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惜金

作品数:8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移植术
  • 3篇肿瘤
  • 3篇肝移植
  • 3篇肝移植术
  • 3篇MRI
  • 2篇移植术后
  • 2篇术后
  • 2篇肝癌
  • 2篇肝移植术后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成像技术
  • 1篇胆管成像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管
  • 1篇胆囊管残端
  • 1篇胆系

机构

  • 8篇东莞市人民医...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郑晓林
  • 8篇何惜金
  • 6篇郭友
  • 5篇陈曌
  • 4篇杨沛钦
  • 3篇王金林
  • 2篇吕明德
  • 2篇胡道予
  • 2篇徐辉雄
  • 1篇唐承富
  • 1篇张镇滔
  • 1篇丁荏芬
  • 1篇黄桦
  • 1篇全海英
  • 1篇李新春
  • 1篇邓福友
  • 1篇宁永见
  • 1篇张善譔

传媒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肝脏扩散加权成像方法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方法。资料与方法将头部DWI序列的参数修正后用于肝脏成像,并以此序列对机器校准纯水水模对32名正常人行b值为0~1000s/mm^2的DWI,测量纯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正常人肝脏信号强度的ADC值。结果纯水ADC值约为2.30×10^-3 mm^2/s。对于正常人,随b值增大肝脏信号强度与ADC值降低,存在负相关性(信号强度与ADC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903,P=0.00;r=-0.795,P=0.00);b值为50-250s/mm^2时得到的ADC值与变异程度均偏大;b值为300—1000s/mm^2,ADC值变得稳定,变异性减小;但b值为1000s/mm^2时,肝脏信号强度减低,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结论本研究所用的肝脏DWI方法能准确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状态,用b值300—800s/mm^2范围,能得到清晰的DWI图像与稳定的ADC值。
杨沛钦郑晓林徐辉雄吕明德何惜金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水模试验肝脏表观扩散系数值
MR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MRI对Ⅰ~Ⅱ期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方法:50例有完整临床及MRI资料的宫颈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信号特点及范围,比较MRI分期、术前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所有患者常规行SET1WI和TSE T2WI,快速翻转恢复序列(SPIR)及增强扫描.结果:除2例Ⅰ a期宫颈癌外,MRI显示48例宫颈癌,于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图像上肿瘤与宫颈基质、子宫内膜及宫旁脂肪有良好的对比,48例宫颈癌MRI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6%.以手术后,病理分期为对照,MRI对宫颈癌的分期诊断符合率为78%,术前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17,P<0.05).48例宫颈癌MRI测量的大小为(1.94±1.15)cm,手术病理标本测量结果为(1.94±1.11)cm,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能直观、准确显示宫颈癌瘤灶大小及侵犯范围,对于早期宫颈癌(Ⅰ~Ⅱ期)的分期明显优于临床分期,但MRI对Ⅰ a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及宫颈刮片检查综合判断.
杨沛钦李新春郑晓林何惜金
关键词:宫颈肿瘤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三维血管成像MR技术在腹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3D CE MRA)在诊断腹部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26 例腹部良恶性肿瘤患者行常规MRI与3D CE MRA,对3D CE MRA病灶检出率、对比噪声比(CNR)进行比较,统计其肿瘤的动静脉显示率,并观察肿瘤不同增强时相的表现。结果 共41个病灶,在实质脏器37个病灶中,T2WI检出29 个,B超检出30 个,3DCE MRA动脉期检出34个,其病灶检出率高于T2WI和B超。肝内肿瘤CNR,T2WI为21±3.8,3D CE MRA动脉期为13±4.6(P<0.05),静脉期为19±3.3(P>0.05),延迟期为23±2.5(P<0.05)。肝外肿瘤CNR, T2WI为15±5.8,3DCE MRA动脉期为18±4.3(P<0.05),静脉期为20±6.1(P<0.05),延迟期CNR为21±4.8(P<0.05),3D CE MRACNR等于或高于T2WI,其肿瘤动脉显示率为80.4%,静脉显示率为26.8%,能显示肿瘤不同时相的强化特点。结论 3DCE MRA对腹部肿瘤检出率高,能显示肿瘤血管与组织强化特点,为诊断腹部肿瘤有价值的方法。
丁荏芬郑晓林何惜金郭友陈曌杨沛钦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腹部肿瘤诊断显像
肝移植术后血管和胆系并发症的MRI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MR胰胆管成像(MRCP)对诊断肝移植术后血管及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均用磁共振(MR)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及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FLASH)序列常规扫描、MRCP、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动态增强3DMRA检查,分析各序列图像特点。结果术后正常2例,主要表现少量腹水,积血和轻度淋巴结增大。血管并发症4例:肝动脉过长迂曲1例,肝动脉供体端瘤样轻度扩张2例;门静脉轻度狭窄2例,位于吻合口;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2例。胆系并发症3例:吻合口胆管狭窄3例;在吻合口以外的胆管狭窄2例,位于肝门及肝内;胆总管在吻合口扭曲2例;胆囊管残端黏液囊肿2例;胆漏1例。结论MRA和胆管造影作为1种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可准确、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和胆管并发症,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郭友陈曌郑晓林王金林何惜金宁永见张善譔胡道予
关键词: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MRIMR胰胆管成像钆喷替酸葡甲胺胆囊管残端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PW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的局部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搜集36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微波消融术后,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对比残留肿瘤与良性强化组织的量化结果,并评价灌注成像诊断准确性。结果:介入治疗术后残留肿瘤及良性强化区的最大增强斜率(MS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残留或复发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快速上升型;良性强化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缓慢上升型;PWI对肝脏介入治疗后肿瘤残留、复发检测的敏感度为0.89,特异度为0.73。结论:PWI对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术后的组织类型区别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病变的早期发现肿瘤残留及复发。
陈曌郭友郑晓林唐承富何惜金
关键词:灌注肝肿瘤放射摄影术介入性
MRI多种成像技术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诊断小肝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序列MR检查。所用序列包括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T1WI、半傅立叶采集快速自旋回波T2WI及脂肪抑制、弥散加权成像、三维增强血管成像或动态增强。观察各序列肝癌结节的MRI表现,同时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对照,并对两种增强方法进行对比。结果32例有49个肿瘤结节。T1WI肿瘤结节呈均匀低信号30个,不均匀低信号14个,等、高信号5个。T2WI结节呈均匀高信号19个,不均匀高信号15个,等、低信号内含散在高信号5个。DWI所有肿瘤结节呈高信号。两组增强表现为对比剂快进快出强化模式者34个(69.38%),快进慢出者14个(28.57%),慢进慢出者1个(0.20%)。肿瘤的MRI表现与其组织病理改变有关。三维增强血管成像能显示部分肿瘤的供血动脉。动态增强组对比噪声比(CNR)优于CE-MRA(t值为5.10,P<0.05)。结论MR多序列联合应用能正确、客观地反映小肝癌的形态和性质,是诊断小肝癌有价值的方法。
杨沛钦郑晓林郭友何惜金吕明德徐辉雄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小肝癌多序列成像
肝移植术后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 (MR) 技术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TSE) 及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 (FLASH) 常规扫描、磁共振弥散成像 (DWI)、磁共振胆管成像 (MRCP)、钆喷替酸葡甲胺(Gd- DTPA) 动态增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 (3D- CE- MRA) 检查1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 共行MR检查21次。分析各序列图像质量。结果 常规MR平扫可观察移植肝的形态特征。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 T1 加权成像 (FLASH -T1WI) 增强序列可反映移植体的强化程度, 间接反映移植肝的活性。DWI 可发现小的肝癌复发病灶。MRCP可直观反映胆道系统及胰管情况, 增强后MRCP图像质量较未增强 MRCP好。增强血管成像 (CE- MRA) 可较好地显示血管及移植体血运情况, 但需结合轴位图像对比分析以正确判断血管并发症。结论 正确完善的MR扫描方法可客观反映移植肝的形态及功能, 可准确、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郑晓林郭友陈曌王金林何惜金胡道予
关键词:肝移植术MRCP移植肝磁共振成像技术梯度回波移植体
磁共振成像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及监测的价值
郭友陈曌全海英郑晓林何惜金王金林张镇滔邓福友黄桦
a)采用1.5T MR诊断肝移植术后血管及胆道并发症,使肝移植术后“一站式”检查成为现实。结果表明:MRI检查能同时满意显示肝移植术后各血管及胆管的异常,可一定程度省去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检查。该项检...
关键词: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