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朝晖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太阳风
  • 2篇地球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太阳风动压
  • 2篇值模拟
  • 1篇星际
  • 1篇星际磁场
  • 1篇行星
  • 1篇行星际
  • 1篇行星际磁场
  • 1篇行星际激波
  • 1篇正午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数值预报模式
  • 1篇太阳
  • 1篇太阳风暴
  • 1篇子午面
  • 1篇午夜
  • 1篇脉冲
  • 1篇SSC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7篇黄朝晖
  • 5篇王赤
  • 2篇丁凯
  • 2篇刘慧莲
  • 1篇郭孝城
  • 1篇李晖
  • 1篇冯学尚
  • 1篇王赤
  • 1篇李昌兴

传媒

  • 3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科研信息化技...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灾害性空间天气数值预报模式的初步应用开发
空间灾害天气预报目前基本上仍停留在以经验预报和统计预报为主的阶段,亟待通过基于物理规律的数值预报来改善和提高预报水平。采用磁流体力学(MHD)模型可近似反映空间等离子体和电磁场的宏观相互作用,以及由这一相互作用决定的大尺...
黄朝晖王赤胡友秋郭孝城
文献传递
极端太阳风条件下的磁层顶位形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极端太阳风条件下的三维MHD数值模拟数据,构建了一种极端太阳风条件下的三维非对称磁层顶位形模型.所提出的模型考虑了行星际南向磁场(IMF)B_z日下点距离侵蚀的饱和效应,太阳风动压Pd对磁层顶张角影响的饱和效应,赤道面、昼夜子午面磁层顶的不对称性以及极尖区的内凹结构和内凹中心的移动,并利用Levenberg-Marquart多参量非线性拟合方法拟合了模型参数.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在极端太阳风条件下,随Pd增大,磁层顶日下点距离减小,磁层顶磁尾张角几乎不变;随南向(IMF)B_z增大,磁层顶日下点距离略有减小,磁层顶磁尾张角减小,极尖区内凹中心向低纬移动.通过对2010年8月1日太阳风暴事件验证发现,本文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描述极端太阳风条件下的三维磁层顶位形.
丁凯黄朝晖王赤刘慧莲
关键词:数值模拟
异常SSC事件的行星际原因分析
2007年
磁暴急始(SSC)是强烈太阳风动压或行星际激波与磁层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SSC事件的上升时间在4~10 min,我们把上升时间超过15 min的SSC事件称为异常SSC事件.本文利用地磁SYM-H指数鉴别出了5个有地磁观测历史以来发生的上升时间大于15 min的异常SSC事件,并利用Wind,ACE,IMP8, Goes,Geotail多点卫星太阳风观测数据和地磁观测数据,分析了异常SSC事件的行星际原因.结果表明,异常SSC事件通常都是强烈行星际扰动引起的,5个异常SSC事件有4个对应于行星际激波,有3个对应于多步太阳风动压跃变,有1个对应于行星际电场大幅度变化;由行星际激波产生的异常SSC事件,其上升时间依赖于行星际激波的方向,方向相对于日地连线越偏,上升时间越长;异常SSC事件上升时间与行星际磁场方向关系不明显.
李昌兴黄朝晖王赤
关键词:行星际激波太阳风动压行星际磁场
子午工程:空间天气领域e-Science应用的典范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简要分析了空间天气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对e-Science的需求,介绍了子午工程的建设思路和内容,阐述了子午工程涵括的e-Science基本要素,表明子午工程是空间天气领域e-Science应用的典范。
王赤黄朝晖冯学尚
关键词:E-SCIENCE
地球磁层-电离层系统对超强太阳风暴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第24周太阳活动峰年(2012~2014年)的临近,超强太阳风暴可能导致的地球空间环境的变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1859年发生的卡林顿事件的地磁观测数据为出发点,估计当时的行星际空间太阳风条件,并利用全球三维磁流体力学模拟研究分析地球磁层-电离层系统对超强太阳风暴的响应.主要的结论有:(1)向阳侧磁层顶和弓激波被压缩至4.3和6.0 Re(地球半径),同时侧翼部分的弓激波和磁层顶也受到强烈压缩作用.磁层顶压缩到地球同步轨道内是普遍现象,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直接暴露在磁鞘太阳风中.(2)超强磁暴发生后,1区场向电流急剧增强约60倍,电离层的越极电位降增加约80倍,重联电压为一般磁暴时期的5~6倍,大量的太阳风能量进入到磁层内部,从而引发强烈的空间天气现象.
王赤李晖郭孝城丁凯黄朝晖
关键词:太阳风暴数值模拟
基于MHD模拟数据的正午午夜子午面磁层顶位形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分析太阳风-磁层-电离层系统的三维全球磁流体力学(MHD)模型的计算数据,给出了正午-午夜子午面磁层顶位形的定量模型.分析表明,正午-午夜子午面磁层顶位形可以用文献[3]提出的基于卫星观测数据的、描述赤道面磁层顶位形的函数来描述.与赤道面磁层顶不同,正午-午夜子午面磁层顶位形更为复杂.在忽略极尖区(cusp)的简化条件下,磁层顶位形仍需利用两条曲线来拟合.太阳风动压D_p与行星际磁场分量B_z是控制磁层顶位形的主要因素.行星际磁场为北向时,磁场增强,日下点距离r_0增大;行星际磁场为南向时,磁场增强,磁层顶日下点距离r_0减小.整体而言,行星际磁场分量B_z由南转北时,r_0增大,且B_z对r_0的影响减弱.太阳风动压D_p是控制磁层顶日下点的主要因素,D_p增大,r_0减小.磁层顶位形的另一个参数磁层顶磁尾张角α,随着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增强而增大,即磁层顶张开程度更加显著,更多的磁通量由向阳侧传输到夜侧;D_p增大,α略增大,这意味着D_p对磁通量由日侧向夜侧的传输也有一定的贡献.
刘慧莲黄朝晖
地球同步轨道磁场对太阳风动压脉冲的响应
太阳风是联系太阳活动和地球空间环境的主要媒介。太阳风动压和行星际磁场是影响地球磁层的重要参数。太阳风动压的增加或减少会压缩或释放磁层,引起地球磁层的全球性响应。本文着重讨论地球同步轨道附近的磁场对太阳风动压脉冲的响应。
刘静波黄朝晖王赤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