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兴东

作品数:175 被引量:663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5篇梅毒
  • 26篇生殖
  • 24篇性病
  • 22篇生殖器
  • 21篇疱疹
  • 17篇生殖器疱疹
  • 16篇艾滋病
  • 15篇干预
  • 14篇细胞
  • 13篇性传播
  • 12篇疗效
  • 11篇螺旋体
  • 9篇性行为
  • 9篇血清
  • 9篇梅毒螺旋体
  • 8篇梅毒感染
  • 8篇病毒
  • 7篇疗效观察
  • 6篇单纯疱疹
  • 6篇单纯疱疹病毒

机构

  • 170篇广州市皮肤病...
  • 16篇广州医科大学
  • 12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花都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美国波士顿大...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广东省皮肤性...
  • 1篇广州市黄埔区...
  • 1篇广州市皮肤病...

作者

  • 174篇叶兴东
  • 69篇汤少开
  • 62篇戴向农
  • 47篇何婉苹
  • 46篇朱慧兰
  • 26篇黄雪梅
  • 23篇张锡宝
  • 19篇曹文苓
  • 17篇刘颖
  • 14篇黎小东
  • 13篇武明昌
  • 12篇梁碧华
  • 12篇高可羡
  • 11篇谭学英
  • 10篇张莉
  • 9篇李振洁
  • 9篇李季
  • 8篇颜景兰
  • 8篇邓蕙妍
  • 8篇李平

传媒

  • 23篇皮肤性病诊疗...
  • 15篇中国麻风皮肤...
  • 14篇中国皮肤性病...
  • 12篇中国艾滋病性...
  • 7篇岭南皮肤性病...
  • 5篇中华皮肤科杂...
  • 5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4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国际皮肤性病...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第七届全国皮...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中国性病艾滋...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2篇2017
  • 12篇2016
  • 16篇2015
  • 13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16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眼衣原体3种二硫键异构酶基因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3种二硫键(dsb)异构酶基因dsbB、dsbD、dsbG在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发育周期内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同Ct不同发育形式包括原体(EB)及始体(RB)的关系。方法以25cm^2细胞培养瓶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2,待L2细胞长成致密单层后,用Ct血清型F/IC-Cal-13感染,感染后每4h收获一次细胞,提取总RNA,用基因特异性引物反转录后,RT-PCR分别扩增dab基因转录的cDNA,将产物在DNA凝胶成像系统内检测,半定量分析cDNA产量,从而分析Ct发育周期内3种da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感染后12h开始检测到dsbG表达,16h开始检测到dsbB、dsbD表达。所不同的是dsbG在感染后12h开始,表达一直上升,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直到整个发育周期完成,EB释放。出扭表达水平较低,于28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出扭表达水平介于出扭和dsbG之间,与出扭相似,dsbD的表达于24-28h达峰值,随后下降。结论在Ct的发育周期中,同一时间点出扭、dsbD、dsbG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就每一种dab而言,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也不同。总体上,Ct发育的早期阶段(由EB到RB),Dsb蛋白参与的程度不高,dsbG的转录在感染后12h开始,并稳定上升,直到完成整个发育周期;而dsbB、dsbD则在感染后16h开始表达并于20~28h出现峰值,然后下降直到感染后40h。以上3种Dsb蛋白,有可能在Ct的感染及发育过程中起作用。
叶兴东沈犁张友逊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转录RT-PCR
梅花针刺联合辣椒素和积雪苷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梅花针刺联合辣椒素和积雪苷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9年12月-2021年6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部接受治疗的结节性痒疹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方案不同(观察组:梅花针刺联合辣椒素和积雪苷;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与结节组织内相关因子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肤损伤、瘙痒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节组织内P物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刺联合辣椒素和积雪苷治疗结节性痒疹患者具有良好效果,患者皮损及相关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体内P物质水平有关。
李仰琪赵晓岚沈秀玲梁景耀钟金宝叶兴东
关键词:结节性痒疹辣椒素积雪苷
早期亚临床神经梅毒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杨日东张锡宝程军平曹文苓何玉清林仕英田广南汤少开陶小华蔡川川刘金花叶兴东林路洋梁艳华张文君
资料显示:梅毒在中国的再次流行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所见部分患者经久不愈;且缺乏对亚临床神经梅毒敏感性和特异均高的诊断方法。因此探索防治梅毒的新方法是课题组面临的重大课题。课题组于1999年获市科委资助,该成果是...
关键词:
关键词:梅毒抗体检测免疫增强治疗
HIV感染合并泛发性顽固性传染性软疣1例
2022年
报道1例HIV感染者合并泛发性、顽固性传染性软疣。患者女,25岁,因躯干、外生殖器、双大腿内侧皮疹2个月就诊。患者4个月前确诊HIV感染,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2个月。皮肤科检查:右侧乳晕、右肋间、腹部、耻骨部、大阴唇、小阴唇、肛周、双大腿内侧大量丘疹、结节,以及部分斑丘疹、脓疱、糜烂、痂。乳晕、外生殖器处皮损组织病理均提示:细胞胞浆内均可见嗜酸性病毒包涵体,软疣小体形成,可见一些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真皮浅层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皮损随着HAART逐渐增多、增大。诊断:HIV感染合并泛发性、顽固性传染性软疣。治疗:予以微波治疗联合咪喹莫特乳膏外用,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3个月后随访,皮损已基本消退,取得满意疗效。
王军雄陈倩倩卢斯汉叶兴东王亚萍杜健群李水凤王蕾
关键词:传染性软疣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咪喹莫特
外周血PGI_2和T细胞亚群水平与生殖器疱疹复发频率相关性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GH)患者外周血PGI2水平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及患者行为因素与GH复发频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性病门诊收集确诊的GH患者,记录病史及人口学资料并采集GH复发前后患者外周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APAAP)法测定血清中PGI2水平及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SPSS软件分析GH复发频率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H患者复发频率同外周血清PGI2水平及病史分别呈高度正相关(R=0.884)和中度正相关(R=0.59);而与外周血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445)。未发现疲劳、频繁性生活和刺激性食物同GH复发频率有明显的关系。结论GH的病程及外周血清PGI2水平是影响GH复发频率的相关因素,降低外周血PGI2水平可望减少GH的复发。
叶兴东戴向农汤少开黄雪梅张锡宝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前列环素T淋巴细胞
广州市梅毒防治:成效、挑战和策略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更好地实施梅毒中长期控制规划并为落实目标提供借鉴,我们对2005-2016年间广州市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梅毒病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梅毒控制基本策略。分析表明,2016年广州市获得性早期梅毒和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分别为7.66/10万人、27.0/10万活产数,2005年以来年均分别下降2.0%、12.0%,而2016年隐性梅毒报告数达7829例,2005年以来年均上升14.0%。梅毒防治必须与艾滋病防治相结合(“一个”结合),通过进一步完善梅毒监测和检测“两个”体系,以提高公众梅毒知识知晓率、梅毒初筛阳性者STD门诊有效转诊率、医疗机构梅毒规范诊疗报告率“三个”率为抓手,以女性工作者、吸毒人员、男同性恋者和孕妇“四个”人群为重点的梅毒防治“1234”策略。本文还结合梅毒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叶兴东
关键词:梅毒
细胞培养、酶联免疫法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法(EIA)在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性病门诊患者标本338例进行细胞培养和EIA法检测,另将两法检测结果不相符的标本采用荧光PCR复检,比较分析细胞培养、EIA法与扩大金标准结果的相符性。结果分析表明细胞培养与EIA法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的敏感性均为90.24%,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6.29%。结论EIA法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方法简便、快速,可以用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和流行病学的筛查。
张莉叶兴东颜景兰毕超宋卫忠梁艳华黄平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病毒细胞培养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及推广应用
朱慧兰李润祥梁碧华李振洁龚业青黄雪梅林玲陈明春毕超郭庆李仰琪陈晓吟张三泉叶兴东张锡宝
发病机制上,在国内外首次探讨了慢性荨麻疹(CU)患者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2、4的关系;国内外首次发现荨麻疹患者存在凝血、抗凝血、纤溶及补体系统的激活;并证实荨麻疹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调,且与耐抗组...
关键词:
关键词:荨麻疹免疫调节剂生物治疗
广州市2002~2005年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我市性工作者近年来性病艾滋病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为该高危人群制定性病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开展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广州市收容教育所2002~2005年共2223名性工作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性病艾滋病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各种性病573例(25.78%),其中淋病21例(0.94%),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240例(10.80%),梅毒168例(7.56%),尖锐湿疣137例(6.16%),生殖器疱疹2例(0.09%),HIV(+)5例(0.22%);其中只感染1种性病的472人(21.23%),感染两种以上的49人(2.20%)。2002~2005年间,STI年度总感染率以及男女分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主要感染性病中,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梅毒总体呈下降趋势,淋病、尖锐湿疣基本持平,生殖器疱疹、HIV(+)呈散发基本持平。[结论]性工作者性病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控制性病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仍需长期进行。
梁碧华叶兴东杨爱成谭学英
关键词:性病艾滋病
广州市梅毒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浅谈
目的:在实施国家中长期梅毒控制规划基础上,探讨广州市梅毒控制策略及其应用成效,广州市梅毒发病率居5 种性病第一位,方法:结合广州市2008~2013年梅毒报告发病率、梅毒临床流行病学、梅毒流行的人口学因素、梅毒流行的主要...
叶兴东汤少开张锡宝
关键词:梅毒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