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现状和展望被引量:3
- 2003年
- 介绍国内外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Re CABG)的现状 ,手术原因、适应证和禁忌证 ,常用手术方法等。近年来 ,北美及欧洲地区接受 Re CABG的患者人数在逐年递增 ,对 Re CABG的方法 ,原移植血管的处理等问题正在不断地探讨和完善。目前国内对 Re CABG仅有个案报道 ,但随着手术方法的成熟 ,麻醉和体外循环 (CPB)相关技术的改进 ,Re CABG围手术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会大为下降 ,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同样 ,Re CABG在我国也将会迅速得到推广。
- 刘培生陈鑫
- 关键词: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手术原因手术适应证手术禁忌证冠心病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 目的:回顾分析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从2003年5月到2005年5月,53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男41例...
- 陈鑫徐明汪黎明石开虎蒋英硕刘培生
- 文献传递
- 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
- 目的:回顾分析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的效果和经验。方法:56例病人中22 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4例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6例,双支病变6例,其余为多支病变。56例...
- 陈鑫徐明邱志兵蒋英硕肖立琼刘培生
- 文献传递
- 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在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处理原则及其近中期疗效。方法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胸血管外科16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术后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超声心动图示FMR程度与术前相比有所减轻,同时左心房内径(LAD)[(55.0±8.5)mm比(45.0±4.8)mm,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8.0±11.9)mm比(57.0±9.8)mm,P=0.025]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1.0±12.3)mm比(43.0±9.5)mm,P=0.045]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有所下降[(51.0±10.9)%比(50.0±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无复发,无需再次手术,复查超声心动图与术前比较LAD(P=0.022)、LVEDD(P=0.006)、LVESD(P=0.043)呈进行性缩小,接近正常水平,EF较术前相比明显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9),且FMR同步明显减轻。截至最后一次随访,5例二尖瓣无反流,7例微量反流,4例少量反流,手术成形效果满意。结论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中度的FMR建议积极行二尖瓣成形术处理,能够保留二尖瓣瓣膜的持久性和功能性,可获得较满意的近中期疗效。
- 王梧圩范锐曹一得刘培生汪黎明陈鑫李良鹏
- 关键词:主动脉瓣置换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成形术
- 限制性二尖瓣环成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限制性二尖瓣环成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中期效果及其在逆转左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111例伴有中重度缺皿性二尖瓣反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接受限制性二尖瓣环成形联合CABG.男性8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3±18)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反流中度7例,中重度65例,重度39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及术后各时期经胸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院内死亡3例.术毕经食管心脏超声显示二尖瓣无反流69例,轻度反流34例,轻中度反流5例,中重度反流3例,该3例术中改行二尖瓣置换.术后3、12和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2%、93.5%和89.7%.射血分数从术前的(46±6)%升至术后的(53±6)%(P<0.01);左心房内径从术前(58±6)mm下降到术后(46±6)mm(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从(61±8)mm下降到(48±10)mm(P<0.01).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NYHA分级)有明显改善(P<0.01).24个月的随访期内,2例冉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 限制性二尖瓣环成形联合CABG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中期效果满意,其对左心室重构有着明显逆转作用.
- 王睿陈鑫徐明汪黎明蒋英硕刘培生
- 关键词:二尖瓣闭锁不全心肌缺血冠状动脉分流术
-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6年11月,对83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做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行off—pump CABG,其中男61例,女22例;年龄55-80岁(65±7岁);加拿大心脏病协会(CCS)心绞痛分级:Ⅱ级7例,Ⅲ级20例,Ⅳ级56例。有心肌梗死史36例(43.4%)。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双支血管病变5例,3支病变78例,其中合并左主干病变1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25%~65%(51%±16%)。83例共行110支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其中左前降支系统67支,回旋支、钝缘支9支,右冠状动脉系统34支。20例内膜剥脱后先用大隐静脉片行左前降支成形,再在补片上用乳内动脉行旁路血管移植;应用左乳内动脉83支,桡动脉2支,余均为大隐静脉,每例移植血管3.9±1.2支。结果无手术死亡。术中移植血管血流满意101支(92%),血流量为22±16ml/min。术后发生心肌梗死4例,梗死面积小,无血流动力学改变,未给予特殊治疗。83例患者皆痊愈出院。随访75例(90.4%),8例失访,随访时间8~5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8例患者在手术后3~2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行off—pump CABG的移植血管均通畅。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行off—pump CABG,安全可行,再血管化程度高,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 汪黎明陈鑫徐明石开虎蒋英硕刘培生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内膜剥脱术非体外循环
- C3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分析
- 本文通过480例患者,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进行了临床分析。文章指出,随着心脏专用固定器的出现,开展胸骨下段小切口OPCAB,OPCAB同时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是治疗严重左主干病变者OPCAB等高、...
- 陈鑫徐明邱志兵石开虎蒋英硕肖立琼刘培生
- 关键词:心脏手术冠状动脉
- 文献传递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分析
- 早在60年代,Kolesov等就开始了不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研究,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被接受和推广。90年代,随着微创时期的到来,以及人们对体外循环的深入研究和临床经验的大量积累,发现不用体外循环的“脱泵”冠状动脉搭桥...
- 陈鑫徐明邱志兵石开虎蒋英硕肖立琼刘培生
- 文献传递
- 右旋糖酐40缓解犬体外循环实验模型中的炎症反应
- 2012年
- 目的:建立犬体外循环的模型,研究右旋糖酐40在体外循环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对心脏术后心房纤颤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分别予以右旋糖酐40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在体外循环转流前、转流开始后20 min、结束后4、24、48 h分别采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钙蛋白I(TnI),同时记录心率、血压、心指数、射血分数(EF)值。术后对两组动物采用超速起搏诱导心房纤颤。结果:右旋糖酐40组的炎症因子CRP、IL-6、IL-8、IL-10、TNF-α、TnI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房颤诱导率、血压、心率无差异,但右旋糖酐40组体外循环后24 h的EF值及心指数优于对照组。结论:右旋糖酐40可以缓解体外循环中的炎症反应并保护心功能。
- 刘培生陈鑫庄瑜
- 关键词:右旋糖酐炎症反应心房纤颤体外循环
- 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 目的:总结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OHCM)的随访结果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对20例合并有中度以上的二尖瓣反流的 OHCM 患者行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
- 王睿陈鑫石开虎徐明蒋英硕刘培生肖立琼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