼吸道感染
- 微创伤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5例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介绍一种闭合房间隔缺损的微创伤非体外循环手术方法.方法对2002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5例继发房间隔缺损患者经右前胸小切口直接闭合房间隔缺损.结果5例手术均1次成功,无残余分流,无封堵器脱落,平均住院时间7 d.结论该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童健阎玉生钱希明陈群清陈坤堂唐晓明
- 关键词:微创伤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方法
- 抢救性体外循环灌注技术临床应用六例被引量:6
- 1994年
- 应用体外循环(CPB)灌注技术配合综合治疗抢救严重中毒者4例。用CPB辅助转流,部分代替心肺功能,为心脏和支气管手术提供麻醉和手术条件各1例。对抢救性CPB灌注技术的应用范围、联接方法、灌注技术及其疗效等进行了讨论。
- 沈七襄程旺生张跃慈陈利民程大新史琳陈坤堂
- 关键词:体外循环急救
- 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镇痛作用的比较被引量:16
- 1995年
- 本实验旨在探讨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在静脉复合麻醉作用中的价值。作者用热板法进行了镇痛作用的比较。结果提示,普鲁卡因仅有微弱的镇痛作用,而利多卡因的镇痛作用较强。故利多卡因作为静脉复合麻醉的配伍药之一,优于普鲁卡因。
- 沈七襄靳桂明陈坤堂程旺生史琳
- 关键词:普鲁卡因利多卡因镇痛静脉麻醉
- 声带显微外科手术麻醉方法的探讨被引量:9
- 1994年
- 刘干国陈人珍叶召铨陈坤堂史琳沈七襄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麻醉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