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宝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成像
  • 4篇成像
  • 3篇头部CT
  • 3篇去骨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减影血管造影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成像技术
  • 1篇血管造影技术
  • 1篇造影技术
  • 1篇容积CT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 1篇前脱位
  • 1篇脱位

机构

  • 5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四川省骨科医...

作者

  • 5篇陈宝
  • 4篇林伟
  • 4篇汤化民
  • 4篇汪俐杉
  • 2篇张波莉
  • 1篇曾学文
  • 1篇唐昌会
  • 1篇唐康宁
  • 1篇吴宇
  • 1篇刘勇

传媒

  • 2篇华西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头部CTA去骨成像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目前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具有无创、辐射剂量较DSA低、检查时间快等优点,但由于头部CTA存在颅骨的干扰,影响了对疾病的诊断。为了去除颅骨的干扰,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多种减影及去骨的方法,其方法各有优劣,笔者就上述技术进行综述。
汤化民林伟唐昌会汪俐杉陈宝
关键词:血管成像技术CTA去骨螺旋CTDSA
成人颅骨表面遮盖重建理想阈值设定的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探讨成年人颅骨表面遮盖重建(SSD)的理想阈值设定,为利用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提供阈值设定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同一单位工作的86位体检对象,进行颅骨平均CT值、腰椎骨质密度、性别及年龄的两两对照及多重线性回归拟合,建立起预估颅骨平均CT值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18~80岁人群的理论平均颅骨CT值作为SSD的理想阈值。同时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该院进行头部CTA检查的1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以验证其可行性。 结果 18~80岁人群的理论平均颅骨CT值约为640 Hu。以该值作为SSD的阈值进行去骨成像,所有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均为5分,可视为去骨成功。 结论 在利用理论颅骨平均CT值作为重建阈值的基础之上,通过简单的SSD图像质量再判断及修正,即可简便地完成后处理工作,具有可行性。
林伟汤化民陈宝汪俐杉唐康宁刘勇
SSD-CTA与VCTDSA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表面遮盖重建进行头部CTA去骨成像技术(简称SS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27例利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VCTDSA)确诊为AVM的患者资料,将其数据导入本院CT工作站,进行SSD-CTA去骨重建,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另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院5例经SSD-CTA检查确诊为AVM的患者资料,将其结果与DSA进行对比。结果 SSD-CTA重建图像质量不及VCTDSA,但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限于本院技术条件,收集AVM患者数量不足以进行统计分析;对图像的观察体会,SSD-CTA细节分辨不及DSA,但所收集病例与DSA诊断一致。结论 SSD-CTA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检查、诊断方法。
林伟汤化民张波莉汪俐杉陈宝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静脉畸形
表面遮盖重建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去骨成像技术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表面遮盖重建(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技术(SSD-CTA技术)与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35例利用VCTDSA技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资料,将其原始数据导入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CT工作站,进行SSD-CTA技术去骨重建,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另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27例同时进行了SSD-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资料,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虽然SSD-CTA的重建图像质量评分较VCTDSA稍差,但两种技术对动脉瘤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SA相比,SSD-CTA对于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SSD-CTA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检查、诊断方法。
汤化民林伟张波莉汪俐杉陈宝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
MRI检查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关节内结构异常的临床价值
2023年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关节内结构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首诊收治、经关节镜检查确诊为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的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并行关节镜手术,比较2种检查方式对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关节内结构异常的诊断结果和效能。结果 以关节镜检查作为“金标准”,MRI检查前下盂唇损伤、盂肱韧带损伤和其他软组织损伤的准确率分别为88.24%(30/34)、83.33%(20/21)和92.31%(12/13),均高于CT检查的85.29%(29/34)、80.95%(17/21)和53.85%(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骨性结构损伤的准确率为100%(29/29),高于MRI检查的75.86%(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Bankart损伤、上盂唇前-后向撕裂损伤、盂肱韧带肱骨侧撕脱损伤和肩袖撕裂的检出率分别为89.58%、97.44%、97.30%和91.18%,均高于CT检查的75.00%、87.18%、89.19%和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对于Bony Barkt损伤和Hill-Sachs损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对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盂唇、盂肱韧带损伤和其他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能较好,对于骨性结构损伤的诊断效能稍弱。
吴宇曾懿曾学文陈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