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病理
  • 8篇肿瘤
  • 8篇腺癌
  • 8篇临床病理
  • 6篇免疫
  • 5篇细胞
  • 5篇临床病理特征
  • 5篇病理特征
  • 4篇乳腺
  • 4篇突变
  • 4篇基因
  • 4篇病理学
  • 3篇上皮
  • 3篇腺肿瘤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浸润性
  • 3篇肺腺癌
  • 3篇病理分析
  • 2篇蛋白
  • 2篇乳腺癌

机构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0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20篇陈瑚
  • 9篇余英豪
  • 7篇杨映红
  • 6篇冯昌银
  • 5篇黄建平
  • 2篇连渊娥
  • 2篇薛恩生
  • 2篇林礼务
  • 2篇何以敉
  • 2篇张美恋
  • 2篇郑巧灵
  • 1篇李宝恒
  • 1篇曲利娟
  • 1篇叶琴
  • 1篇姚梅宏
  • 1篇林琳
  • 1篇谢飞来
  • 1篇罗龙华
  • 1篇宋岩峰
  • 1篇郑宇辉

传媒

  • 1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前壁病理形态学的定性及定量研究
目的 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阴道前壁的显微结构及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 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12年6月至12月收治的22例POP患者(实验组)和13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
周全宋岩峰李宝恒罗龙华陈瑚姚梅红
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检测p63/P501S在鉴别尿路上皮癌和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2012年
尿路上皮癌(UC)和前列腺癌(PC)的治疗和预后不同,两者的鉴别诊断就十分重要。当标本取材有限和肿瘤分化差时,鉴别诊断就是个难题。作者运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检测p63和P501S表达,对132例高级别UC和23例PC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UC和PC未出现p63和P501S均阳性现象,90.2%(119/132例)的UC标本中p63阳性表达,呈棕色弥漫于细胞核,PC标本中未见p63表达(P〈0.0001);95.7%(22/23例)的PC标本中P501S阳性表达,
陈瑚余英豪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双染色法免疫组化P63
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与EGFR蛋白和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表达情况及意义
【目的】 应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和免疫组化(IHC)方法,分别从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观察EGFR基因突变、EGFR蛋白和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在肺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探讨EGFR基因突...
陈瑚
关键词:肺腺癌基因突变EGFR蛋白
文献传递
胃癌PD-L1及c-Met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意义及二者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共20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D-L1及c-Met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PD-L1-TPS阳性率为14.9%,PD-L1-CPS阳性率为37.0%,女性中PD-L1-TPS阳性率(25.5%)高于男性(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t高表达率为37.5%,脉管瘤栓阳性组(47.1%)高表达率高于脉管瘤栓阴性组(34.7%),c-Met高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低于c-Met低表达者,分别为42.5%及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PD-L1及c-Met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c-Met与PD-L1在胃癌中表达,其中c-Met与脉管瘤栓及预后差相关。胃癌组织中PD-L1及c-Met的表达存在相关性,这为未来胃癌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陈瑚黄建平冯昌银杨映红
关键词:胃腺癌PD-L1C-MET临床病理特征生存预后
乳腺单纯性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单纯性浸润性微乳头状癌(PIMPC)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乳腺PIMPC患者共18个病灶与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共40个病灶。对比观察乳腺PIMPC与IDC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乳腺PIMPC与IDC超声声像图特征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乳腺PIMPC与IDC淋巴结转移率;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检查提示乳腺PIMPC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18个乳腺PIMPC病灶(100%,18/18)表现为低回声;18个病灶(100%,18/18)形态不规则;16个病灶(88.9%,16/18)边界不清;16个病灶(88.9%,16/18)边缘毛刺;15个病灶(83.3%,15/18)内部见钙化灶,微钙化灶数量一般大于3个,且多集中分布在病灶近中央的位置,而病灶边缘分布较少;16个病灶(88.9%,16/18)后方回声正常或增强;14个病灶(77.7%,14/18)边缘无蟹足状改变;13个病灶(72.2%,13/18)周围无高回声晕;10个病灶(55.6%,10/18)血流信号0-Ⅰ级。乳腺PIMPC病灶边缘蟹足状改变、周围高回声晕、纵横比≥0.7、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Ⅱ-Ⅲ级的检出率均低于乳腺IDC,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病灶最大径、形态、边界、边缘毛刺、微钙化灶等超声声像图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理检查示PIMPC癌细胞微乳头状排列呈集块型分布;PIMPC血流信号0-Ⅰ级为主,镜下见肿块少量新生血管主要在细胞簇周围的透明带;而IDC血流信号以Ⅱ-Ⅲ级为主,镜下可见较多再生血管分布在胶原纤维;PIMPC缺乏周围高回声晕,其镜下见肿块边缘无纤维组织簇包饶,IDC周围常见高回声晕其镜下肿块边缘见较多的纤维组织。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乳腺PIMPC淋巴结转移率达72.2%(13/18),高于�
张美恋林礼务薛恩生叶琴陈瑚何以敉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学
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OSCCH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对1例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组织进行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成片或呈岛状、梁状和条索状分布,部分形成滤泡样腔隙,内含嗜酸性液体,核分裂象常见。免疫组化:vimentin、EMA、CD99、CK(AE1/AE3)、Syn和CD56均(+),Ki-67增殖指数为60%,α-inhibin、TTF-1、Td T和CD45均(-)。结论 OSCCHT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包括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卵巢肺型小细胞癌、转移性小细胞癌、卵巢原发性类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无性细胞瘤等。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多药物联合化疗及放疗。
陈瑚谢飞来曲利娟余英豪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应用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状态被引量:15
2013年
EGFR突变状态是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最有价值的指标。近年来,检测19外显子E746-A750缺失和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的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已成为准确、快速和经济的EGFR突变筛查方法,但缺乏一致公认的标准,从而限制该抗体的应用。该文探讨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标准。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法评估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在399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并用TaqManPCR法检测EGFR突变情况。
Jiang GFan CZhang X陈瑚余英豪
关键词:特异性抗体非小细胞肺癌EGFR抗体检测点突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预测升结肠癌远处转移风险的有效易行的免疫组化法
2013年
结肠癌(CC)的病死率为40%。CC患者行根治术后,其肿瘤相关病死率高低主要取决于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因此,发现能够判断CC是否远处转移的生物学标志物对患者临床管理有重要意义。作者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LH1、CD133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对57例已有转移的升结肠癌和57例未转移的升结肠癌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陈瑚余英豪
关键词:远处转移免疫组化法升结肠癌生物学标志物Β-连环蛋白病例对照研究
胸腺淋巴上皮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胸腺淋巴上皮癌(thymic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TL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例TLEC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排列成相互吻合的巢团状或条索状,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双色性或嗜伊红,细胞核呈空泡状,可见1~3个明显的核仁,核分裂象易见,间质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4/4)、CK5/6(4/4)、p63(4/4)、CD5(1/4)、CD117(2/4)阳性,Syn、CgA阴性,背景淋巴细胞CD3、CD20阳性,TdT阴性。2例PD-L1强阳性,1例弱阳性,1例阴性。原位杂交检测EBER(2/4)阳性。结论TLEC属于罕见的胸腺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诊断依赖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
陈瑚黄建平杨映红
关键词:胸腺肿瘤淋巴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EGFR基因20外显子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被引量:1
2014年
目前有关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中EGFR突变研究最为广泛。经典的EGFR突变,如19外显子的框内缺失及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治疗敏感。20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EGFR突变的4%,患者常对EGFR-TKIs可用的最大剂量耐药。现就EGFR20外显子的基因结构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陈瑚余英豪
关键词:肺肿瘤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