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浩龙

作品数:51 被引量:76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15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旅游
  • 10篇旅游业
  • 8篇中国旅游
  • 8篇碳排放
  • 8篇气候
  • 7篇中国旅游业
  • 7篇气候变化
  • 4篇景区
  • 4篇CO2排放
  • 3篇影响因素
  • 3篇中国服务业
  • 3篇隋唐
  • 3篇隋唐时期
  • 3篇碳排放效率
  • 3篇温度变化
  • 3篇温度重建
  • 3篇物候
  • 3篇历史文献
  • 3篇旅游地
  • 3篇耕地

机构

  • 48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湖南师范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台州市气象局

作者

  • 51篇刘浩龙
  • 19篇葛全胜
  • 14篇王凯
  • 10篇戴君虎
  • 9篇郑景云
  • 8篇何凡能
  • 7篇郝志新
  • 7篇席建超
  • 3篇王焕炯
  • 3篇肖燕
  • 3篇闫军辉
  • 2篇成升魁
  • 2篇杨达源
  • 2篇齐晓波
  • 2篇萧凌波
  • 2篇陶泽兴
  • 2篇张学珍
  • 2篇吴普
  • 2篇刘俊
  • 2篇李美娇

传媒

  • 5篇资源科学
  • 5篇地理学报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地理研究
  • 3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人口·资...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自然杂志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全球变化数据...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旅游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园林
  • 1篇旅游学刊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8
2019年
为全面厘清我国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基于2000-2015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业碳排放相关数据(不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下同),结合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深入剖析我国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我国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网络关联度始终为1,其网络关系数与网络密度持续增加,而网络等级度与网络效率平稳下降.②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北京市、天津市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对旅游业碳排放空间关联性的影响显著;而海南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青海省、吉林省等在网络中居于边缘位置,对旅游业碳排放空间关联性的影响微弱.③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归为"净溢出"板块,河北省、甘肃省、陕西省等处于"经纪人"板块,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归为"双向溢出"板块,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属于"净受益"板块.④空间邻接关系、城镇化水平差异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旅游业碳排放空间关联性起正向促进作用,旅游消费水平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与旅游业碳排放空间关联性呈正相关,能源消耗差异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其呈负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整体旅游业碳排放空间关联性愈趋紧密,但仍存在较大改良空间,各板块间的空间关联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王凯张淑文甘畅杨亚萍刘浩龙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影响下北海公园冰上运动季的特征与情景模拟被引量:1
2022年
北海公园冰上运动是北京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以及冬季休闲旅游的代表性符号,强化其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对于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践行“大力发展冰雪经济”的指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多源文献中提取分析了其冰场多年启闭日期(间接指示冰层厚15 cm)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气温器测数据以及4种气候情景数据(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利用留一交叉验证法探讨了不同温度指标和拟合方程的预测效果差异,进而对未来冰上运动季的变化、潜在影响与适应对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1989—2018年冰上运动季始日、末日和持续长度的均值分别为1月1日、2月5日和36 d,对应的趋势表现为不显著的推迟(1.00 d/10a)、提前(-0.77 d/10a)和延长(1.11 d/10a),时序变化可区分为1989—2000年、2001—2013年和2014—2018年3个阶段。②冰上运动季始、末日分别对其日期前59 d的日最低温和前94 d的日最高温有较好响应,利用这两个指标和玻尔兹曼函数可更好预测冰上运动季变化。③2021—2099年冰上运动季始日、末日和持续长度的均值分别较1989—2018年晚1 d、早1 d和缩短2 d,3个指标变幅一致缩小,对应的0.14 d/10a、-0.21 d/10a和-0.34 d/10a的趋势均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④未来79 a内冬季两大节庆中元旦冰上运动的适宜性要大于春节,其中春节的适宜性在4种气候情景下相差不大,而元旦的适宜性则在4种情景下有一定差别。⑤在相关预估结果上,BCC-CSM2-MR、CanESM-5和UKESM这3种区域气候模式并没有太大差异,而热岛效应影响尚待深入研究。⑥为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促进体旅融合消费、保障冰上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运营企业应采取强化游客安全保障、扩展旅游产品谱系、购买冰量保险等全方位主动适应措施,研究者应加强研究气候变化影响的复杂性、改进旅游流的预测效果,而
刘浩龙周宇刘俊刘俊戴君虎齐晓波
关键词:气候变化北海公园情景模拟
长江三峡地区坡地发育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02年
坡地发育是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研究对三峡库岸稳定性的评估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概括坡地发育的研究进展 ,阐述科学家们对坡地发育的不同看法入手 ,引出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特殊性。初步研究认为三峡地区的坡地发育具有分段式分进的特点 ,包括中山尖峰陡坡的剥蚀后退过程 ,山顶缓坡的风化剥蚀夷平的过程 ,上段斜坡的片流坡地侵蚀过程 ,下段陡坡的剥蚀后退过程 ,山麓堆积缓坡的剥蚀过程等。通过分析三峡地区坡地的五种坡段的成因、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三峡库区的稳定性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的影响 ,预测未来的三峡库岸 ,大部分为剥蚀陡坡 ,部分为崩塌滑坡陡坡 。
崇婧杨达源姜洪涛李徐生刘浩龙张丽萍
关键词:分段式地貌学库岸稳定三峡库区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2
2017年
采用"自下而上"的CO_2排放计算方法,对1995—2014年中国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量进行测算,从动态视角分析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及旅游接待人次、人均旅游收入、旅游业CO_2排放强度和旅游交通CO_2排放占比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特征,并基于STIRPAT模型对旅游业CO_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不同区域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均旅游收入对中国旅游业碳减排压力的弹性变化区间最小,仅从0.156变化到0.287,旅游交通CO_2排放占比的弹性变化区间最大,其CO_2排放占比每提高1%,东部地区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将提高0.239%,而中部地区仅提高0.013%;旅游业CO_2排放强度是抑制碳排放的关键因素;研究期内,分析结果不支持倒"U"型环境Kuznets曲线的观点.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差异化的区域碳减排调控对策.
王凯邵海琴周婷婷刘浩龙
关键词:影响因素STIRPAT模型
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解技术被引量:19
2016年
本文基于"自下而上"法估算了1993~2012年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量,并对其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LMDI分解技术辨识与分解4个时段(1993~1997年、1998~2002年、2003~2007年和2008~2012年)中影响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量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其对CO_2排放量的贡献值。结果显示:20年来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增长态势明显;其中旅游交通是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的核心部门,年平均比重分别为88.51%和77.42%,旅游住宿次之,旅游活动的贡献最小。LMDI分析结果显示,产业规模和空间结构是引起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CO_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是引起CO_2排放量减少的主要贡献因素;旅游业CO_2排放量增幅较大的省区多数位于东部地区,这是当前中国旅游业实行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本文据此指出中国旅游业节能减排的主要方向、核心环节、重点区域和相应措施等。
王凯肖燕李志苗刘浩龙
关键词:旅游业能源消费LMDI
中国景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亘古以来,自然灾害一直阻碍着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在科技昌明、生产力发达的今天,虽然“每灾必荒”铁律已被打破,但自然灾害进而对人类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一到景区旅游的满足,产生渐趋突出的负面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此,国内旅游...
刘浩龙
关键词:旅游景区自然灾害地理信息系统矩阵模型
“中国物候观测网”北京站典型植物物候观测数据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物候观测网”北京站典型植物物候观测数据集(TPPOD_CPON_BJ-Typical Plant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set of Chinese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Network,Beijing)是“中国物候观测网”北京站1963-2012年杏(Prunus armeniac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紫丁香(Syringa oblata)、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4个代表性植物、开始展叶期、开花始期和叶全变色期3个典型物候期观测观测记录的集成汇编数据。该数据从一个方面代表了华北地区的物候变化,对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响应和适应气候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葛全胜戴君虎刘浩龙徐琼瑶王焕炯
981~1040年开封牡丹观赏记录及其对北宋气候冷暖变化的指示被引量:1
2021年
丰富的历史文献是我国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优势条件,然在"中世纪暖期"前期,中国东部地区此类别资料中客观而具有高置信度的物候信息仍有深入挖掘的余地。为弥补这一缺憾,根据5种历史文献记载的河南开封、洛阳地区981~1040年的38条赏花日期记录,重建了这60年间开封牡丹盛花期的变化,并将其与其他文献证据、温度重建序列所反映的气候冷暖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检验了资料的准确性。结果显示:1)开封981~1040年的气候可能略暖于现今,牡丹盛花期的均值4月21日比现今早1.0天;2)当时开封牡丹盛花期的变幅(4月11~30日)基本上未超过现代;3)牡丹盛花期呈现出0.4天/10年的微弱提前趋势,说明当时气候虽然总体上偏暖,但增温趋势不明显;4)牡丹盛花期的年代际变化可划分为平均比现今晚1.6天的981~994年、早2.8天的995~1016年、晚2.9天的1017~1030年和早6.0天的1031~1040年这4个阶段,说明当时总体上略比现今温暖的气候并不是持续温暖的;5)序列与夏秋税征收日期、水稻种植范围、柑橘分布北界、植物二次开花与再实、冬雷等其他文献证据所指示的期内各阶段气候状况比较吻合,也与中国东部及邻近地区的其他温度重建序列在冷暖变化过程上异同互现。该结果有助于更为准确地诊断中国东部"中世纪暖期"的阶段性气候变化特征,为下一步集成重建中国东部地区在"中世纪暖期"时段更长、结果不确定性更小的温度序列以及定量分析当时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兴衰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依据。
刘浩龙葛全胜葛全胜戴君虎郝志新戴君虎
关键词:历史文献中世纪暖期
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发展被引量:39
2013年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的自然、经济、人文三大亚系统发展状况间的对应关系,从数百年至数十年的时间尺度上揭示了气候变化的过程在实质上也是社会结构重新构建的过程。具体有以下结论:①尽管并非所有的暖期社会都是繁荣昌盛的,但总体上说来,"冷抑暖扬"的文明韵律十分清晰;②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自然—经济—人文亚系统的各个环节而逐级传导,进而产生了五个层次的气候冲击与适应;③在过去2000年气候恶化阶段,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密切相关的贫困人群生存问题是诱发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④气候只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人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才是推动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根本动力;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候变化对古代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在总体上渐趋减轻。
葛全胜刘浩龙郑景云萧凌波
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门”与20世纪增暖的千年历史地位之争被引量:5
2013年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前夕的"气候门"(climategate)事件,将科学界对过去千年温度变化的"曲棍球杆曲线"(hockey stick)之争推向顶点。介绍了这一争议的始末,并根据相关文献对这一争议中的两个关键问题"中世纪暖期与小冰期是否在全球广泛存在、20世纪是否为过去千年最暖"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尽管大尺度的地表温度重建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但随着近20年来全球代用资料的不断丰富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大尺度温度变化重建结果的不确定性逐步降低,争议各方的观点正在逐步接近。特别是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20世纪增暖迅速,温暖程度也很明显,但在过去千年中并不是空前的。
郑景云葛全胜刘浩龙萧凌波
关键词:温度变化不确定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