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蕾

作品数:28 被引量:181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马尾松
  • 12篇土壤
  • 6篇有机碳
  • 5篇土壤有机
  • 5篇土壤有机碳
  • 4篇松林
  • 4篇人工林
  • 4篇马尾松林
  • 4篇马尾松人工林
  • 4篇复合材料
  • 4篇复合材
  • 3篇三峡库区
  • 3篇微生物
  • 3篇马尾松幼苗
  • 3篇聚乳酸
  • 3篇库区
  • 3篇
  • 2篇营林
  • 2篇营林措施
  • 2篇粘剂

机构

  • 28篇南京林业大学
  • 21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湖北省林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工业职业...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无锡市中舶远...
  • 1篇南京大源生态...

作者

  • 28篇雷蕾
  • 21篇肖文发
  • 19篇曾立雄
  • 5篇王晓荣
  • 4篇朱建华
  • 4篇黄志霖
  • 3篇程瑞梅
  • 3篇雷文
  • 3篇陈泳
  • 2篇潘磊
  • 2篇唐皞
  • 2篇景露
  • 2篇施征
  • 2篇沈雅飞
  • 2篇雷蕾
  • 2篇高尚坤
  • 1篇余旺旺
  • 1篇崔鸿侠
  • 1篇杨艳
  • 1篇唐万鹏

传媒

  • 7篇生态学报
  • 3篇广州化学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陆地生态系统...
  • 1篇塑料科技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森林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植物纤维素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9年
综述了使用不同植物纤维,如棉麻纤维、竹木纤维、农作物秸秆纤维等单一或者混杂纤维素纤维增强聚乳酸(PLA),并运用不同成型工艺和处理手段改善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天然植物纤维素纤维增强PLA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余旺旺董丽莉顾海陈泳姜杰雷蕾
关键词:聚乳酸纤维素纤维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三峡库区经济林土壤有机碳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退耕还经济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为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定量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也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平衡、碳汇新增长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的柑橘园(Citrus reticulata)、茶园(Camellia sinensis)、核桃园(Juglans regia)、花椒园(Zanthoxylum bungeanum)、李子林(Prunus salicina)和板栗林(Castanea mollissima)6种经济林类型为研究对象,以库区内的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4种人工防护林为对照,共416个样地收集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壤样本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和碳储量计算,分析土壤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探讨三峡库区经济林与防护林土壤碳的差异。【结果】三峡库区0~40 cm土层碳储量由高到低为灌木林(107.80 Mg/hm^(2))>阔叶林(98.64 Mg/hm^(2))>针叶林(97.82 Mg/hm^(2))>针阔混交林(96.73 Mg/hm^(2))>茶园(72.32 Mg/hm^(2))>板栗林(67.73 Mg/hm^(2))>核桃园(64.74 Mg/hm^(2))>李子林(54.88 Mg/hm^(2))>柑橘园(53.49 Mg/hm^(2))>花椒园(51.81 Mg/hm^(2))。经济林的碳储量显著低于防护林,0~10 cm、10~20 cm和20~40 cm分别是防护林的68%、61%和51%。土壤碳储量与全氮(TN)、全磷(TP)和有机碳含量(SOC)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现有的经营管理措施下,三峡库区的经济林土壤碳储量是防护林的58%,存在碳损失现象。
张佳佳雷蕾雷蕾肖文发朱建华朱建华黄志霖
关键词:经济林防护林有机碳碳储量
抚育择伐对马尾松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的短期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探讨不同抚育择伐方式下森林群落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对科学优化森林结构和促进森林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库区马尾松飞播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未择伐、伐除优势马尾松、伐除非马尾松、除灌等处理方式建立固定监测样地,利用Ripley′s L函数的空间点格局方法,分析抚育择伐3年后马尾松林的群落组成、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联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抚育择伐措施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物种组成以及部分树种的优势程度,降低了各样地乔木层物种多样性.2)未择伐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以随机分布为主,伐除优势马尾松样地优势树种主要呈现聚集分布,伐除非马尾松改变了香椿和盐肤木等树种的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其他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与对照样地相似;除灌进一步加剧林下更新树种的随机分布.3)未择伐样地主要树种空间关联性表现为正相关或不相关,伐除优势马尾松增加了主要树种间的负相关性,伐除非马尾松和除灌措施则增加了种间的不相关性.短期人为择伐干扰明显改变了林分空间结构和稳定性,择伐对象不同对林分结构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单纯调整某个树种或单个层次的结构来开展森林经营,不利于林分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必须要综合考虑择伐强度和择伐对象的选择,将有助于实现森林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
王晓荣曾立雄雷蕾雷蕾潘磊
关键词:马尾松
三峡库区水位消落植被土壤pH、阳离子含量随海拔及年际的动态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三峡水库运行10年间(2008-2018年),消落带不同海拔区段(145~155 m、155~165m、165~175 m)土壤pH值和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特征,为消落带分区段监测治理及库区土壤环境质量演变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三峡水库运行调度特征,在秭归县典型消落带区域内选择3块生境类型相似的次生灌丛样地,测定2008、2009、2012、2014、2015、2016、2018年不同海拔区段表层(0~20 cm)土壤的p H值和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其在不同海拔区段和年际间的差异及变化。[结果](1)随着水库水位的周期性涨落,2008—2018年间消落带区域土壤pH值、金属元素钾、钙、镁含量的年际变化均呈现出波动式增加的趋势,铁、锰、锌含量呈现波动式下降的趋势,钠含量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在各年份的不同海拔高程间,土壤p H值和钾含量呈现145~155 m>155~165 m>165~175 m海拔的特征,铁、锰含量呈现出145~155 m<155~165 m<165~175 m海拔的特征,钙含量在145~155 m海拔区段富集,钠、镁、锌含量则无明显的海拔分布差异。至2018年,145~155 m和155~165 m海拔区段土壤已由酸性发展为碱性,165~175 m区段由酸性发展为中性。(3)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土壤p H值与金属元素含量有密切相关性。其中,土壤pH值与钾、钙、镁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锰、锌、钠(p<0.01)和铁(p<0.05)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经历10次水位涨落期间,消落带不同海拔区段土壤pH值和金属元素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表明周期性水淹是影响消落带土壤性质的主要因素,海拔和土壤p H值是影响土壤金属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这将为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海拔区段土壤质量的演变趋势预测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王丽君程瑞梅肖文发杨邵沈雅飞沈雅飞雷蕾曾立雄
关键词:消落带土壤PH值年际变化
不同生物质复合材料3D打印成型及其性能对比被引量:9
2019年
利用3D打印工艺制备芝麻秸秆粉(SSP)/聚乳酸(PLA)、水稻秸秆粉(RSP)/聚乳酸两种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两种材料的密度、力学性能及耐水热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密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低于纯PLA,但RSP/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高于SSP/PLA复合材料。水热老化实验表明,3D打印成型的两种复合材料在吸水初期均快速吸水,且吸水率高,4h后基本达到吸水平衡;SSP/PLA的吸水率整体明显高于RSP/PLA的吸水率,对于SSP/PLA来说,9%比例的材料吸水率最大,最高可达36.3%左右。水热老化后,样条表面出现凹陷,颜色变白。
焦艳霞周宇涵刘阿敏陈泳顾海雷蕾
关键词:聚乳酸复合材料3D打印
不同营林措施对马尾松林物种组成及空间结构的短期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为揭示常规营林措施对人工马尾松林分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的影响,以三峡库区马尾松飞播林为研究对象,按照未采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伐除优势马尾松4种营林措施建立固定监测样地,分析了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并运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3个林分结构参数,研究不同营林措施处理对马尾松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林措施对马尾松林物种组成和优势程度存在明显影响,乔木层生物多样性降低,林下灌草层多样性明显提升。除灌对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未造成显著改变,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均提高了林分空间结构的聚集程度,且林木平均聚集程度随着采伐强度增加而增加。不同营林措施对林分整体大小分化程度影响不大,但采伐明显改善了林分的混交程度。单纯调整某个树种或单个层次的结构来开展森林经营,不利于林分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根据各树种生物学特性以及功能地位来综合确定采伐木和保留木,并采用中度择伐强度更有利于林分结构调整。
王晓荣胡文杰雷蕾雷蕾肖文发潘磊
关键词:营林措施物种组成空间结构林分马尾松
马尾松幼苗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分配特征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解析光合产物在马尾松幼苗植株中的运输和分配规律,揭示马尾松生产力形成过程,为探讨不同环境干扰下马尾松光合产物分配过程的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 13 C同位素脉冲标记法,对1.5年生马尾松幼苗进行标记,标记结束后第0、2、5、17、24、72、120、168、216和 360 h ,按不同部位对马尾松幼苗进行全收获取样,测定 13 C含量,以监测近期合成的光合产物在马尾松幼苗中的运输和分配规律,同时测定光合产物全碳、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各个器官的积累量。【结果】1)标记的光合产物在针叶中合成后,向各库器官的运输量随着时间延长由多逐渐减少,具体表现为标记结束后0~24 h内最多,24~216 h逐渐减少,216 h之后运输完成,且59%以上标记的光合产物在0~24 h内运输到各库器官。2)光合产物运输趋于稳定后,在各器官的分配大小依次为1年生叶>当年生叶>根>茎干>1年生枝>当年生枝,与生物量的分配大小一致,但与库活力大小不同,其库活力依次为当年生叶>当年生枝>1年生叶>根>1年生枝>茎干。3)各器官全碳和NSC积累量的分配与近期合成光合产物的分配大小一致,依次为1年生叶>当年生叶>根>茎干>1年生枝>当年生枝。【结论】马尾松幼苗光合产物运输速率大于0.1 m ·h -1 ,59%以上标记的光合产物在合成后的0~ 24 h 内完成向各个库器官输出。新合成的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积累量表现为功能器官(叶和根)居多,这一分配规律有利于马尾松幼苗阶段的生长。
邓秀秀肖文发曾立雄雷蕾雷蕾
关键词:光合产物分配马尾松
国内可完全降解塑木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9年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可完全降解塑木复合材料(D-WPC)的研究进程,重点介绍了小麦、水稻秸秆增强D-WPC、玉米秸秆增强D-WPC、麻纤维增强D-WPC、木纤维增强D-WPC的国内研究现状,同时对中药渣等其它纤维增强D-WPC的国内研究现状也进行了阐述。
周南周赟霞殷嘉钰齐保锋雷蕾顾海
关键词:塑木复合材料
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群落结构对不同营林处理的响应被引量:7
2018年
以不同营林处理措施(对照、除灌、采伐1(15%)、采伐2(70%)后不同时期(处理后2个月,2013年12月;处理后15个月,2014年12月)三峡库区马尾松飞播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法对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同时比较了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结果表明:1)处理后1年,除丛枝菌根真菌外,除灌、采伐1和采伐2微生物群落各类群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均呈现减少的趋势,而在处理后初期并无规律性变化;2)主成分分析表明(PCA)不同处理措施在实施后初期并未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而在处理后1年,除灌和采伐1、采伐2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区别于对照,且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相关的2个主成分分别解释变量变化的50.40%和26.70%;3)2013年真菌生物标记(20:1 w9c)与主成分1极显著相关,而在2014年与主成分1极显著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变为革兰氏阴性细菌(16:1w7c);4)冗余度分析表明,土壤湿度、土壤温湿度比值、土壤微生物熵(微生物量碳(MBC)/土壤有机碳(SOC))是影响不同时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显著环境因子(P<0.05)。
雷蕾雷蕾肖文发曾立雄黄志霖高尚坤王松
关键词:马尾松营林措施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产力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亚热带地区东南至西北8个研究点马尾松人工林0~20 cm矿质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测定,利用回归分析法探索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趋势,利用Pearson相关法和冗余分析法分析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林分特征(年龄、密度和胸径)和土壤性质(pH值与黏粒含量)对其纬度变化的影响,采用方差分解法分析气候、林分和土壤因子对其纬度变化的相对贡献率。[结果](1)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02、1.22、0.35 g·kg^(-1),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4.18、47.01、3.59;(2)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纬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1),全磷含量无明显的纬度变化;(3)土壤碳氮比随纬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P<0.05),碳磷比和氮磷比却显著下降(P<0.01);(4)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胸径、土壤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林分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5)气候因子、林分特征和土壤性质总体上解释了63.8%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相对贡献率表现为气候因子(46.3%)>林分特征(43.3%)>土壤性质(35.5%)。[结论]在马尾松人工林中,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变化,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林分年龄、林分密度、胸径、土壤pH值、土壤黏粒含量是其驱动因素,这些因素的交互效应大于单独效应。
简尊吉倪妍妍徐瑾曾立雄雷蕾雷蕾朱建华
关键词:纬度梯度人工林马尾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