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春荣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细胞
  • 3篇内皮
  • 3篇黑色素
  • 3篇黑色素瘤
  • 2篇蛋白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管生成拟态
  • 2篇预后
  • 2篇肉瘤
  • 2篇受体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淋巴
  • 2篇内皮依赖性
  • 2篇内皮依赖性血...
  • 2篇病理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酶
  • 1篇凋亡

机构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作者

  • 8篇韩春荣
  • 6篇孙保存
  • 3篇赵秀兰
  • 3篇蔡文娟
  • 3篇王巍
  • 2篇孙燕
  • 2篇林鹏
  • 2篇古强
  • 2篇刘艳荣
  • 1篇张诗武
  • 1篇李丽
  • 1篇李熳
  • 1篇潘毅
  • 1篇娄丹
  • 1篇鲁宏华
  • 1篇宗文康
  • 1篇董学易
  • 1篇李润田
  • 1篇班新超
  • 1篇孙蕾娜

传媒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黑色素瘤中线形程序性坏死与血管生成及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线形程序性坏死(linearly patterned programmed cell necrosis,LPPCN)与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寻找新的思路及靶点。方法:观察68例人体黑色素瘤标本中LPPCN的形态学特点及分布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CD105及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进行CD31和PAS双重染色以观察血管生成拟态(Vaseulo genic mimicry,VM)的分布。结果:1)LPPCN在HE镜下形态为一簇胞质浓缩、胞核深染的肿瘤细胞,呈线形或网状分布,68例患者中LPPCN阳性率为55.89%(38/68)。2)血管生成拟态密度(VMD)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LPPCN阳性组高于LPPCN阴性组(P<0.05);且二者与LPPCN的密度均呈正相关。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LPPCN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同时其在发生LPPCN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周围细胞,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Fβ1阳性表达指数与CD105标记的MVD呈正相关。3)LPPCN与性别、年龄、发生部位、有无瘤栓、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像数目、Breslow厚度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PPCN阳性组的生存率低于LPPCN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色素瘤中存在LPPCN且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部分肿瘤细胞发生LPPCN可能为肿瘤实质中VM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提供空间基础;研究LPPCN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娄丹韩春荣赵秀兰魏秀平班新超孙保存
关键词:血管生成拟态内皮依赖性血管预后
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k-1在人体黑色素瘤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70例人体黑色素瘤中线形程序性坏死(LPPCN)、血管生成拟态(VM)阳性病例中的LPPCN、VM周围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Flt-1)和VEGFR2(Flk-1)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法判断70例人黑色素瘤中的LPPCN阳性病例及阴性病例,CD31/PAS双染法判断70例人黑色素瘤中VM阳性病例及阴性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VEGF、Flt-1和Flk-1在LPPCN及VM周围肿瘤细胞1~3层、4~6层及7~9层中的表达,对LPPCN周边VEGF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LPPCN阳性病例共38例,VM阳性病例共33例。VEGF及Flk-1在LPPCN周边肿瘤细胞中1~3层的表达强于4~6层和7~9层中的表达(P<0.01),而Flt-1在LPPCN周围肿瘤细胞1~3层、4~6层和7~9层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Flt-1和Flk-1在VM周围的表达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法比较显示在LPPCN周边VEGF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LPPCN周边VEGF阴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CN周边VEGF阳性组中,VM的阳性率高于LPPCN周边VEGF阴性组中VM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及其受体Flk-1在黑色素瘤组织中VM形成的早期可能起一定的作用。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与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李静孙保存古强董学易韩春荣宗文康赵楠刘艳荣赵秀兰
关键词:黑色素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生成拟态和内皮依赖性血管在喉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和内皮依赖性血管在喉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用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CD3l和过碘酸雪夫试剂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CD31染色标记石蜡包埋喉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及内皮依赖性血管的表达,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血管生成拟态和内皮依赖性血管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应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血管生成拟态与喉癌患者的淋巴转移、肿瘤分期和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值均〈0.05)。而内皮依赖性血管与喉癌患者的发病部位、肿瘤分期、T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血管生成拟态(P=0.014)、肿瘤分期(P=0.009)、T分期(P=0.013)、淋巴转移(P=0.013)、组织病理学分级(P=0.038)、肿瘤大小(P=0.028)和放疗(P〈0.0001)与喉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而血管生成拟态(P=0.011)、发病部位(P=0.049)、肿瘤大小(P=0.001)和放疗(P〈0.0001)与喉癌患者无瘤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管生成拟态是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喉癌组织中内皮依赖性血管与血管生成拟态共存。血管生成拟态可能通过促进区域淋巴转移影响喉癌患者的生存,对预测喉癌患者的转移和生存具有重要价值。
王巍林鹏孙保存蔡文娟韩春荣李丽鲁宏华张金梅
关键词:喉肿瘤淋巴转移预后
喉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喉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与CD105标记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及其在评价喉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91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EGFR的表达,CD105标记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并计数MVD。结果HIF-1仪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T分期、淋巴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P值均〈0.05);EGFR表达与TNM分期、淋巴转移、病理分级和复发有关(P值均〈0.05);MVD与喉癌部位分型、TNM分期、T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P值均〈0.05)。HIF-1α、EGFR表达水平与MVD有关(F值为7.644和5.197,P值为0.001和0.025)。HIF-1α与EGFR表达的相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38,P=0.007)。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为56.1%和44.2%,Log-rank法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喉癌部位分型、TNM分期、HIF-1α和EGFR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P值均〈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和EGFR的表达为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49和0.041,RR值分别为1.300和2.417)。结论在喉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存在HIF-1α与EGFR的异常表达,且对调节肿瘤血管生成有一定的作用,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关。
林鹏王巍蔡文娟韩春荣孙燕李熳孙保存
关键词:鳞状细胞受体受体细胞表面
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表达与滑膜肉瘤融合基因分型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SYT-SSX融合基因不同亚型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情况,从蛋白质水平研究不同融合基因类型在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1、cDK4、p21WAF1/CIP1、p27等表达上的差异,从而为进一步探索融合基因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4年4月~2005年8月收治的滑膜肉瘤患者中SYT-SSX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的病例54例,提取石蜡包埋组织中的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YT-SSX亚型的表达,制作组织芯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不同类型融合基因CvclinD1、CDK4、p21WAF1/CIP1、p27的表达情况,比较这些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分别在SYT-SSX1和SYT-SSX2阳性病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54例滑膜肉瘤患者中SYT-SSX1型患者22例(40.74%),SYT-SSX2型患者32例(59.26%),SYT-SSX1与SYT-SSX2阳性滑膜肉瘤中,CyclinD1,CDK4,p21WAF1/CIP1和p2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X1型滑膜肉瘤患者与SYT-SSX2型患者相比,肿瘤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SSX1型的融合基因表达更多的CyclinD1/CDK4,而表达较少的抑制肿瘤的CDI家族p21 WAF1/CIP1、p27,提示可能是因为SSX1促发了某种转录机制使得细胞较SSX2型更易进入细胞周期而获得恶性表型,同时促使肿瘤细胞逃避细胞增殖的监督机制。
蔡文娟孙燕王巍韩春荣孙保存
关键词:滑膜肉瘤融合基因
40例血管肉瘤临床及病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复习40例血管肉瘤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采用CD31、CD34、CK(AE1/AE3)、低分子量角蛋白(CK7)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Ag)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
潘毅孙蕾娜韩春荣战忠利
关键词:血管肉瘤
文献传递
线形程序性坏死在不同肿瘤局部微环境中分布的初步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肿瘤局部微环境对肿瘤细胞发生线形程序性坏死(LPPCN)的影响。方法:C57BL小鼠9只,结扎小鼠左后肢股动脉,注射B16单细胞悬液于左后肢(缺血组)和右后肢(对照组),构建B16F10小鼠黑色素瘤后肢缺血模型;C57BL小鼠10只,注射B16单细胞悬液于小鼠腹腔(腹腔组)和左后肢(后肢组),构建小鼠黑色素瘤生物力学模型;HE切片观察不同组间LPPCN分布的差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结果:LPPCN细胞百分率比较,缺血组高于对照组,后肢组高于腹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MP-2、MMP-9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缺血组高于对照组,后肢组高于腹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肿瘤局部缺氧和压力变化可以上调MMP-2、MMP-9的表达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LPPCN。
刘艳荣古强张丹芳孙涛张诗武赵秀兰韩春荣孙保存
关键词:黑色素瘤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组织学亚型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组织学亚型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各种病理组织学亚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多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共分成8个组织学亚型,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5.0%(391/602),一般乳头(普通乳头)型、弥漫硬化型、包膜外型(包裹型侵出包膜)及滤泡亚型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2.4%(131/181)、75.2%(79/105)、80.3%(57/71)、73.0%(46/63),明显高于水肿乳头型(40.6%)(26/46)、高细胞型(46.2%)、微小型(47.8%)及包膜内型(30.0%)(P<0.01);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Ⅲ区(49.5%)、Ⅳ区(42.3%)、Ⅱ区(38.5%)、Ⅵ区(30.2%)、Ⅴ区(8.9%)及Ⅰ区(1.6%)。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与不同亚型密切相关。
刘素香张艳韩春荣李润田李树玲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亚型淋巴结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