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强
- 作品数:27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 一种25,27-二(4-叔丁基苄氧基)-杯[4]芳烃-苯并冠-6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5,27‑二(4‑叔丁基苄氧基)‑杯[4]芳烃‑苯并冠‑6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有机萃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25,27‑二(4‑叔丁基苄氧基)‑杯[4]芳烃‑苯并冠‑6具有的由冠醚与杯芳烃所组成的...
- 郭治军崔腾飞王浩龙徐臻靳强陈宗元
- 缓冲回填材料抗冲蚀性能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测试水流对回填材料抗冲蚀性能的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分别带有试验液体流入或流出通道的壳体和封壳以及置于壳体和封壳内且外径小于壳体和封壳内径的内芯组合体。所述的壳体和封壳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样...
- 祖甘霖侯慧娟陈宗元郭治军张震王玉雄靳强
- Cs(Ⅰ)在桃花江水底沉积物上的吸附模型被引量:1
- 2019年
- 通过批式吸附实验研究了接触时间、固液比、溶液pH值、离子强度、温度、Cs(Ⅰ)浓度和沉积物组分等对Cs(Ⅰ)在桃花江水底沉积物上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中黏土组分含量和溶液离子强度对Cs(Ⅰ)吸附影响显著,而溶液pH值和温度对Cs(Ⅰ)吸附几乎无影响,说明Cs(Ⅰ)的吸附机理为黏土上的阳离子交换作用;Cs(Ⅰ)在桃花江水底沉积物上的解吸具有滞后性,解吸速率明显小于吸附速率。利用磨损边缘-基面位点概念模型的框架,构建了Cs(Ⅰ)在桃花江水底沉积物上的吸附模型。研究所得结果有助于精确预测Cs(Ⅰ)在桃花江水底沉积物上的吸附作用,为桃花江核电厂的周围水体质量评价、废水排放标准建立和核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模型。
- 靳强靳强高超张震陈宗元郭治军陈宗元
- 环境胶体与放射性核素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9年
- 环境胶体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由于具有很强的反应性和迁移性,环境胶体可作为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传输的载体,在放射性核素迁移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环境胶体与放射性核素的相互作用对核环境安全和核应急意义重大.近年来,相关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环境放射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放射性废物处置环境中的典型胶体,综述了环境胶体与放射性核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环境胶体的来源、稳定性和迁移性,介绍了开展胶体相关研究的常见方法,分析了环境胶体对放射性核素环境迁移行为的影响,以期为全面、深入地认识环境胶体和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提供参考.
- 潘多强徐真魏小彦孙亚楼陈宗元靳强靳强牛智伟郭治军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稳定性迁移
- 一种放射性核素在单裂隙岩体介质中迁移的模拟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放射性核素在单裂隙岩体介质中迁移的模拟装置,涉及放射性核素迁移实验装置技术领域。放射性核素在单裂隙岩体介质中迁移的模拟装置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密封圈,上压板和下压板可拆卸连接,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用于夹设固定...
- 靳强张达鸣祖甘霖郭治军陈宗元
- 一种磷钼酸铵树脂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吸附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磷钼酸铵树脂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原硅酸溶液和海藻酸钠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和磷钼酸铵混合后,滴入到可溶性钙盐溶液中进行交联,得到磷钼酸铵树脂颗粒。本发明以磷钼酸铵为吸附...
- 靳强刁新雅叶姝睿高鑫郭治军陈宗元
- 用于测定放射性核素在固体样品中扩散参数的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测定放射性核素在固体样品中扩散参数的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由源液池11和可置于源液池测量池内的测量池9,以及用于相互固定的螺钉和密封胶圈组成,其中:源液池11包括源液池体壳12、位于源液池11上...
- 陈宗元祖甘霖郭治军靳强
- 一种25,27-二(4-叔丁基苄氧基)-杯[4]芳烃-苯并冠-6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5,27‑二(4‑叔丁基苄氧基)‑杯[4]芳烃‑苯并冠‑6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有机萃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25,27‑二(4‑叔丁基苄氧基)‑杯[4]芳烃‑苯并冠‑6具有的由冠醚与杯芳烃所组成的...
- 郭治军崔腾飞王浩龙徐臻靳强陈宗元
- 一种快速制备钍硅酸盐胶体的方法及钍硅酸盐胶体
- 本发明属于胶体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快速制备钍硅酸盐胶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酸溶液和可溶性钍盐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使用碱液将所述混合溶液的pH值调整到8~9,纯化后即可得到钍硅酸盐胶体。本发明通过将硅酸溶液和...
- 靳强张达鸣徐康王玉雄陈宗元郭治军
- 文献传递
- 一种多孔聚醚醚酮微球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聚醚醚酮微球的制备方法,涉及多孔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聚醚醚酮粉末溶解于二氯乙酸中,得到聚醚醚酮溶液;将所述聚醚醚酮溶液滴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中,经固液分离,得到所述多孔聚醚醚酮微球。本发明利用液‑液相...
- 靳强 郝乐存郭治军陈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