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美琼

作品数:3 被引量:59H指数:2
供职机构: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低温胁迫
  • 3篇枇杷
  • 3篇胁迫
  • 2篇幼果
  • 2篇水杨酸
  • 2篇枇杷幼果
  • 1篇冻害
  • 1篇叶片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指标
  • 1篇枇杷叶片
  • 1篇外源
  • 1篇外源一氧化氮
  • 1篇抗寒
  • 1篇抗寒性
  • 1篇抗氧化
  • 1篇SA

机构

  • 3篇莆田学院
  • 1篇莆田市农业科...

作者

  • 3篇吴锦程
  • 3篇刘美琼
  • 2篇陈丽钦
  • 2篇杨伟搏
  • 2篇吴晶晶
  • 2篇陈丽平
  • 2篇陈建琴
  • 2篇梁杰
  • 1篇刘国强

传媒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SA对低温胁迫后枇杷幼果AsA-GSH循环的影响
生产上枇杷幼果受冻问题十分突出。现已证实水杨酸(SA)是植物体内的产热素,可提高植物(如黄瓜、番茄和西瓜等农作物)的抗寒性。本文报道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低温胁迫后‘解放钟’枇杷幼果AsA-G...
吴锦程梁杰陈建琴刘美琼陈丽钦杨伟搏吴晶晶
关键词:枇杷冻害水杨酸
文献传递
外源一氧化氮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AsA-GSH循环的影响被引量:47
2009年
采用0.2、0.5、1.0和1.5mmol·L-1的硝普钠(SNP)处理3年生‘早钟6号’枇杷幼苗,以喷清水为对照(CK),于-3℃低温胁迫处理6h后在25℃下培养4d,测定恢复0、1和4d时叶片非酶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经SNP处理的枇杷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降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活性升高.低温处理后恢复4d时,经0.5mmol·L-1SNP处理的枇杷叶片H2O2含量下降至CK的75.53%,而GSH和AsA含量分别比CK增加了29.12%和23.40%,APX、GR、DHAR和MDAR活性分别比CK增加了50.0%、44.4%、49.53%和62.68%.适当的外源NO处理可提高枇杷叶片的抗氧化系统活性,减轻细胞在低温胁迫下的损伤,其中以0.5mmol·L-1的SNP处理效果较理想.
吴锦程陈建琴梁杰杨伟搏吴晶晶陈丽钦刘美琼陈丽平
关键词:枇杷叶片抗氧化低温胁迫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以3年生枇杷容器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低温胁迫下水杨酸(SA)处理后枇杷幼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SA能增强枇杷幼果的抗寒性,其中以70mg/LSA处理枇杷幼果的效果最好;SA处理枇杷幼果,能增强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类胡萝卜素(Caro)的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抑制叶绿素的降解。
刘国强吴锦程朱颖刘美琼蔡小玲陈丽平
关键词:枇杷幼果水杨酸低温胁迫抗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