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杰

作品数:4 被引量:47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大学生
  • 2篇大学生就业
  • 2篇学生就业
  • 2篇就业
  • 1篇大学生职业
  • 1篇大学生职业指...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浅析
  • 1篇学生职业指导
  • 1篇职业生涯
  • 1篇职业生涯发展
  • 1篇生涯
  • 1篇生涯发展
  • 1篇女大学生
  • 1篇违约
  • 1篇就业问题
  • 1篇就业问题研究
  • 1篇课程
  • 1篇发展课程
  • 1篇毕业生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

作者

  • 4篇刘艳杰
  • 1篇任艳青
  • 1篇彭永新
  • 1篇姚莹颖

传媒

  • 2篇中国大学生就...
  • 1篇高教发展与评...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7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30
2007年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及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显突出。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并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指导应向职业指导转变,高等院校在此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从当前部分院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存在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内容和形式单一、职业指导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丰富指导形式与深化指导内容、稳定队伍建设的对策。
刘艳杰
关键词:大学生
毕业生违约心理浅析及应对策略
毕业生违约是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比较多的现象。毕业生违约的主要表现有骑驴找马型、盲婚哑嫁型、忍无可忍型、无可奈何型。造成毕业生违约的原因来自毕业生个人、用人单位及现行的就业体制等多方面。本文尝试从毕业生就业中的完...
刘艳杰彭永新
关键词:毕业生
文献传递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对职业发展课程的启示被引量:15
2015年
近年来,中国高校的生涯教育逐渐从单纯的就业指导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随着职业理论的发展和引入,职业教学课程的指导理论不完善之处逐渐凸显。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关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其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突破了原有理论的弊端。本研究介绍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三个主要模型,从兴趣培养、自我效能的提高、生涯社会支持和个人背景四个角度提出对生涯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刘艳杰姚莹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被引量:2
2016年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性别差异在多方面都显著存在,并且发展趋势并未呈现良性发展,女大学生就业依然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专业的性别化倾向影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阶段性、职业分层中的性别分化限制女性职业发展等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生涯发展的视角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认为女大学生需要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提升人力资本、提高职业生涯管理能力来提高就业质量。
刘艳杰任艳青
关键词:女大学生大学生就业生涯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