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损伤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神经损伤
  • 2篇外伤
  • 2篇脑损伤
  • 2篇创伤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性
  • 1篇亚群
  • 1篇盐水
  • 1篇炎性
  • 1篇医用胶
  • 1篇医用胶粘合
  • 1篇粘合
  • 1篇诊治
  • 1篇诊治探讨
  • 1篇伤患者
  • 1篇伤口
  • 1篇失血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何晓冉
  • 4篇丁宁
  • 3篇朱捷
  • 2篇刘在尧
  • 2篇陈晓雄
  • 2篇徐毅
  • 1篇帅学军
  • 1篇张国伟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非手术治疗无光感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评价非手术治疗无光感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6月~201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无光感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以脱水、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神经营养、改善微循环、预防感染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辅助治疗,随访12周,根据视力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30.0%,观察组有效率为34.4%,两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56,P> 0.05);观察组视力恢复者的恢复时间为(4.1±0.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7±1.0)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74,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1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82,P> 0.05).结论 非手术治疗无光感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有效,应用常规西药的同时辅以中医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关注.
刘在尧何晓冉丁宁
关键词:外伤无光感视神经损伤
传统缝合方法及医用胶粘合处理急诊外伤伤口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在处理急诊外伤伤口的时候,使用统缝合方法与医用胶粘合手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在2015年7月-2016年2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急诊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80例,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两个组,分别...
徐毅朱捷何晓冉刘在尧
关键词:医用胶粘合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嗜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炎性体蛋白嗜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1(NALP-1)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12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脑脊液中炎性体蛋白NALP-1表达水平,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3分)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NALP-1和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创伤性脑损伤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NALP-1表达(1.64±0.52)高于对照组(0.94±0.28,t=7.1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LP-1高表达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得分(26.4±5.4)分、脑挫伤比例(76.62%)、蛛网膜下腔出血比例(77.27%)高于低表达组[(22.3±4.5)分、23.38%、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4.135、9.586、7.424,P<0.05)。年龄[比值比(OR):2.175,95%可信区间(CI):1.167~8.767,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OR:1.241,95%CI:1.101~3.794,P<0.05)、NALP-1(OR:2.841,95%CI:1.675~10.717,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OR:1.215,95%CI:1.056~3.627,P<0.05)、APACHEⅡ得分(OR:1.615,95%CI:1.314~5.485,P<0.05)是预后不良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脑损伤脑脊液中NALP-1表达增加,且表达量升高与预后不良相关。
张国伟何晓冉丁宁
关键词:嗜中性白细胞创伤性脑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视神经损伤的诊治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视神经损伤的病因、损伤机制及其诊治经验。方法:总结2009-02-2011-06我院收治的72例颅脑损伤并发视神经损伤病例,其中手术治疗45例,非手术治疗27例,采用焦氏评价法评价视力。结果:手术治疗病例总有效率84.4%,其中术前视力完全丧失病例有效率为46.2%,术前视力残存病例有效率为100%。非手术治疗病例总有效率63.0%,其中治疗前视力残存病例有效率77.8%,视力完全丧失病例有效率33.3%。结论:视神经损伤总体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视力的关键,有手术指征的应尽早手术治疗。
朱捷何晓冉徐毅丁宁陈晓雄
关键词:颅脑损伤视神经损伤诊治
高渗盐水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T细胞免疫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7.5%高渗盐水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疗效和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2006年12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早期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高渗盐水治疗组(高渗盐水组)43例和复方氯化钠溶液治疗组(常规组)39例。纳入标准:来院即刻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并且有明确的失血证据。排除标准:既往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诊24h内死亡的患者。高渗盐水组立即给予7.5%氯化钠溶液200mL静脉点滴,于15~20min内输完,常规组给予复方氯化钠溶液常规复苏治疗。记录复苏开始后10,20,60min点血压及心率的数值并于来诊即刻和复苏24h后测定血CD3+,CD4+,CD8+水平,使用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比较应用高渗盐水和复方氯化钠溶液复苏早期的疗效和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T细胞亚群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手术例数、并发症例数和死亡例数比较使用X2检验。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渗盐水组24h液体输人量为(3820±623)mL,常规组为(5430±1254)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盐水组在输液10min,20min后血压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伤后24h高渗盐水组CD3+,CD4+高于常规组(P〈0.01)。本研究共治愈63例(76馏%),死亡19例(23.2%),共发生ARDS10例,MODS14例。两组患者的死亡率、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比较,高渗盐水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期,使用高渗盐水复苏可明显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并可改善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ARDS,MODS�
朱捷帅学军何晓冉陈晓雄丁宁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创伤高渗盐水T淋巴细胞亚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